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背的初中文言文精选【篇一】必背的初中文言文精选杞人忧天佚名(先秦)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假设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假设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忧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
2、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忧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快乐;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快乐。赏析杞人忧天是一那么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忧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
3、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忧。文章根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穿,一气呵成。这是一那么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忧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忧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快乐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
4、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这那么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信服的。这那么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清楚。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根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穿。这那么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篇二】必背的初中文言文精选论语十二章孔子
5、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6、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老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
7、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
8、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慨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赏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假设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那么。所选十二那么,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那么等论述。第一章从学
9、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表达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表达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表达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开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第五章说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第七章表达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10、,表达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保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篇三】必背的初中文言文精选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11、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欣赏而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局部:前一局部描写莲花高洁的形
12、象;第二局部那么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说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比照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
13、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单独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的铺垫。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
14、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表达。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
15、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傲慢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洁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慨,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说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篇四】必背的初中文言文精选三峡郦道元(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