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诗地理考版根源流作者简介:李亚星1994-,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献。中圖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3-36-0-03王应麟是南宋著名的考据学家,有困学纪闻玉海等著作,其诗地理考开诗经地理学之先河。诗地理考秉承将山川地理、人文风俗与诗经解读联系在一起的传统,会聚传笺义疏,参考禹贡职方春秋尔雅说文地志水经等书籍,又完整收录郑玄诗谱,编成诗经地理类资料之合集。书中采录了大量材料,对诗经研究有重要作用。自问世以来,代有翻刻补印,因此有必要对其版根源流进行考订。一、玉海本
2、诗地理考的源头是玉海附刻本,因此需先厘清玉海的版本流传情况。王应麟的玉海并未能在其生年刊刻,而是在其生后才得以刊行。据元至元四年1138东阳胡助玉海序“浙东帅府都事牟君应复首建议缮写校雠自今是书之行也,可知玉海开雕当在至元四年前;元至正十一年1351庆元路总管阿殷图埜堂序“至正九年1349已嵚梓于郡学者凡十有四,玉海其一也余乃命公之孙重加校雠,淂误漏六万字,鸠工修补,再阅月而成,由此得知当时玉海已经完成,但由于错误较多所以进行了补正;明正德二年1507南京国子监监丞太平戴镛“补遗易腐新刊总四百三十五板,明万历己丑年1589祭酒吴郡赵用贤“国初时有刻本,岁久朽蚀者过半,正德嘉靖中累有补辑,而校勘
3、未备万历乙酉梓者仅四百余叶,巳丑夏凡得四千四百,通刻盖几千叶逾年而此书焕然,几还旧观,可知明代正德、万历年间皆有过修补。清初,康熙二十六年李振裕曾用他人家藏旧本进行校勘补刻,后乾隆年间又有所补残,至乾隆三十八年收入四库全书。嘉庆十年毁于大火。至光绪九年,浙江书局以四库全书抄本为底本,校以元、明、清递修本。此外成都志古堂亦有刊刻。诗地理考作为玉海的附刻,亦随之缺残补益。下面将简单列举现存的玉海本:一诗地理考六卷,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左右双边,半页十行二十字,偶有十九字或二十一字,双鱼尾,版心上刻字数,版心下刻刻工名。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本书前几页残缺,有钤印“帝国图书馆藏“宫内省图书印“
4、东京书籍馆明治五年文省创立。据中华再造善本所印的国家图书馆藏本,有钤印“中华再造善本,牌记“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影印,原书版框高二十二厘米宽,十三八厘米。书前有王应麟自序,论述诗歌的作用:“诗可以观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并介绍本书创作的经过与内容:“据传笺义疏,参诸禹贡职方春秋尔雅说文地志水经,罔罗遗文古事,传以诸儒之说,列郑氏谱十首为诗地理考。序后为地理总说一篇,列礼记王制书大传郑氏诗谱序以及司马迁、匡衡论说地理之章节,极言诗之教化之功。卷一、二为风,按诗国风顺序一一排列为“周南七条、“召南五条、“邶十八条、“鄘九条、“卫十条、
5、“王五条、“郑五条、“齐五条、“魏三条、“唐二条、“秦六条、“陈六条、“桧一条、“曹三条、“豳二条。各局部先列各国风之名,名下引郑氏诗谱释文通典地理志等文对国风名进行解释,再列相关地理名词,后引诸书中相关内容分析。卷三、四为雅,卷首刻“雅字并引诗谱解释,后逐次列地理名词解释,共九十五条。卷五为颂,依次为“周颂八条、“鲁颂十四条、“商颂十四条。后一卷名为诗谱地理考,卷首刻“序字,其下又列七十三条。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八经部五之上:“以上总说及各卷既取郑氏谱分列为十七处,其末一卷又取谱中地名而历考之,如前例其已见前者,但系其目,而于首行标一序字,其实专释谱中之地名,非释序中之地名也,不知何以有此序
6、字。卷端刻“浚仪王应麟伯厚甫,卷名或用“第或用“弟。卷一有版面模糊处,卷二卷名未刻,卷六卷名为“诗谱地理考末刻“诗地理考卷第六。“薄“承“冡“县“既“祓“曰“乎“玄“有“次“县等字有缺笔现象。清陆心源撰皕宋楼藏书志著录“元刊元印本,当为此本。二诗地理考六卷,元至元刻至正补刻明正德、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该本包括自序、地理总说和六卷正文,各时期修补局部掺杂,可整理如下:三清嘉庆十一年江宁藩署刻本,四周单边,半页十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单鱼尾,白口。该本前有王应麟自序和地理总说。卷端题“浚仪王应麟伯厚甫,卷尾有“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与元刊本有少量差异,如自序局部“罔罗为“網罗;卷一“卫局部“
7、阿丘为“阿邱,“于为“干;卷二“申条之下“郑语史伯为“郑氏史伯;卷三“燕饗之乐为“燕享之乐;卷三“东都条下,“西土为方为“西上为方,“甫草下“以车为主为“以车为王;卷五“商颂为“啇颂;卷六题名为“诗谱地理考卷第六。此外也有校刊补正之处,如卷一“邶局部,“岂其声之异后补上“异欤二字;书中“比字皆改为“北,“畆改为“畝。此外条目未顶格的局部也置于顶格位置。“弘“丘“县“玄等字缺笔。玉海本多有著录,如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著录有清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刻本、祁承澹生堂藏书目中著录“六卷王应麟玉海本百家名书本、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亦著录“玉海附刻本等。二、津逮祕书本,明毛晋编,明崇祯间毛氏汲古阁刻清初汇印本
8、四周单边,九行十九字,无鱼尾,版心下刻“汲古阁。该本牌记“小寒山陈函辉先生譔/汲古阁藏,内封有朱印“薀古堂藏书印“薀古堂藏版二方。书前有崇祯庚午年七夕毛晋的自序,后接海盐胡震亨题辞表达成书经过“所镌大典册积如山,诸稗官小说家言亦不啻数百种,惧购者零杂难举,欲统为一函。而余乡所与友沈汝纳氏刻诸杂书未竟而残于火者近六,归之君因并合之名津逮祕书以行。后胡震亨又题小引一篇。后又有戊寅陈函辉撰毛诗津逮序。叙言局部有钤印“宫内省图书印“东京书籍馆文明沼五年文省馆立“帝国图书馆藏。本书前有王应麟自序和诗地理总说。卷端题“浚仪王应麟伯厚甫,封底印有“帝国图书馆藏。书中多有讹误,如卷四“鲜原下脱“居岐之阳,卷五
9、“禹敷下土方为“禹敷夏土方,卷六“周南召南为“周南召伯等。卷三改“大原为“太原、“畒改为“畝。“外“以等字缺笔。清郑德懋辑汲古阁校刻书目著录“王氏诗地理考六卷,一百六十七页。三、古名儒毛诗解十六种本左右双边,半页十行二十字。丛书前有竟陵钟惺自序。每卷卷名前加“新刻二字,卷端刻“宋浚仪王应麟伯厚甫编辑明竟陵钟惺伯敬甫校阅。该本亦多有讹误,如卷一“江沱为“江有沱;卷二“祭仲为“祭神;卷三“甫草为“甫章;卷五“允犹翕河条下“似是而非为“以是而非。“商邑为“啇邑;“东至于海为“东至於海。卷三改“大原为“太原;“畝改为“畆;“比字不改。四、四库全书本四周双边,半页八行二十一字,单鱼尾,白口。书前有清乾隆
10、四十三年四库馆臣提要一篇。卷端刻“宋王应麟撰。书前无王应麟自序,只列总说一篇。每册后有钤印“乾隆御览之宝。校刊较为缜密,改“大原为“太原,“畆皆改为“畝。五、学津讨原本左右双边,九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无鱼尾,版心下“照旷阁。丛书牌记“琴川张氏藏板。卷端有钤印“张海鹏校正图书记,卷六钤印“人在葭苍露白间。该本“丘皆改为“邱,“畆皆為“畝,“大原为“太原。偶有讹误,如卷六“周南召南为“周南召伯。六、经策通纂本,清吴熲炎等编纂,清光绪二十年点石斋石印本四周单边,二十四行五十五字,单鱼尾,版心下刻“光绪三十年点石斋校印。经策通纂是经学类丛书,分经学辑要和策学备纂两局部,诗地理考收录于经学辑要卷六。丛
11、书牌记“光绪二十年六月点石斋石印,前有五篇序言和一篇题词:清光绪十四年会稽李慈铭序、清光绪十四年俞樾序、清光绪悔门陈通声序、黄岩王詠霓叙、吴熲炎自序,会稽王继香题词。经学辑要局部前牌记“光绪二十年夏五月上海点石斋印。该本在王应麟自序前附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可知是据四库全书而用。钤印“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卷一前刻“玉海附刻本,卷端刻“浚仪王应麟伯厚甫。据陈通声序“去年夏五,余游扈上,值吴澂夫孝廉有经策通纂之作,商去取於余,余为粗定其叙目而去。今年澂夫以书来告,是书之成并责余序,那么经策通纂为光绪十三年校定,至光绪二十年才刊刻。该本不分卷。书中“南有樛木条目顶格排列;“畒改为“畝,“比改为“北;“
12、丘等字缺笔。七、丛书集成初编本,民国二十五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四周单边,半页九行十九字。牌记“本馆丛书集成初编所选津逮祕书及学津讨原皆收有此书津逮本在先故据以影印,可知是从津逮祕书本。前有钤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该本沿袭了津逮秘书的讹误,只修正其中错别字局部。除六卷本外,诗地理考亦有五卷本的说法,明代朱睦撰授经阁义例著录“诗地里考五卷,王应麟,宋史艺文志著录“王应麟诗考五卷,又诗地理考五卷。考元刊本,其卷六卷名为“诗谱地理考,未标明卷数,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宋志作五卷盖字之误,否那么所见本无末一卷也,应为卷名所误。此外,还有格致丛书本、青照堂丛书本、四库全书荟要本等。综上,可大致整理出诗地理考的
13、版根源流:玉海本下有四库全书本、津逮袐书本、古名儒毛诗解本;四库全书本下有经策通纂本,津逮袐书本下分学津讨原本和丛书集本钱。其中,元至元六年玉海本是最早的版本,最接近原始书稿,为最善的版本;此外,四库全书本校刊精良,也可作为善本使用。参考文献:1宋王应麟:诗地理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2明祁承:澹生堂藏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1月。3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中华书局,1993年1月。4清耿文广: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9月。5清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中华书局,1990年3月。6清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中华书局,1990年4月。7清郑德懋:汲古阁校刻书目,新文丰出版社,1960年。8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中国古籍总目,中华书局,2023年12月。9顾洪、张顺华: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中华书局,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