1、教育支部三会一课制度 一、支部团员大会 1.支部团员大会是团支部的领导机关,是团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是发扬团的民-主,保障团员权利,贯彻民-主集中制原那么的重要措施。 2.支部团员大会一般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 3.支部团员大会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党支部和行政的要求,讨论团员在生产、劳动、工作或学习中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习和讨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上级团委的决议;讨论青年的要求和意见;选举支部委员会、选举出席上级团员代表大会的代表,讨论接收新团员,讨论对团员的奖励和处分等。、 4.作出支部大会决议时必须有4/5以上的团员到会,到会有表决权的团员过半数赞同,支部大会的决议才有效。 二、
2、团支部会员会 1.支部委员会是团支部的核心,是团员大会闭会期间主持团的工作的领导机构。 2.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3.支部委员会的主要内容:学习和讨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统一团支部委员的思想认识;研究上级党团组织布置的 工作及贯彻意见,检查执行团员大会决议执行的情况;分析团支部建设与青年状况;讨论团支部活动事项、日常工作、组织开展规划及有关工作;搞好支委会自身建设;总结团支部工作等。 三、团小组会 1.团小组会是执行上级决议,完成上级团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的组织根底。定期召开团小组会是团支部组织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2.团小组会一般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 3.团小组会的主要内
3、容。讨论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检查团员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履行团员义务情况,组织进行实事理论及团的根底知识学习,开展评先评优工作等。 四、团课 1.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团的根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团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2.一般情况下,每季度应上一次团课。 3.团课的内容可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团员的思想实际和支部建设状况确定。 4.团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要讲究质量,注重教育效果。课前要认真准备,讲课力求形象、生动,有针对性,课后要组织讨论。 教育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篇2 一、关于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 (一)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意义(为什么要将流动党员教育
4、和管理作为专题培训内容。) 就全国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党员开始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使得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流动党员群体。有资料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农民工2.7亿人,其中有流动党员近400万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我国党员流动呈现出四种趋势:一是流动党员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二是党员流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三是党员流动的时间将会越来越长;四是流动党员主体突出但结构日益复杂。除此之外,流动党员中文化素质较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将会逐步增多,党员流向的行业也会日益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流动党员的管理就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5、。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既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就我们商洛来说,今年市委提出了“五大党建,即农村党建、社区党建、机关党建、非公党建和流动党建,将流动党建与其它4个党建并列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前我们也经常抓流动党建,但并没有将其与农村、社区和机关党建相提并论、并驾齐驱,由此可以看出,流动党建已经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流动党员的概念及界定 年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流动党员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
6、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我们一般理解为:离开原组织关系所在地连续超过3个月、缺乏6个月,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居住,连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流动党员的概念包含四个条件。其一,流动党员的前提条件是党员的流动基于就业或居住地的变化等原因而形成;其二,流动党员的时间条件是党员必须流动时间较长;其三,流动党员的核心要件是党员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所在党组织活动并履行党员义务;其四,流动党员的必要条件是党员必须未同新单位或新居住地的党组织建立新的组织关系。这四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三)流动党员的类型划分 根据对
7、流动党员的概念界定,我们一般以地域分布、身份特征和流动党员的实际状态对流动党员进行分类。 1.以“地域分布将流动党员分为三类。一是从本地流出的党员;二是在本地流动的党员;三是从外地流入本地的党员。 2.以“身份特征将流动党员划为四类。一是农村流动党员;二是城市社区流动党员;三是局部转业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流动党员;四是外出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连续时间超过个月,或转移正式组织关系而人事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的党员。 3.以流动党员的实际状态将流动党员分为五类。一是“地下党员,即进城务工并已在居住地工作或生活半年以上,而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且不过组织生活的农村党员;二是“口袋党员,即随
8、着原单位被改制、破产、重组而下岗在家或务工,或者退休,且组织关系虽已转出却没有转入社区而揣在口袋中的党员;三是“挂靠党员,即组织关系从原单位转出后,暂时存放在民政部门和人才效劳中心的局部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四是“户口党员,即一些派驻外地,但是管辖关系仍在原单位,且在外地工作或生活半年以上而组织关系未转出的党员;五是“隐名党员,即从原单位流入新单位后而不愿亮明身份的党员。 (四)流动党员的特点及流动趋势 1.流动党员的特点 流动党员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党员群体,具有不同于传统体制中党员的特点。 一是流动党员群体内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具体表现在个人素质上,既有文化水
9、平较低的流动民工党员,也有高水平的流动人才党员;在从事行业上,既有文教卫部门,也有厂矿业、商业等;在对党的感情上,既有游离组织管理的,也有有心纳入新的党组织管理却又苦于无路的。 二是流动党员群体的稳定性较差。有的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一般是一些流动性十分强的工作,有的是因为他们所在的企业不愿稳定地雇用人。所以一地的流动党员群体在数目上、分布上常常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变动十分频繁。 三是流动党员群体参与党内组织生活的动力缺乏。他们中有些人是因为面临生活焦虑,没心思参与组织生活,有些人是觉得已离开体制内单位组织,再参加组织活动已没有实际意义,不愿再参与党组织的相关活动,还有一些那么是感
10、觉自己与暂居地、现工作单位各方面都很隔膜,无法融合,故有“做客意识,既是做客,自然认为也无必要在组织上密切联系了。 四是流动党员群体对党组织管理的认同感不强。这一方面是因为流动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较快,务实、效率观念的提高使他们不愿在党组织活动上花费时间。另一方面那么是由于目前传统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所呈现出来的单一性和机械性,确实也已不能适应流动党员群体的需要。 2.流动党员的流动趋势 (1)农民工流动党员。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兴旺地区流动;二是有序流动与无序流动并存;三是工作逐步稳定与流动频率加快并存。农民工流动党员的从业特点表现为从
11、业层次差异较大,从业领域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 (2)城市社区流动党员。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居住分散,分布广泛;二是构成多样,素质参差不齐;三是流动性大,各种信息难以收集。 (3)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主要特点是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综合素质,党龄一般都比较短,并且可塑性较强。 (五)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问题 以传统党建的设计来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已经不适用,但新的适合流动党员自身特点的教育管理尚处在探索之中,全国各地党建工作者普遍感到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较大。目前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五难问题: (1)底数难摸清。组织找党员难和党员找组织难这“两难导致“两不找或
12、“两不管,以致出现了许多“挂名党员和“空挂党员。 (2)管理难落实。流动党员不能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不能按规定接转党组织关系,不能按时交纳党费,预备党员不能按期转正。 (3)教育难适应。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呆板。 (4)活动难开展。党员组织生活参加难,党员活动组织难,党员教育培训难,党员权利义务监督难,党组织活动协调难。 (5)作用难发挥。局部流动党员未能充分发挥“领头雁、“信息员和“联络员等先锋模范作用,甚至极个别流动党员产生副作用。 此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架构难也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2.主要原因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出现这些问题和难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还有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的原因。 (1)流动党员群体的特点是客观原因。流动党员外出方式多,活动区域大,从业范围广,流动性极大,导致客观上不易管理。 (2)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自身认识存在偏差是主观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认识缺乏,思想上存在误区。而局部流动党员也存在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等问题。 (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方法不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