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开展: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是极其复杂而缓慢的,大致可以分为素质教育概念的孕育阶段,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阶段,素质教育理论的深入探讨和积极推进阶段。本文对这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进行了细致梳理,综述了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开展过程。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理论;形成;开展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开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也是一场思想观念和社会实践的深刻变革1。相信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必定会为教育理论提供更多的经验,使之更加丰富和开展。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开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素质教育概念的孕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和片面
2、追求升学率的状况,在“文革前就普遍存在2。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中,既指出了学生负担过重的种种现象,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196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发的教育部党组关于克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中指出,近来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有所开展,有些情况相当严重。学生负担过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重视。尤其是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提出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对教育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3。在此期
3、间,尽管尚未形成素质教育的概念,但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活泼地开展的理念已明确提了出来。二、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阶段据考证,“素质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研究1982年第10期中的德育过程的阶段说一文 ,作者是冷冉。冷冉先生是我国“情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奉献是: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将情感纳入学校尤其是根底教育的目标体系,率先提出学校德育的阶段连续理论,最早地使用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在德育过程的阶段说一文中,“素质教育是指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虽然与现在的“素质教育的含义有一定的出入,但毕竟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重要名词。1985年,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时
4、,曾用过“素质教育这个名词。1987年,贵州学院学报第2期发表了题为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文章,这是报刊杂志的标题中最早正式出现“素质教育一词。此后,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专门研究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尽管当时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还不完善,但在素质教育问题的探讨上无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85年5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86年4月1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5、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根底。这就从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角度,确认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构建素质教育理论奠定了根底,也为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4。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根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以后,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政策理念,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增强了“素质教育的合法性地位,坚决我国政府、学校与社会实施素质教育的意志与信念,扩大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与讨论范围,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开展。三、素质教育理论的深入探讨
6、和积极推进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广泛而深入地展开。19901992年,专门探讨素质教育的文章明显增多。1995年起,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章可谓铺天盖地。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不断出现1-4。在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广阶段,广阔专家学者参与的理论讨论,加速了决策层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1994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指出:“根底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政策上,最早涉及“素质教育的文件有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第一次使用“素质教育概念的文件是1994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7、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假设干意见。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_“九五方案和2022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1997年10月,原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假设干意见。1998年2月,又提出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199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6月,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8、质教育的发动令。2001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进行了部署。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22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适应经济社会开展对知识和人才的
9、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2022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阶段。素质教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以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为标志。会议对素质教育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作了具有实质性深化的全面部署。会后,教育主管部门发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假设干意见,在政策上注意抓住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加大行政干预的力度,击破难点、理顺关系、突出统筹。各地开始探索建立素质教育的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和广
10、泛的社会参与机制。从总体上看,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1997年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假设干意见、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三份文件,构成了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根本框架3-4。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是指导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开展的蓝图及纲领性文件。全文提及“素质一词达20余次,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素质教育,但却从政策层面上肯定和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纲要的明确导向,把素质教育的探讨推向了高潮,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念上升为国家教育决策的指导思想。教育主管部门在纲要的指导下,陆续在文件中表达了对素质教育的肯定态
11、度:强调它对根底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确定它在根底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引导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从个别学校向区域整体推进。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假设干意见,阐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阐释了素质教育的含义和特征,并就薄弱学校建设、课程体系、督导评估体系、考试评价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改革、改进德育工作、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意见的颁发,标志着素质教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指导21世纪教育改革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它也由此成为国家近年来最重要的素质教育政策。决定第一次界定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
12、。它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还第一次指出素质教育政策的重点,把“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根底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说明教学整体改革已经成为教育资源新的增长点。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决定中关于素质教育的界定,吸收了十多年来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明确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策略。为贯彻国家一系列有关素质教育的政策,各地相继出台了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政策,为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了很大作用。参考文献1.李萃英.试论素质教育的开放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6):54-562.黄成权.素质教育概念泛化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1):89-903.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慨念、内涵及其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22,(2):3-10.4.崔相录.素质教育实施方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