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终极版】大学生精神需求及引导对策.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1498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极版】大学生精神需求及引导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终极版】大学生精神需求及引导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终极版】大学生精神需求及引导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终极版】大学生精神需求及引导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终极版】大学生精神需求及引导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终极版】大学生精神需求及引导对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其引导对策研究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其引导对策研究 摘要精神需求,是人们因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安全等等有关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所产生的精神方面的强烈要求。主要是指求知、审美、情感、信仰等精神生活的需要。大学生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为是一种自觉行为,意志、信念、理想、情感等精神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关注大学生精神需求,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产生精神动力,坚定意志,树立理想,激发情感,形成个体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实践生活,能够持续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精神生活是社会中精神生活的缩影,有高尚的精神

2、元素,又有精神糟粕。同时,大学生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道德良知又对自身所表现的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不能认同。重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内部党政工团的齐抓共管。只有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形成全员重视、全员协作的格局,才能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关键词:大学生,精神需求,引导对策 2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其引导对策研究目录摘要2一、精神需求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相关理论4(一)精神需求4(二)大学生精神需求6二、大学生精神需求研究的重要性7(一)激发大学生成长动力7(二)激发大学生潜能活力7(三)升华大学生道德境界

3、8三、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调研及数据分析8四、大学生精神需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4五、大学生精神需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7六、引导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具体对策18参考文献24附录:大学生精神需求调查问卷24 26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其引导对策研究正文一、 精神需求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相关理论(一) 精神需求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命题:“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于人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所以人必然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人们因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安全等等有关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所产生的精神方面的强烈要求。主要是指求知、审美、情感、信仰等精神生

4、活的需要。人类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又互相转化。无论如何,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总是同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总是同一定时期人们的思维、兴趣、习惯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这两种必然的需求,从来都是十分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从来都映现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突出的时代特色,而不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特点。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精神需求”,尚无定论,但是,回答人的精神需求,既可以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予以阐释,也可以从伦理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精神需求依赖于物质需求,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有时还影响物质需求的动向。因此,它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经常关心的极为重要的社会

5、现象。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因此,从理论上认识人的精神需求,无论是对于人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自我完善,还是正确引导人们的精神需求方向,保持社会稳定,或者是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开展,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1. 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差异。心理学家认为,需求即渴望。渴望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因为人有思维,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就产生了渴望。渴望是人类生生不息、世代绵延的原动力。如果没有这种需求,人类就会永远地生活在茹毛饮血的野蛮社会,不能进入到健康向上的现代文明社会。人

6、类的渴望经常地表现得十分强烈,只不过因人因时因地表现在不同的方面。物质方面,如生活、工作的条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硬件设施与硬环境;有时表现在精神方面,如爱情、艺术、文学、科学、道德,等等。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存在原生性,另一方面存在示范性。譬如,人们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水平日趋提升,这是原发性的;另一方面,当某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处于萌芽状态时,“示范”往往起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如人类由穴居、巢居进化到室居,由平房到楼房的进化,由人力车到动物拉车,再到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进化,等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先享

7、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的人,就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在精神生活领域也是如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道德的作用、知识的力量、艺术的魅力,等等。首先,物质需求是有限的,而精神需求则是无限的。一方面,物质需求要受物质条件的限制,物质条件总不能无限性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人们总是有不断创造物质条件的热情;另一方面,物质条件对于人们的需求有一种恒定的有效性,总不能无穷尽或者永远被使用。但是,相对地说,精神需求可以跨越时空,如中华经典书籍、世界名著、戏剧国粹,等等,则总能永恒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其次,物质需求具有一次性和间断性,是一种简单需求。而精神需求则具有再生性和传承性,是一种复杂需求。古人说:“温故

8、而知新”,“开卷有益”,“博学勤问”等等,都是对这种复杂的精神需求的深刻描述。当然,如果对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进行评判,一般说来,前者适用于价值标准,后者适用于道德标准。2. 精神需求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精神满足层次。即满足基本的精神需求,也就是人们成为社会成员或个体角色所必备的精神需求,如爱情、友谊、自尊与被尊重、归属感等等。这是一个覆盖整体的全层次。二是精神消费层次。即满足自我实现与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这是对社会成员性格特征与个体角色的心理和精神的完善。如通过广播、电视、书籍、音乐、因特网等媒介获得知识与充实情感,它带有明显的商业特征,即需要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基础。这是一个覆盖多数的亚层次

9、。三是精神愉悦层次。即满足人们对生命、生活、人生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人类的终极关怀而产生和获得的精神需求,如学者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真善美标准,等等。它只是覆盖少数人的精英层次。认识精神需求的层次性,对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明确个人的精神需求并予以恰当定位,很有指导意义。(二) 大学生精神需求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造就不同的精神需求。尤其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思潮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思想活跃、接受力很强的群体,大学生呈现出精神需求多于物质需求且精神需求种类繁多层次分明的特点。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精

10、神需求远远超过物质需求。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只需要足够的体力精力,更需要的是无穷的精神动力,如何引导学生高尚的精神需求,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求,匡正学生不合理的精神需求,奠定大学生终身受用无穷的素质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将在此从五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1. 理想需求理想是大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大学生活动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理想,才会有巨大的动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理想都是保证进步和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1、。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因此,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远大理想是当务之急。2. 道德需求 品德是每个人精神世界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缺乏道德追求的“自我”,是不完善的。大学生对道德要求的漠视说明大学生中普遍对自己的道德需求不足。这种不足的需求必然导致难以形成道德情感。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良心和自我理想的形成是为了对自我起到监督的作用。自我理想坚守的是道德原则,其形成的原型来源于父母的道德原则,说明道德原

12、则还可以在长幼之间有一种传承的作用,所以想办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3. 情感需求 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的,随着人的社会化的加速发展,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也逐渐深化,情感体验也在深化,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人数激增,为对情感的需求更加迫切,恋爱现象蔚然成风。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对浪漫爱情的追求是正常的心理需要,但是如何培养正确的爱情观,提前做好学生恋爱的思想基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独生子女的孤独感使得大学生对亲情友情渴望的强烈,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宣泄情绪和被理解被关爱的和谐

13、校园环境构建优质的沟通平台,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情感诉求。4. 求知需求大学时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迷惘相互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初高中学习阶段中,大学生往往作为被灌输的接受者,而迈入大学校门,自由的学习环境自主支配的时间,既给了大学新生重塑自我完善自我的学习机会,又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教育者既要正面引导大学生的求知需求,又要避免他们浪费时间精神空虚。首先要寓教于乐,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使大学生乐学会学而不厌学。其次,要认识到大学生精神空虚的根源是缺少对世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教育者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形成高尚的精神兴趣。二、大学

14、生精神需求研究的重要性(一)激发大学生成长动力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人的需求引起动机,驱使人做出相应的行为。大学生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为是一种自觉行为,意志、信念、理想、情感等精神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关注大学生精神需求,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产生精神动力,坚定意志,树立理想,激发情感,形成个体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实践生活,能够持续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大学生潜能活力马克思主义人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是基于对人内在的潜能具有从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认同。高校在引导大学生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大学生自主调动思想观念上和行为方

15、式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追求个体发展的自信心和耐心。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等,因此,能够潜移默化地开发自身潜能,实现个体发展的全面完整。(三)升华大学生道德境界人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决定选择的行为及其方式。只有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才会自觉选择与之相符合、相适应的行为及其方式,拒绝选择与之不符合、不相适应的行为方式。高校引领大学生追求精神需求,充实精神生活须要对大学生在追求精神需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负面价值观、道德观进行扭正。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大学生获得精神生活的充实,使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用正确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念规范大学生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为,教育、凝聚、团结和动员大学生,引领大学生朝人格健康的方向发展。精神需求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人的身心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倘若人没有精神需求,缺乏了精神领域的发展,纵使人在物质领域获得了较为充分的享受,在马克思的眼里也只不过是“片面的、抽象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符合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大学生是青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精神需求不仅关系到个人终身发展,更是关系到我们民族与社会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