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范文.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14503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范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 一、“非遗根本情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内容丰富,项目涉及广泛。目前正式公布的非遗项目共三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6大类,共27个项目。经区级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区级“非遗传承人5人。经市级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 二、“非遗保护、传承、开展情况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开展思想,由区文体广旅局牵头负责“非遗保护、传承、开展工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拓展保护领域,着重在“非遗宣传、传承推广、资源普查、遗产申报等方面用力,积极推进“非遗开发利用。 一建立区级“非遗专家库 2023

2、年,区区级“非遗专家库成立,经过三年开展,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非遗保护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力量在参与研究和制定全区非遗保护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开展非遗咨询、评审、课题研究、学术会议、授课等方面的作用。 2023年开始,在专家队伍参与下,我区对全区“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生存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保护工作的难点等,重新进行了全方位调查记录、建档,为做好“非遗工作奠定了根底。 二积极开展“非遗申报 2023至2023年,在逐一摸底、考察项目和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的根底上,我区完成了第二批、第三批区级“非遗项目的评审工作,共评审八个区级项目,分别是:谢氏倒罐菜、马鞍山制漆

3、制作技艺、金面子蒸猪头、花生制作技艺老灶煮花生;蟠龙咸干花生、糯米咸鹅蛋、风干鸡、醉鱼、杨记卤鹅传统制作技艺。同时启动了市级“非遗的申报工作。2023年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一个:糯米咸鹅蛋传统制作技艺。截至目前,我区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共有5项。 2023年我区启动了第一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成功认定了9项“非遗项目传承人。谢氏倒灌菜制作技艺传承人谢玉蓉被评定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大力开展“非遗宣传保护 一是充分利用非遗节等时机,通过宣传单、“两微一端、 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及“非遗成果。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

4、积极组织“非遗直播带货、经典川剧剧目演出等系列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二是拓宽宣传渠道,通过上电视、上活动、上节日等形式,扩大宣传力度。我区“非遗项目先后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新农业频道?,并屡次登上省市重要媒体,成为家乡好味道的代言项目。2023年在“美丽乡镇魅力比赛中,我区非遗美食获专家组最高评分。2023年,“非遗项目代表市非遗项目参加成都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在全国39家非遗美食中获得最受欢送美食之一,得到了非遗专家及全国各地美食爱好者的青睐。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保护力度缺乏 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面对当前非遗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我区

5、还缺乏加强“非遗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局部传承单位和个人以为只要申请参加了名录,就得到了保护,或申报只是为了挂牌,仅仅当作一种荣誉,没有把开展和传承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不少群众对非遗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对非遗保护的范围与内容及如何保护不完全清楚,保护意识不强,非遗保护还没能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缺乏专业机构,专业人才匮乏 当前,我区还面临着专业非遗保护机构为零、专职工作人员为零的状态、非遗中心及保护传承展示场所为零。缺乏独立的运行经费,工作人员也是身兼数职,既难以潜心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也无法满足日趋复杂的工作实际。对于量大面宽、专业性强的“非遗普查保护工作,仅仅依靠行政主管部门的力

6、量显得更加薄弱,难以适应“非遗保护工作综合性、专业性、长期性的要求。 三“非遗传承乏力,市场适应能力弱 在现代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非遗生存开展的土壤和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非遗工作形势严峻。“非遗保护工作不以赢利为目的,和市场经济原那么背道而驰,导致了“非遗项目缺乏经常性、长期性的展示平台,受众群体出现断层,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在中老年人中还有一定影响,而年轻一代那么普遍不感兴趣。许多民间老艺人生活窘迫,或者年事渐老,无法带徒授艺;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少有人拜师学艺,传承人青黄不接,非遗传承后继乏人。我区“非遗项目传承因缺少资金扶持而面临断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我

7、区直到2023年才认定了第一批“非遗传承人。 四、思考及建议 一落实责任,广泛宣传。将“非遗工作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开展总体规划,确保做到组织到位、规划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加强区文化部门与发改、财政、住建、教育等部门的合作联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等有效联动机制。突出宣传媒体作用,通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加大非遗的宣传力度,提高广阔群众对非遗认知度和保护意识。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从小培养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爱好。 二加大投入,培养人才。一是落实经费保障。按有关规定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壮大保护传承力量。用足用活有

8、关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开展的扶持政策,依托项目申报及特色文化成果展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二是做好“非遗项目扶持。出台“非遗项目的经费扶助政策,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非遗保护与利用。加强对已经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开展利用。营造关心、关爱非遗传承人的良好气氛。三是建强工作队伍。建立“非遗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非遗工作队伍。积极与省市取得联系,对接政策和信息,为非遗工作服好务,与非遗人员交朋友。积极引导现有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向上升级。积极挖掘和开发新的非遗项目。积极发现和培养非遗传承人。加大非遗产业的引导力度。四是助力传承队伍建设。针对大量保护项目

9、传承后继乏人的状况,要加快制定传承人培养制度、带徒传艺制度、传承奖励制度。尤其对濒危的重要项目要制定传承方案,建立传承活动基地,设立专项传承补贴。同时,要积极选送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种学习培训。鼓励教学机构开办兴趣班,引导更多的人走上传习之路,壮大非遗保护传承力量。 三挖掘内涵,提升价值。推动“非遗+文化“非遗+旅游建设,逐步形成“非遗产业开展链条。一要全面梳理本地区适合生产性保护的代表项目,因地制宜制定引导、扶持政策;探索通过政府投资平台、企业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组建非遗协会联盟等多种形式,开僻非遗传承展示场所。对市场潜力广阔的“非遗项目,如谢氏倒罐菜、马鞍山制漆制作技艺、金面子蒸猪头、花生制作技艺等,要鼓励探索“项目+传承人+基地(学校)“公司+农户“传承人+协会+展会等模式,推动良性开展。二要坚持产业化开展理念,做强做大生产性“非遗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我区“非遗项目输出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效劳,与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等相融合,尤其要与旅游、出版、影视、互联网等产业经济相结合,积极培育“非遗产业项目。三要切实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非遗传承保护。对处于传承困难甚至濒临消失的保护项目,如李调元传说、民间曲艺、民间山歌等,要优先抢救和扶持,记录保存相关资料。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