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畹町感怀李婷76年前,在中国西南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滇西抗战。一条叫作史迪威公路的国际通道,成为了当时中日双方剧烈交战的焦点。史迪威公路,是当时以美国援华将军史迪威名字命名的公路,实际上就是中国境内通称的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大反攻时修通的印度东北部雷多终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在枪林弹雨中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76年来,由于滇缅公路多蜿蜒于深谷密林之间,悬崖峭壁之上,伴随着星转斗移,以及开辟新的公路,这条印、缅、中的国际通道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我来了,带着一种对中国远征军的无限崇敬之情,自昆明、大理、保山辗转而来。到它的起点来寻
2、找民族的脊梁和不死的灵魂。滇缅公路的零点在中缅交界的畹町城,目前是瑞丽市的所属镇。“畹町系傣语音译,“畹意为太阳,“町意为当顶或中天,“畹町即为“太阳当顶的地方。说起畹町的历史可追朔到汉代,西汉属益州郡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唐归南诏,宋归大理,元属大理金齿等宣慰司,明代分属遮放副宣抚司和勐卯安抚司。清代仍分属遮放副宣抚司和勐卯安抚司。民国时隶属潞西设治局。别看它现在不起眼,却曾经一度为县级市,由此可见它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畹町是一个具有热带、亚热带风貌和民族特色的边境口岸城市。与缅甸九谷山水相依,鸡犬之声相闻,为西南陆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国家的主要通道,故又有“西南国门之喻。畹町虽小,却也饱经沧
3、桑。百年前,这里是一片豺狼出没的荒野之地。一条羊肠小道,就是通往境外的“驿道;畹町河边的一间破茅屋,权当过往商贩饮马歇脚的“驿站。滇缅公路开通后,畹町为中方一侧的终点,也是中国境内的起点。畹町桥,坐落于云南省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畹町镇,是一座不起眼的普通界河小桥。谁曾想到它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连接着国家的历史,肩负着民族的命运,飘扬着友谊的彩带,有过风光,有过历练,有过辉煌。用石头建成的畹町桥成为抗日战争中唯一的西南边陲交通枢纽。现在这里是中国口岸,对于这座承载着血与火洗礼的桥梁来说,虽然是三废三修,每一次却都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滇西抗战全面拉开,“创全歼守敌之范例,开
4、收复国土之先声,中国远征军将日军从这里赶出国门,并一度毁于战火。后来由美国工兵重建贝雷式钢架桥梁,毫无疑问,它是一座抗战桥;畹町和平解放后,畹町桥成为连接中缅情谊的纽带。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从该桥步行入境,参加了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掀开了两国世代友好的新篇章,由此可见,它又是一座友谊桥;畹町桥一头连接中国,一头连接缅甸,形成“一桥两国的边界奇观。中缅两国商贸交往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畹町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开展边境贸易,促进了中缅两国边境的共同繁荣,谱写了一曲对外开放的高亢赞歌,铸就一条灿烂辉煌的国际通道,它还是一座商贸桥。对于畹町桥的这些美丽光环,我不想一一感知。只想从这里开始,沿着滇缅公路的
5、起点去领略抗战的残酷与不易。高大的畹町边关文化园牌楼前,一块硕大的石刻醒目着“滇缅公路第一公里,序幕也由此拉开。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馆就在路旁,虽说脸面不如内地的场馆壮观,所收藏战争遗物却异常丰富,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震颤。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中印输油管道总指挥皮克将军、以及美国飞虎队司令官陈纳德将军的吉普指挥车,披一身战争风云朝我走来;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将军和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指挥车,染一袭血雨腥风也朝我走来。林林总总的日军侵华罪证扑面而来,指挥刀、披肩帽、步枪枪刺、82炮弹、手雷、子弹、钢盔虽说锈迹斑斑,尘埃层叠,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侵略者的狰狞面孔
6、。美式军服、英军水壶、二战开山刀、工兵斧、伞兵刀、担架、望远镜佐证着盟军为抗日战争的付出。国军的草鞋、军号、大刀表达着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的同时,昭示出了中华民族的强悍与不屈。数千件滇西抗战遗物,向每一个到此造访的人现身说法,讲述着这场正义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行走在充满杀戮气息的场馆内,一个人的面孔给我难以磨灭的记忆。他叫卫立煌,中国远征军的领军人物、缅北滇西之战的最高司令长官。是他带着着中国军队在滇西这块山高路远、人迹罕至的密林丛中,硬是劈山开路,创造出人间奇迹。也是他,运筹帷幄、远征缅甸,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取得了名副其实的胜利。当我即将离开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馆之际,不由得朝墙壁上一身戎装的
7、卫立煌将军投去了敬仰的一瞥。沿“滇缅公路第一公里前行,心里装着“一桥“一路“一馆“一碑的我,掠过“国际邮票展览馆、“世界钱币收藏馆“中缅友好纪念馆等十三个场馆,心好似被人拽着一般,朝着左侧一条蜿蜒的公路走去。公路的前边是以一座不大的山丘为主体修建的森林公园。山顶的最高处就是彰显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的巍峨纪念碑。该碑系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由各族、各界人民为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赤子功勋,表彰海外侨胞历史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兴建的。碑体正面深深镌刻着“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碑后是记述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浮雕长廊。右侧为纪念碑碑记。中间浮雕分别呈现出“召唤篇“送别篇“筑路篇“铁流篇“
8、蹈火篇“胜利篇。左侧是南侨机工英名录。浮雕下方的百雀图,寓意美丽孔雀之乡德宏。浮雕廊正面六根柱子,代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凝视着直冲云霄的红色花岗岩石纪念碑体,历史的曾经不由得幻化眼前: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一时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神州危在旦夕。当时我国与国际联系的陆海通道绝大多数被日军封锁,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滇西20余万民众自备干粮工具,风餐露宿,肩挑锄刨,劈山开路,过水架桥,日夜奋战,以血肉之躯,筑就一条被称之为“道路史上的奇迹的滇缅公路。成为了我国与国际联系的唯一交通要道,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沿此路运往国内抗日前线。随着战事的开展,滇缅公路运输量
9、陡增,一时驾驶、维修人员奇缺,前线前方纷纷告急。1939年,南洋华侨总会受国民政府委托,招募华侨机工回国效力。华侨领袖陈嘉庚认为事关抗日大业,毅然决然地举起了招募大旗。招募机工的广告一出,立即得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南洋华侨青年积极响应和踊跃报名。经过严格筛选,3200多名有着过硬机工本领的南洋子弟分批回国。他们都是风华正茂、大多20岁出头的年纪,凭着满腔热血回来报效祖国。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里的英雄墙上,我看到的绝大局部都是年轻稚嫩、与我孩子年龄相仿的脸庞。据悉:自1938年至1942年间,先后有1600名南洋华侨机工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刹那间,我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來。感知中缅
10、桥、滇缅公路一公里、中国远征军抗日纪念馆、南洋回国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的每时每刻,我的心始终是昏灰而沉重的。尤其是那个叫作李月美的新加坡侨民,为报效祖国,竟然女扮男装成功骗过考官眼睛,进入南侨机工归国队,和男子一样在滇缅公路上开汽车运输物资,几年过去,居然没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直到有一天,李月美连人带车翻倒在路边重伤昏迷,驾车经过的琼海籍南侨机工杨维铨救起了她,才发现李月美是个女子当我居高临下,俯瞰山下蜿蜒伸展的滇缅公路时,恍惚间,它似乎是一条正欲腾飞的中华巨龙。它的活灵活现,它的民族精神,在龙的子孙身上,表达得淋漓尽致。昨天,今天,明天。蓦然间,一曲雄浑的旋律盘旋天地,荡气回肠:“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不正是中华儿女的龙的传人,在边城畹町唱响的最强音吗?选自西南文学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