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29鲌鱼规模化健康养殖增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pdf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15529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9鲌鱼规模化健康养殖增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29鲌鱼规模化健康养殖增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29鲌鱼规模化健康养殖增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第18期2020年中国科技成果创新交流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第09期2020年中国科技成果创新交流谢中国1,韩 庆1,陈正军2,张小立2,李梦军2,赵德华2,谢春华2,陈克忠2(1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2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鲌鱼养殖性状优良,是淡水鱼类的高端优质品种,是长江流域的优质经济鱼类。随着鲌鱼养殖业兴起,苗种繁殖成活率低、产后亲本成活率低、池塘养殖模式粗放、水环境污染严重

2、、成鱼运输成活率低、大水面增殖放流难以形成稳定可捕群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升级的瓶颈。针对以上问题,本成果聚焦鲌鱼健康生态增养殖技术研发,构建健康生态养殖增殖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对水域生态与环境、鲌鱼资源与特性的研究开发与技术集成,已形成整套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和大水面生态增殖放流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为鲌鱼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该系列技术在环洞庭湖地区的养殖增殖生产中示范与推广应用,并辐射到全国各地,对于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重大。关键词:鲌鱼;健康养殖;大水面增殖;能效渔业DOI:10.3772/j.issn.1009-5659.2020.09.02

3、1鲌鱼是似鲚、红鳍鲌、翘嘴鲌、蒙古鲌、尖头鲌等的总称,均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是淡水鱼类中的高端优质种类。其中翘嘴鲌、蒙古鲌是长江流域的优质经济鱼类,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鱼中上品,深受消费者青睐。鲌鱼具有良好的人工养殖性状,已成为重要的名特优养殖品种。鲌鱼主要以小型鱼虾类为食,能操控小型鱼虾的过度繁衍,是大水面水域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天然水域食物链的完整性、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实施前,鲌鱼全人工繁育和繁育“三率”存在的问题是:全人工繁育不成功,繁育“三率”(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不高(平均为 80%),规模化苗种繁育“瓶颈”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

4、碍。池塘养殖技术粗放、不规范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效益差,投入产出比高,池塘养殖鲌鱼产量仅为 350,kg/亩左右。单一追求高产、依赖资源消耗的技术模式难以为继,养殖密度超出了水体容量,大量的残剩饵料和生物代谢产物累积,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显著,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水库湖泊养殖区域已逐渐退出人工养殖,减少围栏、网箱数量,降低养殖密度,转型发展增殖渔业。鲌鱼湖泊增殖放流难以形成稳定的可捕捞群体,湖库增殖鲌鱼产量低于 2.6,kg/亩,全国平均产量低于 1,kg/亩,捕捞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下降,未能实现渔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本成果构建的鲌鱼健康生态养殖增殖技术支撑体系,

5、自 2010 年以来,已通过自我实施、专利转让、技术服务等方式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和应用,累计推广应用600 余万亩,产生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1 鲌鱼种质资源利用技术项目详实调查了鲌鱼种质资源状况,明确了鲌鱼资源的主要遗传背景及经人工养殖后遗传结构、经济性状产生的变异规律及程度,防止人工养殖过程出现遗传多样性下降等现象,并用以科学指导原良种场的建设和提高养殖良种的覆盖率1。通过对洞庭湖水系蒙古鲌、翘嘴鲌的形态特征、生长与繁殖特性、遗传学特性、生化遗传学特性进行检测分析,确定了适用于我省的蒙古鲌、翘嘴鲌的种质检测鲌鱼规模化健康养殖增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5GA77

6、0001)、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NK2131)、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16A148)。谢中国(1980 年),博士,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E-mail:。E-mail:崔英俊编辑59万方数据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中国科技成果2020年第09期创新交流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创新交流与鉴定的相关指标体系,制定了蒙古鲌、翘嘴鲌湖南省地方标准,为亲本选择、良种选育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2 鲌鱼高效繁育技术成果创新了鲌鱼人工繁育技术工艺,保证了规模化繁育“三率”高水

7、平。从生理学的角度着手,人工模拟生态条件,注射催产激素,观察发情、产卵的习性与时间以及不同激素配伍对繁殖能力的影响,探明了卵粒密度、水质、温度及光照与孵化率的关系;选用优质的亲本、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等方式,筛选出高效的催产激素;建立了鲌鱼的精卵质量快速鉴定和优质受精卵的获得技术;采用干法授精,机械脱粘,孵化桶孵化,从桶底冲水可保证受精卵无堆集死亡现象,规模化繁育翘嘴鲌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达 92%、95%、95%,蒙古鲌“三率”均达 90%以上。由于鲌鱼急躁、喜跳善闯的特性,体表黏液少,鱼皮薄弱,鳞片易脱落松弛,亲本产卵后死亡率可达100%。针对此技术难题,综合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产后亲本成

8、活率高达 60%:强化亲鱼培育的营养补给(鲜活小鱼、小虾为饵料);选择适龄、体质健壮亲鱼催产,拉网前用抗应激药物全池泼洒,入网后用泼洒姜,减少过度跳跃;全程带水操作,暂养池壁贴瓷砖;一次催产替代原来两次催产方式,用镇定剂轻微麻醉,背部注射后及时放入清水中,保持微流水,人工授精时轻压腹部,严禁推动腹部挤卵;加强产后亲鱼护理,确保池塘水质清新,饵料丰富。3 鲌鱼池塘健康高效生产技术首次提出并运用能效渔业理论,为绿色养殖环境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2。运用能效渔业原理,研究环境与物质能量流、生态因子与浮游生物灰关联关系,确定养殖与生态容量,解决鲌鱼养殖与环境影响的问题。通过对水环境因子分析研究,人工调控消

9、除池塘生态系中的不利因素,维持鲌鱼养殖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共发展。成果集成了营养需求、精准投喂、精细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创建了安全、环保、优质、高效的鲌鱼健康生产新模式。因地制宜采用鲌+鲢鳙、鲌+黄颡鱼等模式,控制养殖密度,通过科学投喂和管理,实现健康养殖,产品、水质均达到无公害标准。架设底部增氧设备,使池塘各层水体均有较好的溶氧,减少厌氧微生物的繁殖,做好配套苗种的搭配方案。通过这一系列的技术开发与集成,形成零污染或低污染的鲌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为保障鲌鱼产品的高效安全生产和养殖水域的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在实现无害化零排放情况下池塘养殖单产达 510,kg/亩。建立了池塘水质和底质

10、改良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光合细菌、微生物制剂等)和池塘健康养殖环境指标体系及水质评价标准。利用各种水质调控措施有效地消除池塘生态系中的不利因素,使池塘生态系中各生态因子处于鱼类生长的理想范围,并且保持养殖水域及其相关联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池塘生态及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养殖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零排放。利用微生态制剂增加水体和底泥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将大量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栽培水生植物维管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盐转化为绿色植物。技术应用对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高可达 62.4%和 53.2%,且能减少池塘底质有机质的积累。项目发明了水产养殖用漂浮杂质刮取收集装

11、置、一种方便收集杂物的水产养殖用水体清洁处理装置、一种防缠网的水产养殖用水面垃圾打捞装置等设施设备,为池塘养殖升级改造提供了成套的技术和装备。这些机械化装置实用性强,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且快速的将杂物、杂质清理掉,减少水体污染,保证了水质。制定了水产健康生产及遵循标准,实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关注水产品安全和风险识别,确保水产品从种苗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避免各种潜在的污染。提供标准化的养殖生产管理标准,确保养殖遵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为水产养殖场质量管理的标准依据。本成果建立的健康养殖模式,降低了内源性污染带来的危害,鲌鱼产品品质优良,经各级质检单位抽样检验,所检项目均符

12、合国家标准、农业部公告等要求。4 鲌鱼大水面增殖技术项目解析了湖泊水库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位能质的能量传递机理与规律。筛选获得湖泊水库容量建模关键营养变量因子和参数临界值。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生态模型,准确运用该模型确定湖泊的生态容量3。研究湖泊水库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架构重组与修复方式;通过详细调查湖泊、水库的生产力和水体饵料生物资源等,构建其相适应的增殖模型。(下转第75页)60万方数据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第09期2020年中国科技成果成果推广75 按照“人放天养”的“能效渔业”全新理念,推行以生物食物链和营养级为基础

13、的渔业模式,充分发挥湖泊、水库等生物修复技术和综合利用优势。项目组通过近 10 余年来的增殖放流实践经验的积累,筛选出最适养殖容量内的人工增殖品种结构和放养密度;对湖泊增殖的品种,鱼种来源及质量,鱼种规格,鱼种放流密度,鱼种运输,鱼种的消毒,放流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操作规程,建立起湖泊水库的生态养殖模式。根据湖泊、水库饵料生物状况,确定鲌鱼鱼种的放养量和起捕数量与规格,保障湖库增殖效果,现已形成稳定的可捕捞群体,在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的湖泊增殖,累计推广应用180万亩水面,促进了生态渔业增效和增收。5 鲌鱼保活运输技术通过捕捞前驯化、排泄清肠、药饵保健、再次饥饿处理等多举措实现

14、了鲌鱼的保活运输,运输 3 天时存活率达 90%,从而拓展了销售范围,且运输过程对鱼品质量无污染。制定了鲌鱼(含其它)鲜活水产品验收与放行规程,明确质量验收的规则,规范物流中心质检人员在鲜活淡水产品验收与放行查验过程的操作,确保产品质量验收与放行过程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公平性。6 小 结项目从鲌鱼资源调查入手,对其种质资源、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湖库增养殖、营养需求、疾病防治、水质调控和鲜活鱼运输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示范基地开展了繁育技术、池塘健康养殖、湖泊水库增养殖及活鱼运输示范应用,创新的系列关键技术为鲌鱼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项目成果创新了鲌鱼繁育技术工艺,使繁育后鲌鱼亲本

15、成活率达 60%,翘嘴鲌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 92%、95%和 95%,蒙古鲌均达 90%以上。项目成果基于能效渔业理论进行鲌鱼池塘与湖库高效低耗养殖增殖,实现无害化零排放情况下池塘养殖单产达510,kg/亩、湖库增殖最高达 4.1,kg/亩。鲌鱼产业化关键技术,对于我省乃至全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渔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应用前景广阔。参考文献1 刘良国,杨春英,杨品红,等.湖南境内沅水鱼类资源现状与多样性分析 J.海洋与湖沼,2013,44(1):148-158.2 杨品红,王志陶,徐黎明.能效渔业状态下津市西湖生态因子与浮游植物密度的灰关联模型 GM(I,N)J.海洋与湖沼,2

16、010,41(3):403-409.3 毛亮,罗丛强,石彭灵,等.湖泊水、沉积物氮磷的空间分析及其耦合特征研究以大通湖为例J.海洋与湖沼,2017,48(5):952-959.(上接第60页)CSTA项目负责人简介:龙四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博士,中南大学博士后,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科技大学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矿业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测量工程与形变监测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GB-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测量工程与自动化监测;灾害监测与预警,GPS 与 RS。Remote Sensing、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遥感信息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杂志审稿人,国家与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等评审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主持省部级项目 6 项及市厅级项目 5 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1 项,还主持超 60 项社会横向服务项目,参与国家 863 计划等多个项目的研究。2017 年 7 月 2018 年 7 月,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进行访问学者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