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科学决策 铸就辉煌.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13431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科学决策 铸就辉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科学决策 铸就辉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科学决策 铸就辉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学决策科学决策 铸就辉煌铸就辉煌 “村庄光秃秃、集镇一片屋,昔日安徽定远:旱、瘦、荒的穷山岗、群众称之兔子不拉粪的穷山村可现在一来到江淮分水岭定远界,映入眼帘的是:岗坡披上了各式的速生林、景观林、果树林,大大小小的水塘分布在各个灌溉区,路通到了家门口,单调的水稻田里变成各种蔬菜、耐旱作物、经济作物,树林里有的是山鸡、波尔山羊,塘里有的是白鹅、麻鸭,各地养猪小区、房旁的葡萄、岗坡的油桃等,让人看了顿生渔歌唱晚、山水田园之情,特别是很多农民住上了两至三层小楼房,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甜甜的微笑,开始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安徽省农委派往定远县挂职副县长的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帮扶联络组长夏澜标同志满

2、怀激情地告诉前来开展调研的决策记者,并如数家珍地描绘着今日定远新农村的美好景象。定远县地处皖东,北邻蚌埠,南接合肥,是一个典型的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县。早在 1997 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决定对江淮分水岭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的决策刚开始实施时,该县就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不放松,始终坚持“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路修通、把结构调优、促进农业增收”的:总体思路,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最关键、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不断改善水利、生态、交通等条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如今的定远,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综合治理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72008 年,该县连续两年在全省江淮分水岭综

3、合治理开发工作中被评为全省优秀县。一、治理成效 水利设施不断改善。十多年来,定远县历届县委、县政府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为重点,坚持以库、塘、坝并举,实现“把水留住”工程。截止去年底,9个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共新挖扩建大中塘、库 1063 口,其中蓄水达 lO 万方以上坝塘 48 口,蓄水 5 万方以上的有 562 口;立项建设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3 处,建各类拦河坝 6 处,连江镇红旗拦河坝建成后,蓄水达 10 万方以上,不仅解决了 500 多亩农田灌溉问题,同时还解决了 2 个村近 3000 人交通运输难的困境;开挖整修渠道 100 多公里,新增蓄水 5500 多万方,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

4、 20 余万亩,旱涝保收田增加到 15 万亩。水利条件的改善,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干旱季节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 年该县粮食总产达 5.5 亿公斤,较治理前的 1997 年,增长了 48.6。饮水质量逐步提高。十多年来,该县 9 个治理乡镇共建设各类砖石井 225 眼,其中集中供水工程 6 处,解决了项目区近 3.5 万群众饮用水困难问题。如吴圩镇 2005 年投资 35 万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 1 处,日出水量达 100 立方,使吴圩集镇 2500 多人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群众饮水质量明显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行路难一直是制约分水岭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该县多渠

5、道筹措资金,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努力实现岭区群众“要想富、先修路”的愿望;9 个治理乡镇新建乡村道路 64 条计 288 公里,预计到 2010 年将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将被基本消除。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十多年来,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以基地造林、“绿色长廊”建设、村镇绿化等为重点,积极组织实施“把树种上”工程。岭区重点治理乡镇累计新增植树造林面积 4.5 万亩。其中成片造林2.6 万亩,路渠及四旁植树 1.9 万亩,森林覆盖率较 1997 年增长 5.7 个百分点,岭区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近年来,该县围绕省优质农产品规划布局,发挥地域

6、特色,调优产业结构,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一是“压水扩旱”已取得明显成效,现 9 个重点治理乡镇每年“五早”作物种植面积 25 万余亩,是治理前的 3 倍,特别是地膜花生、西瓜、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初具规模;如二龙乡小岗村大棚辣椒和原斋朗乡友谊村大棚蔬菜每年每亩纯收入均达 8000 元以上,可迅速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蔬菜生产。二是以养殖业为突破口,9 个治理乡镇已建成年出栏千头以上养猪场 8 个,百头以上养猪大户 90 多家;百只养羊大户 5 家;万只养禽大户 2 家,同时利用水库资源开展立体养殖 3 处。三是经果林生产发展迅速,原天河乡的油桃、连江镇的水密桃、原斋朗乡的大枣、板栗、原高塘乡的葡萄

7、等均上规模,同时这些基地和周边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包供苗、包技术,集中组织销售等措施,有利地促进了经果林的发展。四是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目前定远岭区已建立各合作经济组织 305 个,如养殖协会、蔬菜生产协会、经果林生产协会、花生生产协会等,专业市场 9 个,共有各类经纪人 100 多人,初步形成种、加、农工商、产供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实现了多赢的效果。五是大力推广产业化生产;2005 年该县分水岭办公室组织两个大米加工龙头企业与定城、连江、仓镇、桑涧、二龙五个治理乡镇签订优质稻(辐香优98)订单 1 万亩。通过结构调整,规模在逐步调大,品种在逐步调优,效益在逐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岭区结

8、构调优的发展,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06 年,重点治理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2690 元,比治理前人均收入 1720 元,增加了970 元,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二、成功经验 立足资源,在培育主导产业上下功夫。江淮分水岭地区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也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如土地资源、山场资源等。该县立足于资源优势,坚持高标准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建设基地,扶持龙头。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地膜花生、西瓜、大棚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做到品种优质化,农技科学化,形成具有知名度的区域优势农产品;目前特色经济作物年生产面积已达到 50 万亩以上,同时,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草

9、场、秸秆等资源,大力发展蓄牧业,实施“种草养畜、种草养禽”。全县畜牧业生产呈逐年上升趋势,连续六年跻身“省畜牧业十强县”。二是大力抓基地建设。该县的油桃、水蜜桃、大枣板栗、生猪养殖都已建成基地,初步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按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大力培育产加销龙头企业和典型大户。如连江、桑涧、二龙、定城、仓镇等乡镇分别成立优质稻米协会,为优质稻产业生产提供了保障,由定远县畜牧兽医站牵头成立的养猪协会,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生猪饲养和销售,花生协会、蔬菜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均在逐步壮大,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增添了活力。加强培训,在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该县把提高农业的科技含

10、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与“科技入户工程”,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技知识,认真组织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和科技知识培训,培训新型农民。二是推广一批适用性强、易推广的新技术。如地膜覆盖技术、育苗移栽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大力发展旱作高效经济作物,把技术推广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搞活机制,在充分发展农民主体作用上下功夫。机制新,万事兴。在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中,该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治理开发向深度和广度迈进。一是实行“低门槛”政策,广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用于江淮分水岭治

11、理工作。二是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林木产权证管理办法,坚持做到谁栽谁有,保护林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基本形成了“以库养库,以水养塘”的双赢或多赢的格局。三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动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加快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规模效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几年来,农民自筹资金 3200 万元用于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借力发展,在联络帮扶上下功夫。联络帮扶制度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的一

12、项重要举措。联络帮扶制度不仅给岭区带来了项目和资金,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好的做法。广大联络员在基层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各帮扶队员在联络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四把一促”的总体要求,宣传政策,传递信息,加强指导,倾心帮抉,帮助治理乡镇理清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十多年来,他们共为这个县争取项目 52 个,资金达 2600 多万元,为帮扶乡镇办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好事和实事,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县乡干群抓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近两年来,安徽省农委、农机局、省总工会、审计厅、省邮政局等都在这个县的联络帮扶上做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工作。通过广大帮扶队员的穿针引线,该县积极与省直多家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为项目争取搭建了一个有益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