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千年一叹有感 确切的说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本日记,在书的自序中写道“我走下来了,还写成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与广阔读者一起,梳理了中华文化的经络。接下来的问题无法回避:这样一种悠久的文化,与人类的其他文明相比处于什么地位。长处在哪里。短处又在哪里。作者从希腊走到尼泊尔算是把中国之外的人类主要古文明全都巡拜了一遍,让我的思绪跟随着作者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尽管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危险。余秋雨先生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面对未知的一切困境,用他的双手抚摸古代文明留下的斑驳痕迹。 那么多的古文明发祥地,没有例外,都已衰落。以希腊为例,不怎么不了解希腊的文化背景,也不知道希腊文化有过怎样的宏伟历史,只记
2、得小时候好似读过一本希腊神话,希腊是一个神话般的国度,这是我对希腊仅有的了解。随着余秋雨先生的笔迹慢慢的游走,让我知道希腊竟然有如此浓厚的文化气息。遗憾的是这里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没落。谈到希腊衰落的原因,余秋雨有两点认为:一是雅典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内耗;二是内忧外患,又不断远征,希腊始终没有成立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国家。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
3、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肮脏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此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接下来的同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遗址。古巴不必四大文明古国中最神秘的,人民只有听着空中花园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荣的景象。因为留下的实物遗址已被无情的岁月和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光。看着残破不堪的“墙壁,不禁有一丝感伤 这千年的感慨,目的不在于其他,而在于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几个文明的交流,“是文化呈现出了自身的伸展逻辑,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会激迸出火花。而这对于我们中华文明,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没有中断和湮
4、灭的文明,在即将摆脱数百年贫困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在数百年贫困背后孕育了数千年的魂魄。世界上几大文明的对话,是使我们深刻认识自身优势和弱势,对我们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最好契机。 轻轻地抚去时光遗留的尘埃,深情地抚摸历史的肌肤,细致地剥落包裹于往昔躯体上的坚韧外壳,把希腊神话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冲突,侯赛因的陵寝,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和泰姬陵的圣洁娓娓动听的道出,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时空,去享受和品味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的文明不同程度衰落的震撼,反思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超常强韧的缘由。 余秋雨感慨。在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
5、湮灭的只有中华文明。我们中华文明与现在的西方文明是有差距,所以我们以前只是一味的否认我们华夏文明,但现在想一想古文明只有我们还在发扬光大,我们是不是感到几丝欣慰,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自豪。一本书,一本日记,一次旅行,一种思索。思索古埃及文明,你会为拥有生活在中华文明之重而感到欣慰。因为我们的老祖宗虽然焚书坑儒,却统一了中国文字,这就相当于建立了一种覆盖神州大地的“通码,虽历经几千年,但古文字、古历史、古文明没有因为无人破读而湮灭。最大的湮灭不是书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对古文字的解读能力。 人类文明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
6、量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开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奉献自己的“小努力 第二篇:读千年一叹有感读千年一叹有感 读千年一叹有感 执笔于最恐怖地区 问道于数万里荒原 反思于尼泊尔山麓 惊悚于古文明遗言 余秋雨千年一叹卷首语 写这篇读后感时,我正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匆匆数年,而今再读,却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罢了,权当纪念我已逝的青春。 第一篇 望着这沉甸甸的题目,心中感慨万千,不知该从何谈起。千年一叹是一部日记体游记,作者是这一段时间非常火的文化名人学者余秋雨。 最早听说余秋雨,是沸沸扬扬的封笔传闻;最早读过他的文章是山居笔记;最早开始羡慕他
7、是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 读山居笔记时,觉得这是一个淡泊的人,性子凉凉的,不急不躁,所有事情慢慢道来,不怕失败却也不过分奢望成功,所有的文字一个接着一个,自然流出。年轻的我不见得喜欢这种风格,因此没再尝试去读他的别的作品。 几届青歌赛都邀请余秋雨做综合素质的评委,让我对他的好奇越来越浓,好感越来越多。记得不管题目出到哪个国家的哪个地方,余秋雨都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他不曾去过,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他不曾瞻仰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的话真是哲理,学者的气质与魅力就来源于此吧。更让我佩服的就是那个所谓的西部歌王望着别国的国旗竟然说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中国。啊,啊,啊。一个稍有爱国心的
8、人此刻都是不能忍受的。学者余秋雨,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也大怒道:这个答案让观众和评委感到痛苦。好,我当时就决定要把家中余秋雨的书读完。先是行者无疆,写的是余秋雨游历欧洲所见所闻,有意思,大开眼界。接着读千年一叹,深深地思考,甚至走火入魔地每日思索:生命之于我们究竟是什么。文明的源起、成熟、衰败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更异想天开地希望那种时间机器能把我送回到历史的每个瞬间,让我去瞧瞧荷马史诗中宏伟的战争场面,金字塔建造的方式,三大宗教的诞生太多太多,我想了解想知道的事情。 余秋雨自己说他对于这本日记体的游记没有做过刻意的修改,就是每日游览完毕回到旅馆开始写下一日的感言。这种做法有点像现代的行为艺术,
9、一切只在行为过程中完成,不再在行为之外进行涂饰;也有点像中国的书法,大笔一挥总有诸多的遗憾,却不宜在收笔之后东修西描。感谢作者,正是这样的写作方式带给我们最真切的感受;佩服作者,这样的写作方式又是靠平日怎样的积淀呀。至此,我真正成为余秋雨的粉丝. 千年一叹,这千年中包含着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消灭。 希腊,欧洲文明的起源地,一切神话传说中众神居住的地方。美丽的爱琴海岸曾经伫立了多少哲人的身影;迈锡尼人的木马计流传至今;美丽的女子海伦多么令人神往;奥林匹亚,古代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源地;克里特岛上先进的生活方式居然发生在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诞生的一千年前。神奇吗。敬畏吗。人类的祖先曾经拥有怎样的智慧
10、与创造能力。遗憾吗。痛苦吗。这样的文明是哪个人创造的。来自何方。克里特人曾经使用过的排水系统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城市建筑学家来观摩,他们曾经使用过的浴缸即使放到今天巴黎街头的洁具店里也不过时可后来他们都去了哪里。他们是怎样悄无声息地离去了。战乱,疾病,或是天灾。 古希腊曾给后世带来多少精神上的财富,但无情的时间还是将它掩埋,没有历史的记载,只有神殿、石柱、体育场、废墟见证着她昔日的辉煌。如今的希腊只是立在曾经的希腊的肩上,文明早已中断,留给人们的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去探索。 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它的代名词。常从电视中看到的画面是这样的:在夕阳的余晖中,茫茫无际的金色沙土上矗立着一座座挺拔的金字
11、塔,没有鼻子的狮身人面像似乎在落日中微笑。多么美,多么神往。余秋雨的笔下这美丽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呢。破旧的开罗城,毫无保障的人身平安,号称四星的旅馆相当于一个小招待所,没有可口的食物。这就是金字塔的故土如今真实的模样。 希腊位于经济兴旺的欧洲,属于小国、弱国。埃及的经济更是落后。难道说这些曾经雄霸于世界的文明古国在如今的世界,除了拥有古人的坟墓之外一无所有了吗。余秋雨笔下的希腊人闲散,埃及人更闲散。不在乎约定的时间,不努力地工作,连房子都只盖一半,庄稼是由着性子乱种,收获只够糊口即可。 我们也许不必嘲笑他们这种生活态度使我困惑的是,如果金字塔根本可以肯定是这个人种建造的,那么,他们的祖先曾经承受
12、过天底下最繁重的忙碌,最周密精确的长期劳役,难道,今天相反的生态正是那场辛苦后的大喘气,一喘就回不过神来。 纵观几大文明古国,在近代都曾被外国列强奴役压迫过,包括我们中国。现在这些文明古国更多代表着落后与贫穷,难道祖先的智慧与创造力没有遗传下来。 第三篇:读千年一叹有感读千年一叹 余秋雨先生通过对世界文明的现代形态的实地考察,以日记的形式写就千年一叹一书。这本书完全记录了从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的考察历程,几乎囊括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古国。 他多是避开繁闹之地,寻访古堡,神殿,陋巷,陵墓这些处于隐秘状态下的文化废墟。我认为其中的景色描写局部固然精彩
13、,但应位居其次,而余先生一次次探究文明兴衰的缘由,才是他真正要与读者分享的。这一次考察意义的所在,余秋雨先生在第一章已说得明白,“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有没有必要走到底,硬把脚印延续到今是祸是福,要答复这个问题,就要区分一下别人的脚印,研究一下它们离去的原因。这无疑会引发读者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文明,一个亘古悠远的字眼,在漫长的历史宏流中,享受着几千年的孕育成长,却又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刹那间的摧残与淹没。余秋雨先生实地勘察了几大文明发祥地的古迹及今天的现实图景,经过一番梳理后的结论是:“人类几大发祥地,都已衰落,无一例外。不过“相比之下,希腊的情况较好,希腊当初衰败的直接原因我看有两个,一是雅典人和
14、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政治内耗,二是既要迎接外敌又要不断远征,造成致命劳损。至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恒河印度文明那么等而下之了,前者“一开始就缺少明澈的理性,沉醉于自身的神秘。中者,“整体倾向实用,缺少深厚的人文基座,因此直接诱发大量的战争,而后者,其内部原因,“至少有一半与宗教迷误有关。他们的文明曾与中华文明一起辉煌过,辉煌的程度一点不比中华文明差,但今天都已衰落,无一例外。昔日的辉煌已被风雨侵蚀的黯然失色,面目全非,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 余秋雨先生通过对这几大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的探讨,在比照中又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他认为战争、社会失序、愚昧和保守是文明衰落的最主要原因,而
15、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恰恰防止了这些。虽说也有战争,却是世界上唯一没被长期役使的民族。而一种文明能否保存下来应该在于它是否能在文明的初期将文明群众化、多元化。任何一种文明的产生之初,都是个人的、单一的,当这种文明被一类群体接收后,就从个体崇拜阶段进入全体认可阶段,这种认可就是多元化的根底。当认可经过一段思考,到适当时期,尤其是思想政治放松的阶段,多元化就会萌发、开展,迅速到达高潮,经过一个时期的沉淀,再多样化。如此下去,循环反复,生生不息。只有群众化,文明才不会随一个或几个个体的消亡而灭亡,只有多元化,才能彼此平衡协调,并为每个不同的时代提供最优的选择。才能使人们解放思想,思考更新的思想。 中国的文明刚开始时也不过是一种原始的造物文明,之后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至今各种思想层出不穷,不胜枚举。没有群众化、多元化的文明,一两个人的死或一两次战乱就足以至其于死地。而群众化、多元化的文明,一个统治者的死或几次战乱反而为文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较大的自由度,从而使文明得以蓬勃开展。说到这儿,我倍感欣慰。中华文明是幸运的,创造了文明,守护着文明,传承着文明,自成体系的多元开展又不忘引进优秀的思想,让外域文明在中华土地上焕发新奇色彩。看着那些古文明的残照,我暗自庆幸中华文明的辉煌,但他的付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