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开展研究 第1章 导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产品出厂后进行包装、运输、装卸、仓储,以实现产品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时间和空间转移的传统物流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市场环境,转而被通过信息技术将原本别离的采购、运输、装卸、仓储、加工配送及回收等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的现代物流所取代【1】。所以现代物流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五大运输方式经营的企业,还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通信等设备的制造和经营;不仅涉及农业、工业、货代、电子商务、通信、银行、保险等生产、经营和物流效劳企业,还涉
2、及政府、税收、海关、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可以说,现代物流几乎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因此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城市的整体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物流产业带来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效劳业的开展,有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此外,由于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从这个角度讲,建立城市物流体系,开展城市物流,将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向更高的层次开展。二是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开展。合理的规划城市物流,能够高效地实现城市与
3、周边地区的商品交易,更好的发挥其对货物的集散作用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开展。三是能够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如能提升城市功能,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时机等等。四是能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开展现代物流,改造城市的物流系统可以降低物耗和节约能源,有效控制车辆污染,合理使用土地,及时处理废弃物,美化城市环境。五是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因此,各地区应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而地区分工造成的生产区域化与消费全球化矛盾那么通过现代物流业得以解决。这样,不仅使各地区和企业防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
4、效益,也能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基于城市现代物流的开展给城市、区域经济带来的巨大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都已开始重视物流的开展,把物流作为经济开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普遍加强了现代物流开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制定了物流开展纲要或规划,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也在努力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长三角提出以上海为核心,以江浙港口群为依托,全力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珠三角提出打造泛珠三角地区物流网络,成为面向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物流重地;东三省提出以大连为门户,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建立内陆干港为根底,建
5、立东北物流主廊道,形成东北快速出海物流重镇,打通西北物流;中部那么提出利用武汉、郑州的地理优势,建成东西南北贯穿的物流中心。1.1.2 课题选题的意义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和全国特大城市之一,在开展现代物流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众所周知,郑州最大的优势在于区位和交通,而由此放大的优势是现代物流。郑州地处中国腹心,距周边省份的一些区域距离较近,交通半径短,辐射能力强,各种运输方式市场覆盖效率高,聚集能力强,集散、分拨、配送本钱低。并且由于位置的特殊性,郑州市立体交通网络兴旺,是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同时郑州还具有广阔的潜在购置市场和较强的周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力。可以说,郑
6、州开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势十分突出。因此,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郑州现代物流产业的开展,编制实施了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郑州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纲要等指导性纲要来推进郑州市现代物流的开展。随着开展政策的出台和深入实施,郑州物流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开展态势。但是现在郑州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现代物流产业开展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且分布分散;观念陈旧,经营范围窄;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开展落后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郑州物流产业的开展和河南经济的开展。因此本课题通过对郑州物
7、流产业开展环境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地区成功的经验,提出郑州现代物流产业的开展对策,这不仅对郑州和整个中原城市群的现代物流产业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开展也有着显著的影响。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开展趋势 1.2.1 国外物流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早在1915年,美国学者阿奇萧在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中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物流概念。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修正了物流的定义,用“logistics代替“Physica
8、l Distribution, 即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方案、实施与控制的过程。后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物流整合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开展,促使物流由“logistics向SCM开展,即物流是供给链过程的一局部,它将链上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实施系统最优的集成。 目前的理论研究热点是在供给链理念的根底上衍生出的分支,主要有有专业物流、精益物流、敏捷物流、全球物流、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以及高新物流应用技术等方向。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之间,各国内部区域、城市之间联合的趋势正在加强,
9、因此跨国界、跨区域的供给链管理也成为重要的探讨内容。2023物流年度报告的主题是“全球化,报告中重点强调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供给链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各方面的开展和趋势。总的来看,国外学术界对区域物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政府的角色、政策的作用和法律、法规的建设等问题;二是研究影响特定区域物流发挥的因素、机制的问题;三是研究在国际范围内物流节点的一体化和物流运作的合作问题;四是研究区域物流发挥与经济开展、产业开展的相互关系问题;五是研究各类物流节点的功能、效劳范围和规划问题;六是研究城市物流系统的规划、评价、优化问题。1.2.2 我国物流研究现状 在我国,物流是在
10、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入的。80年代初,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中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在引进物流的80年代,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所以当时主要集中在宏观领域的物质系统研究上,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竞争日益剧烈,企业利润下降,商业系统的物流开始得到重视。可以说我国对物流的研究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的物质流通到企业物流的开展历程。 我国早期对物流的研究主要由研究机构、大学和民间团体来进行的,政府层面对物流的研究并不多,这就难以形成对整个物流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政策,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整体、健康的开展
11、。直到1992年,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配送这种物流形态。随着国家物流产业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对物流产业日益重视,同时也促使了对区域、城市物流开展的研究。不少学者、教授从需求、信息平台的构建、评价体系等不同的方面对区域、城市物流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研究,系统的提出了区域、城市物流的开展策略。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区域物流的研究,一些省市和兴旺的经济区也已经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物流开展规划,但是毕竟我国对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和世界物流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论证郑州开展现代物流产业需求前景二、针对目前郑州现代物
12、流产业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政府在引导和扶持物流产业开展的同时如何借用民间力量。 1.3.2 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法: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了解和掌握郑州及周边城市的现代物流产业的政策、开展的历史与现状。实证分析法:对郑州现代物流产业开展进行了需求及前景预测,提出了符合郑州市及周边城市特点的规划原那么及具体方案。系统分析法:将郑州及周边城市看作是一个物流系统,运用区域、城市物流规划理论,再结合郑州目前物流体系的现状,提出郑州开展其现代物流产业的科学的方法。14 本文的创新之处郑州是个内陆城市,经济开展相对落后,开展现代物流业能充分发挥其最具优势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本文从现代物流网络
13、地理学研究的根底上,论证和说明了郑州开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前景。同时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探讨郑州现代物流产业的开展,从而使郑州物流业的开展能带动整个中原城市群的经济的开展。另外,强调了在政府引导与扶持作用的根底上,发挥民间组织的协助作用。第2章 现代物流内涵及开展21现代物流的内涵 2.1.1 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早在1915年,美国学者阿奇萧在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中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PD)的概念,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物流概念。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14、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效劳,以及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当时的美国经济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企业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将已经生产出的产品及时而准确的送到顾客的手中,所以当时对物流的理解是符合当时的经济环境的。后来,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技术革新导致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根据顾客的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于是从只关注成品的流动管理扩展到从原材料开始到半成品到成品的流动管理,这也促使了Physical Distribution向Logistics的转变。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重新修正了物流的定义,用“Lo
15、gistics代替“Physical Distribution,即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方案、实施与控制的过程。在此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物流整合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开展,促使物流由“Logistics向SCM开展。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物流是供给链过程的一局部,它将链上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实施系统最优的集成。2023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对物流概念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即物流是供给链的一局部,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的,对货物、效劳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
16、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方案、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日本20世纪50年代末从美国引PD概念,1964年开始使用这一概念。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2月编写的物流手册对物流下了这样的定义:“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如果不经过这些过程,物就不能移动。 1992年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JLMA)和日本物流管理协会(JCLM)合并成立日本物流系统协会(JILS)后,将物流定义修改为:“物流是一种对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率流动进行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思路,它同时协调供给、生产和销售各部门的个别利益,最终到达满足顾客的需求。2001年8月1日,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正式实施。物流术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