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颗门牙赔一颗门牙赔 1313 万万 爸妈离婚,像我掉了爸妈离婚,像我掉了一颗门牙一颗门牙 离婚后,大人生活的变动,会影响到孩子的状态,但孩子并不全依赖大人,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适应过程。上海的韩晓燕老师曾经采访过一个 13 岁男孩刘小淘,他刚刚读中学,父母已离婚多年,一直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他功课很好,性格也随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很高。采访时,韩老师问他如何看待父母离婚时,他说 我觉得爸爸妈妈离婚,对我而言,就好比掉了一颗门牙,刚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但慢慢就好了。我虽然没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但感觉妈妈还是我的妈妈。现在,我的衣服、裤子和鞋子、袜子等生活用品都是她买的,爸爸就
2、管家里的开销。所不同的只是以前是两个人一起管,现在是两个人分开管。我妈妈管我的身上,我爸爸管家里,两个人是平均摊的,只是分工的区别,经济方面没有很大的改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怀疑,坚信爸爸和妈妈两个人都是好的。老师让我劝他们不要离婚,我也不劝,再说我劝不回来的。要真的劝得回来他们也不会分开了。我记得一位单亲家庭的女同学对我讲,经常有同学很夸张地对她说:“啊!你家是离婚的啊。”她就反驳说:“离婚怎么了,很多的。”她家楼下有对双胞胎总说她没有爸爸之类的话想气她,她就说:“我用的东西都比你们好,你们只不过多一个爸爸而已,你爸爸还打麻将输钱呢,有什么用啊!”她的话给我很大的启示,虽然比较偏激吧,但
3、我觉得这不失为一种保护自己的好方法。我们单亲家庭的孩子很特殊,经常会受到旁人另类的眼光,有时候也要学会坚强一点,保护自己!就是这样,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让我们担心。孩子们有自己的聪明,有自己的办法。他们懂得怎样回避那些带给自己困扰和不快的东西,轻装上阵。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并把生活打理得很好。对于父亲的缺席也是这样,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这么在意。一位单亲妈妈在她的育儿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儿子有个同学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了,他经常到我们家来玩。有一天,他问我儿子:“我爸爸死了,你爸爸是不是也死了?”儿子笑着说:“我爸爸没死,我妈妈和我爸爸离婚了!”然后两个孩子又高高兴兴地玩起来了。上周,他那个同学高兴
4、地对我儿子说:“我妈妈找了个男朋友,他们今年年底就要结婚了。”我儿子说:“真好,你妈妈怎么找到的?”他同学说:“就是趁放假把我送到老家去,她就找到了。”然后,两个孩子又高高兴兴地玩起来了。我说这些只是想说,在孩子眼里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生活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它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也不像我们设想得那么糟糕。离婚在很多人眼里好像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更担心孩子因此而受到挫伤。我们担心孩子会反对我们再婚,其实未必。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哲学,他们认为自己管不了或者没必要管的事情,比我们更放得下。他们对生活的承受和适应能力,往往比大人要强得多。他们对生活比我们乐观,有更多积极的期
5、望。当然有一句“废话”是要说明的,即:离婚对孩子是否有消极影响,主要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比如刘小淘的父母虽然分手了,但是依然能够和谐地对孩子的生活进行分工合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这是孩子所以能轻松面对生活的前提。之所以说它是废话,因为双亲家庭的孩子表现如何,也取决于父母的对待,这不是单亲的专利,不需要跟单亲挂钩和强调。于坚有一句诗叫做“世界的大餐桌上没有 20 岁的座席”,它客观地描述了未成年人的现状,反映了成人世界对孩子的忽视。大人们总认为孩子还没有长大,其实没长大的人也是人,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们对世界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有的时候,他们还可以给我们启发和帮助。换句话说,孩子在父母离婚的过程中,既是一个承受者,也作为一个主体和父母形成互动。通常,人们仅仅把孩子当作承受者,从而担心孩子的痛苦和能否适应。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孩子在承受生活变动的同时,也在和生活进行互动。(选自上帝也是单亲单亲妈妈快乐心经,出版:江西美术出版社,责任编辑:邱建国,定价:28.00 元)(编辑/李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