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试题一岳麓版必修3.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4494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试题一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试题一岳麓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试题一岳麓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试题一岳麓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试题一岳麓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试题一岳麓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试题一一百家争鸣: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井田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出现了私人讲学 A B C D2以下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百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百家争鸣对社会开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3.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选项是( )A道家学派墨子、荀子C. 法家学派孔子、孟子4.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仁者,爱人“无为而治“兼爱“克己复礼 A. B. C. D.5以下言论属于孔子思想精

2、华内容的是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6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A否认了君主制度 B目的是维护民众的利益C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D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7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那么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8以下主张明显表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开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

3、的指导思想是10强调舍生取义,先义后利的思想家是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11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12. 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 “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 农本思想C 有教无类的思想 D “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13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14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

4、,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A B C D 15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以下哪位思想家之口:A 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16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乱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17关于以以下图所人物说法正确的有( )生活在战国时期,鲁国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晚年对诗、礼、书、易、中庸、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后被奉为儒家的经典 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A C B D “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A反对封建制度 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重要作

5、用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19以下言论中,属于战国思想家荀子提出的是 A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20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它被后世哪位封建帝王所经常引用 A汉武帝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康熙帝21.在关于 “人性的看法上,你认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孔子:“性相近 B. 孟子:“性善论C. 荀子:“性恶论 D. “性恶论真正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内涵22.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以下 以德

6、治国 依法治国 轻徭薄赋 “仁A BCD23战国时期的有一学派提出“以法为本和“法不阿贵,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24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说明他提倡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25原创)以下表达中哪项最能概括以以下图历史人物的成就 A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B改造了原来的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与道家的合理成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C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开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D一生注重讲

7、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26、下各言论与其相关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选项是( )A孔子“节用而爱人 B. 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 老子 人生来就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 荀子人们具有“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27.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一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D甲道,乙一墨,丙儒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8战国“百家

8、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表达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29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30促舒提出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根底是 A天人感应 B德治 C君为臣纲 D秦无道而汉代之3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3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效劳于( ) A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B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 C“百家争鸣 D分裂割据 33新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是( )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仁政A B C D 34确立儒家正统地位的过程包括( ) 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 “五经为

9、首教科书 兴办太学 郡县学校 A B C D35. 董仲舒提出的以下哪些主张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孝为“天经、“地义 仁、义、礼、智、信 夫为妻纲A B C D 36儒家经典在汉武帝时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其中被称为五经的是( )易 大学诗 礼 书春秋繁露春秋A B C D 37.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 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D. 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38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表达了“仁政的思想 使儒学增加了迷信色

10、彩 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一致ABCD39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朱熹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那么颦,学之那么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材料四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

11、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材料五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 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请答复: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2根据材料四,说明

12、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3根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40.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材料二 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那么,今有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 五蠹材料三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缺乏与民,杀所缺乏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