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教学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教学 张月华【摘要】语文教学除了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目标,还承担着对学生社会性人格的培养,包括健全健康的人格力量,和谐完整的人际关系,与时俱进的适应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关键词】构建;和谐;语文;教学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除了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目标,还承担着对学生社会性人格的培养,包括健全健康的人格力量,和谐完整的人际关系,与时俱进的适应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而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也就承担着不容忽视的责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和谐的课堂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呢?1 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
2、国现代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提出:要“优化”就必须“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是优化教育要索的重要手段。我们有许多教师尽管在说师生平等,可又不自觉地在用各种手段维护着自己的“师道尊严”,其实,这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作怪。教师教育学生,学生接受知识,这是信息的交流。试想,如果教育缺乏人情味,学生又怎么能接受呢?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建立平等的民主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并不是讲得精彩的老师是好老师,而引导得法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生提出异议时,老师应先欣然接受,然后再和学生一起探讨,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好问题。不要以为在学生面前接受学生的问题便丢了面子。教师真正做到把学生
3、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才能营造民主的气氛,才能产生和谐的课堂。魏书生实行的民主教学就是每堂课从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都是由师生共同商量确定,同时师生之间定期举行沟通会议,互相建议和要求。有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就有了和谐课堂的保证。魏书生的做法对处理好师生关系以重要启示。2 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是由内在的需要所引起的,这所追求的并不是奖励,而是满足内在的需要。处在青少年时期的每个学生,他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氛围的熏陶下,都渴望理解,渴望尊重,渴望肯定,这就是他们内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在课堂上就表现为自我表现的欲望,发表新颖、独特见解的欲望,甚至进行创作的欲望。他们希望
4、老师提供机会,让他们表现,也希望有表现的舞台。语文教师应把课堂变成展示能力的场所,把讲台变成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辛苦思考,对创作出来的成果充分肯定。久而久之,当学生的这些欲望达到一定的强度,并且又有满足欲望的对象时,就会产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动机,教师也就用不着担心学生学不好语文,更不用担心学生不去学语文。然而,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仍然有不少老师违背教育心理,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学生的表现欲望得不到满足,创造才能得不到施展,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差。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教师只能是引导者。它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填鸭式教学,
5、把学生从听课的奴隶转化成课堂的主人。四川语文教育专家李镇西有这样一个观点:课堂上让学生学会一点比老师灌输一点有用得多,因为那一点毕竟是自己的。要实现这种转化,就必须变讲堂为学堂,让民主平等的气氛笼罩在整个课堂中。教师要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提问、发言、讨论。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见解。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掌握到了的知识会更牢固,理解更深刻,也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目的。3 当好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章学生都能提出问题,并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切中重点难点,并不是学生给出的所有的
6、答案都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当好引路人。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烂熟于心,同时要求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并能理清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以便课堂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学,再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问题不切中要害或答偏题时,教师应该站在引导人的角度,耐心细致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贯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索魇教育原则。4 建立相互激励的教学机制学生一方面想展示自我,另一方,卑微的自尊心又压抑着他们,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一旦回答错误。就会遭致老师的白眼和同学的耻笑,语义教师应该以春风化雨的柔情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自进不能自己。”在老师一次次的鼓励之下,学生会逐渐克服胆怯的弱点。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也就随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又提问了,我脑海里灵光一闪,问题的答案出来了。然而,当我把手举到耳根时,突然害怕了起来,要是答错:老师会,就在犹豫时,我看到了老师那双深情的眼睛,它鼓励我又把手举起来了。”鼓励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助推剂。学生不仅需要老师的鼓励,也需要同学的鼓励。教学中也要建立学生相互激励的机制,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课堂也就能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