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丁肇中 丁肇中(丁肇中(19361936),美国),美国 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1969年年 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 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1974年年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 粒子(粒子(J/J/粒子),并导致了一粒子),并导致了一 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系列与之相关的
2、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因此于展阶段。因此于19761976年与里克特年与里克特 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个故事是测量电子半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子的半径为零。第一个故事是测量电子半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子的半径为零。19641964年,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著名科学家进行了哈佛一康奈尔实验,其实验结果与这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著名科学家进行了哈佛一康奈尔实验,其实验结果与这种理论不相符。丁肇中认为这个实验很重要,他们于种理论不相符。丁肇中认为这个实验很重要,他们于19661966年在德国用不同的方法年在德国用
3、不同的方法重复了实验,得到的结果则是电子确实小到不可以测量。重复了实验,得到的结果则是电子确实小到不可以测量。他由此得出的体会是:他由此得出的体会是:不要盲信专家的结论。不要盲信专家的结论。第二个故事是发现新粒子家族。第二个故事是发现新粒子家族。19701970年,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年,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3 3种夸克。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他想进行实验的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种夸克。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他想进行实验的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宣开展了实验,发现了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宣开展了
4、实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夸克。一种全新的夸克。由此得到的体会是: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由此得到的体会是: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确的事。第三个故事是发现胶子。光子传播原子之间的力,胶予传播夸克之间的力。第三个故事是发现胶子。光子传播原子之间的力,胶予传播夸克之间的力。丁肇中与中科院唐孝威等科学家合作,在丁肇中与中科院唐孝威等科学家合作,在19791979年发现了胶子,而这一结果是他们年发现了胶子,而这一结果是他们事先没有料到的。事先没有料到的。由此得出的体会是:要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由此得出的体会是:要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第四个故事是寻找反物
5、质。在地面上不可能找到反物质,国际大空站上的阿第四个故事是寻找反物质。在地面上不可能找到反物质,国际大空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担当起了研究太空反物质、物质和暗物质的任务。去年,发现号将实尔法磁谱仪担当起了研究太空反物质、物质和暗物质的任务。去年,发现号将实验仪器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天上测量带电粒子。验仪器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天上测量带电粒子。丁肇中得出的体会是:丁肇中得出的体会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对所做的工作要有兴趣,要勤奋地工作。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对所做的工作要有兴趣,要勤奋地工作。丁肇中在中科院讲故事丁肇中在中科院讲故事 丁肇中()不知所措()
6、彷徨 ()华裔()论语 ()儒家()cu pn 一、读一读 y ln r 格 物:致 知:彷 徨:袖手旁观:不知所措: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二、记一记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1 1、听读课文,请按照“提、听读课文,请按照“提分分解”的解”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 1段):段):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然科学?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 21212段):段):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
7、,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一层(第一层(2 25 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第二层(6 610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第三层(111112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第三部分:(第三部分:(131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强
8、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2、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3、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4 4、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古今有什、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古今有什么区别?么区别?“格物致知”出自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四书 大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9、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平。”古今区别:古今区别:古代:古代: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现代:目的是通过实验获取真正的新知识。目的是通过实验获取真正的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即实验精神。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
10、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性的发现”?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所需要的眼光、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所需要的眼光、勇气和毅力。勇气和毅力。3、传统儒家传统儒家“格物格物”“”“致知致知”的途径或态度
11、是什么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一些读书人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这种做法对中国一些读书人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么?(1)传统儒家传统儒家“格物格物”以以“致知致知”的途径是的途径是 (2)这样做的依据是:这样做的依据是:(3)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 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研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研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自我检讨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或:哲理的清谈)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12、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谈就可求到的。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索。4、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用课文原、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用课文原话回答。)话回答。)5、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格物致知
13、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答。)6、“格物致知”在、“格物致知”在大学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然科学的实验精神。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以王阳明“格”院
14、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7 7、讨论第、讨论第4 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例子证明了什么?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属于举例论证(反面)8、第、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
15、程、科学的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属于观察。属于举例论证(正面)举例论证(正面)。9、作者列举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作者列举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和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束手无策的事例和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两者都属于两者都属于举例论证(反面)举例论证(反面)。10、为什么说当今
16、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神?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缺少的。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知。这可能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只能通过实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到的。语言品味语言品味 不能不能删掉删掉。“可能可能”表示推测表示推测,并不十分肯定,并不十分肯定,去掉后就变得十分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去掉后就变得十分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不能不能删掉删掉,“只能只能”强调得到新的知识的惟一强调得到新的知识的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