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努力实现税收管理精细化要抓住工作重点 税收征管作为一项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管理活动,要提高其质量和效率,必然要实行精细化管理。笔者认为,税收工作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建立新型税收管理员制度就是要将管事和管户有机结合,突出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科 学设置税源管理机构和岗位,选拔骨干力量合理配置税收管理员,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约机制,税收管理员由管理科或税务所按管理要求按月提出下户方案,实行双人或多人下户制度,并接受行政执法和行政监察的监督。 二、全面开展纳税评估 建立专门的纳税评估方法和操作规程,综合运用宏观税收
2、分析、税前调查、两税普查、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等信息资料,增强评估的针对性;通过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数学模型,运用科技手段,增强评估的科学性和标准性。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要通过适当方式实现有机结合,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三个岗位成员分成三组,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职责;一种是将三项工作职责同时交给某一组人员共同完成。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在税源较多的地区采取前一种方式比较适宜,税源相对单一的地区采用后一种方式更便捷。 三、加强评估、检查和稽查的工作协调 按照总局有关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的职责划分原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稽查部门的工作职责应明确为以下内容:所有纳税人偷逃骗抗
3、税案件查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扣税凭证的协查、牵头实施专项检查和整顿标准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日常检查工作职责应明确为:漏征漏管户的清理检查;纳税人取得、印制、使用、保管发票中违章行为的检查;纳税人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情况的检查;纳税评估并经约谈仍无法消除的疑点的调查落实(包括检查账簿、查看实物、盘点库存等);关、停、并、转、歇业、注销税务登记等情况的检查清算;非正常户的清理调查等。在明确日常检查与稽查的前提下,要保证征管查部门之间协调一致。建立标准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规定经过纳税评估后出现什么情形,应向日常检查岗移送情况和资料,日常检查岗根据移送的情况,结合纳税人信用等级制度规定的检查次数,经
4、管理科或税务所集体研究后确定实施日常检查。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在什么情形下必须移送稽查部门,稽查部门经集体研究确定哪些应立案查处;稽查部门认为不需立案查处的要与征管部门协商,有意见分歧的由有关领导协调、决定。稽查部门应当在完成稽查工作后将稽查结果反响给征管部门。征管部门必须按规定向稽查部门通报稽查案件的税款和罚款入库情况、纳税人的调账情况、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情况以及有利于稽查案件执行的纳税人的资金、货物、不动产等情况;稽查部门要通报随机选案情况、专项检查和整顿标准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况、案件的查处情况、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的征管薄弱环节等。必须建立科学的选案和移送机制。 四、进一步优化纳税效劳 加快推
5、行多元申报的步伐,提高电子申报、 申报、划卡缴税等方便快捷申报纳税方式的比重,简化征管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简并申报资料,完善“一站式效劳,制定并公布效劳标准,改进效劳机制,建立起征纳双方互信机制,努力降低税收征纳本钱。建立标准的税法公告制度,及时将各项政策法规贯彻落实到纳税人;建立统一的税收征管方法发布实施制度,凡要求广阔纳税人执行的征管规定,必须经征管、法规等部门统一审核后发布实施,防止出现违背征管法及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擅自增加检查或审批环节。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究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平安的原那么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
6、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和有利于技术人员开展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数据集中,大力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运用水平。同时,还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 六、强化数据管理 要加强数据采集、审核、录入、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其次,要严格按照数据处理流程和管理职责进行数据维护管理,坚决杜绝擅自修改、删除数据的行为。第三,要建立初始数据录入责任考核和数据质量考核制度。第四,要建立省、市、县三级数据监控制度。第五,要挑选高素质的人才从事数据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在保证数据质量的根底上加强经济税源分析。 七、加强内部考核与监督 通过合理设置岗位,细化岗位职责,定期进行岗责考核,改进岗位责任与奖金补贴挂钩方法,将岗责考核的结果作为年度公务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在完善内部考核与监察机制的根底上,推行能级管理。通过能级管理的推行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标准和鼓励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