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工艺美术大师调查数据统计評议|袁佳君子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生评议指导|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2023中国手工艺生态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非遗传承人与工艺美术大师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年龄层,且在41-50岁、51-60岁及60岁以上的分段中,其所占比例均多于另外4类群体手艺人及业余爱好者、研究者、消费者、投资者。这反映出手工艺不同于现代高新技术职业,其学习过程具有独特性,需要漫长的岁月积累与沉淀,经验性知识的获得往往要求对学习者不断地重复技艺、感受物性以求游刃有余的身心体悟。因此,手工艺行业内甚少得见年少成名者,而以耐得寂寞、踏实勤学的
2、守艺人为众。另外从报告反映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各群体中性别比例存在一定差距。在非遗传承人与工艺美术大师这一群体中表达的较为明显男女比例为65%:35%,此种现象主要集中在传统手工艺行业内。一方面由于群众固有思想中对男性与女性社会角色的潜意识区别对待,另一方面受制于古代工艺传习思想残留的影响。通过报告中针对从业者、研究者与消费者三大主体的调查数据反映出手工艺现状中存在的矛盾三者处于各自视角,对手工艺的认知与需求存在差异。在研究者看来,手工艺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达在传承人缺乏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能力17.1%、老龄化且后继乏人16.9%以及社会群众的认知缺乏15.6%三个方面。后两点问题联系紧密,尽管
3、近两年社会各界对于“手工艺“工匠“传统工艺等关注度不断攀升,学者与手工艺人均在不同层面上对技艺与工艺文化加以强调。但由于我国手工艺种类纷繁多样、各具特色,文化思想的普及亦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当前手工艺所呈现出的“回归之势仍未成熟,社会群众对本地区内的手工艺认知尚且缺乏,对旅游产业兴盛地区的手工艺了解浮于表象,仅限于旅游业文化笼罩下的“手工艺知识,而对于中华手工艺文化整体特质的体悟亦难在短时间内冲破强势文化机械技术文化的围堵。根据近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工程代表性传承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5批入选传承人共3068位,其中男性2327人,女性741人,
4、其中最近公布的第5批入选人平均年龄为63.29岁。此项数据亦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第一局部中手工艺群体的年龄分布及非遗传承人与工艺美术大师群体中的明显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尽管年轻、高学历背景的新力量不断注入手工艺行业,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断层现象依旧突出。年轻人更多倾向于企业管理、现代设计、手工艺与工业化结合等领域内的开展,专注于手工技艺传承的群体相对较少。在此需强调,两方面的开展在当下手工艺的“回归方向上并不存在矛盾,年轻的从业者有其自身成长时代所赋予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因此,作为新时期下的新鲜力量,如何将现代化的审美取向通过自身的设计、创作,抑或通过消费对生产
5、环节的反响作用购置时消费者对产品设计与外观的重视度仅低于对产品传统文化内涵与民族地域特色的重视,占比23.4%。令传承人意识到社会审美的转变,能够站在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手工艺的创作。从业者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与研究者不同,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与产品开发思路虽亦受到关注分别占比12.7%、14.4%,但不及从业者对当前如何获得营销渠道的重视25.10%。在手工艺品售价的核算中,亦有近半数的从业者并未对产品的设计费用进行过计算46.20%。因此,传承人更希望通过研修研习的培训了解当前市场的实时动态,以及有关手工艺产品的切实销售方式。显然,组织培训的初衷意在提高传承人的传统文化素养,系统了解
6、“非遗及传统工艺文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拓宽传承人的视野加深相互之间技艺与文化交流,进行培训的教师亦多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者或高校教师,对于学员所期待得到的直指现实问题的解答仍需传承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消化。报告最后一局部“手工艺消费与市场现象中,销售渠道方面,在各大展会、市集以及实体店铺电工艺美术大师的粉丝与品牌效应作用凸显,所占比例均超过半数。而作为普通手艺人及业余爱好者更多地选择借助微信这一综合性的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和销售,价格相对低廉、易于物流运输的手工艺产品被互联网消费时代所接纳,进而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局部初期创业者的额外本钱支出。综合报告调查数据,当前我国手
7、工艺的开展整体呈现“回归趋势,在市场消费中的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民众对手工艺文化价值的本质仍缺乏准确、深刻的理解。当下,需要我们厘清现实形势,找准手工艺行业内存在的关键问题。首先,各方视角不同,缺乏相互间的理解。盡管,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工艺振兴方面接连出台的政策迅速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响,但无论生产者即手艺人、传承人,以及经营者、消费者,甚至包括手工艺的研究者和投入相关研究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等受到思维局限、寻求目标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各门类手工艺本身的核心技艺特性、文化内涵理解角度各异,导致各方看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具体实施中的方式出现偏
8、差、着力点不同,因而手工艺的“回归之路阻力重重。其次,文化工业产品的兴起带来手工艺繁荣的假象。品牌化、产业化以及融入进现代生产的开展模式并非适应于所有手工艺门类,或可将其称之为机械技术中参加“传统元素的“时尚产品,已经脱离了手工艺的核心特征。大批量工业产品出现在旅游市场中,并被赋予“手工“非遗一类的标签,大量纯艺术作品中硬性插入“传统的符号,却置其文化内核于不顾,成为传统的传承与创新的代表,如此“玩传统的现象在市场中屡屡得见。恰是这般产业化开展盛景所造成的假象,令不少人坚信我国优秀的手工艺文化已繁荣复兴。但是,倘假设回溯近两年内手工艺开展的整体走向,结合振兴传统工艺的初衷以及社会现实开展的真实
9、需求,便可以清醒地认知到工艺文化的繁荣时期尚未到来,大规模产业化的形式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手工艺经营模式。伴随我国社会整体对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意识的逐步增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手工艺行业的未来开展将呈现出以下主要趋势:1.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加到手工艺行业内,但专门从事传统技艺学习者较少,传承人老龄化问题并不会在短期内得以改善;2.旅游观光、生态体验将成为手工艺向社会进行自我宣传、推广的主要方式,手工艺中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属性将成为当下开展的重要支点:3.机械化产业模式下的手工艺品将逐渐独立出传统手工艺品的圈子,以文化工业产品的形势继续存在,但纯粹手工艺生产的“慢节奏将在后工业社会中更多地发挥其精神文化价值:4.于工艺品向纯艺术化开展的趋势与适应当代人生活日用的产品风格将在未来的开展道路中并行,不少工艺美术大师、学院派手工艺人渴望向艺术家的方向开展,收藏品市场亦刺激着大量凸显装饰、礼仪之用的手工艺品的创作,而具有使用功能的手工艺品一方面满足了群众在生活中亲近手工、感受传统的精神诉求,另一方面为手艺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一定的收入保障。总体而言开放的社会环境将促进手工艺的多元开展,将其“回归之路引向旅游、文化、教育、创新设计等多个不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