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16140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 【】本调研报告以滇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在任教师群体为例,进行抽样调查,定量、定性分析,归纳其在教学中的困惑,进而从中概括出对滇西北民族地区小学师资培养的启示:滇西北民族地区应优化教师结构;师范院校应着力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跨文化的能力是民族地区教师的必备能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现状调查 农村小学是我国根底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其教育状况关系着我国根底教育质量。民族地区的根底教育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滇西北在地理位置上处于西南边陲,高山密布,丛林覆盖率高,平地较少。从行政区划来看,滇西北主要有丽江市、XX市、XX市构成,包括古XX县区、玉龙纳西族

2、自治县、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香格里拉市、泸水市、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等,概括为“一区、两市、九县。从民族结构上看,有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回族、彝族、苗族、普米、怒族、傣族等民族,民族结构比较复杂。本研究自编问卷,问卷主要涉及样本的根本情况、教学根本情况、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对多民族文化总体需求状况,共抽调滇西北“一市两州的局部中小学231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 一、滇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1、滇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根本情况分析本次随机抽到的样本共有中小学教师231人,其中男性20230人,占43.3%;女性131人,占56.7%。男女性比例较

3、合理。从教龄来看,教龄在1-3年的新手型教师26人,占11.2%;有经验的教师占比在80%以上,保证了问卷质量。我国中师培养人才的标准以全科型的为主,教师对知识的涉猎面大。而大专以上的教育突出“专,强调学有专长。从本次参与的教师入职学历来看,中师和其它各占一半。 2、滇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学情况分析我们抽取的样本以农村和偏远山区学校为主,占总样本的85%。在这些学校内,学校教师每学期同时兼任两门以上的教师约占88%,教师的教学任务量较大。新任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是工作量太大,甚至说工作量大与新教师的身份并不匹配。新任教师对教学工作还不熟悉,面对角色转变、新的环境以

4、及来自其它诸多方面的压力,难以应付,更无暇顾及教学本身,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 3、滇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多元文化环境云南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民族较多。在调查的231名教师所任教的班级中民族数有两个以上的占90%以上,而少数民族占70%以上的班级高达81.4%。这是促使教师对多民族文化知识的渴求的动力。 二、该问卷调查反映出的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特点 1、教师学历、地缘结构不合理,师资亟待更新 教师学历偏低,本次问卷调查从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入职时中师学历的教师占48.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1.5%。这与我国师资培养的要求相符合,也符合滇西北民族地区教育开展的历史进程。由于地方教育相对滞后,师

5、资培养以中专为主,由于教育总体需求的不断提高,在教师队伍中对学历要求逐渐由中师向大专过渡,再由目前的大专向本科过渡,因此目前滇西北小学教师中中师学历比例较大。教师地缘结构单一。从教师的民族结构来看,本地少数民族占样本总数的94.4%。汉族教师占比较少,只占到教师量的5.6%。与自然界的其它动物相比,人类有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有学习和适应的能力。这种适应性促使我们能适应任何环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已做好了准备,要学习语言、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以获取食物、照顾小孩和保护自己。因此,不管我们出生在何种文化背景,自然都使得我们更易习得此种文化。这对人类适应环境来说是优势,但是我们同时也能看到,这样过

6、于趋同的文化结构,将教师封闭在区域文化的壁垒内,造成与其它文化之间的隔绝,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2、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科跨度偏大 滇西北地区地势险峻,受地理条件限制,人们居住相对分散。由于人口少,单位面积内适龄儿童也较少,导致在校生规模较小。在我国按照学生人数配备教师的体制下,滇西北教师只能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跨学科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所担任的学科也较多。在调查中,有88.7%的教师要担任两门以上的学科教学。根据调查,滇西北地区小学教师有51.5%的教师是以专科及以上学历入职,而我国高等教育是对师资的培养以分科为主,这势必会导致教师的专业面狭窄,对于多学科教学的局面比较难以把控。

7、3、学生群体文化复杂 在被抽到的样本中有93.1%的班级中有两个以上民族的学生。而少数民族学生占70%以上的班级有81.4%。这说明教师每天要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有鲜明的独特性的学生。民族文化是深入基因的文化群体,有自身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模式。而不同文化中长大的孩子之间又相互影响和学习,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可塑性强。在同伴群体的影响下,学生就变成了既有本民族的文化,又有其他民族文化特征的多元文化个体。因此,民族地区小学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在家庭、社会、学校、多元文化群体影响下复杂的个体。 三、基于问卷分析,滇西北民族地区小学师资培养的启示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分析,民族地区小学师

8、资培养应在具备全科素质的根底上,加强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1、滇西北民族地区应优化教师结构 教师素质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目前滇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在学历、地缘结构上处于不合理的状态。教师学历偏低,知识老化,本地教师较多,由于民族文化的限制,特别是中师毕业的教师,在经验性知识的学习上处于劣势,由于较少与外界文化接触与磨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很难从国际视野出发,难以使学生形成大文化的格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开展。“从文化开展史来看,人类不同的文化都是首先由许多小的部族生活在一定的窄小地域里逐步创造和开展起来的。随着人口增殖和部族所占的空间扩大,文化的空间传播现象发生了,于是出现了文化

9、的空间分布。不同文化区域的人们在思维习惯、语言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为了促进文化的传播,打破区域内的固化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在人才引进时,应打破区域的局限,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其它地区的教师,打破文化间的隔膜,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和地缘结构。 2、师范院校应着力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 滇西北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受自然条件制约,学校规模较小,学生人数少。同样情况下,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局部教师要承担两门以上的课程。在师范院校分科培养的模式下,学生毕业后是难以适应不同学科教学的现实需求。边教边学成为新任教师的现实,虽然调查显示,当遇到任教学科与自己的专业不一致时大家所采取的普遍方法是查资料或者是向老教

10、师请教,但是教学是操作性大于理论性的工作。教师的成长必须在教学情境中完成。面对滇西北民族地区教育开展的不平衡,政府应着力联合地方师范院校和小学,在政府的主导下探索培养适合地区实际的小学教师培养之路。形成小学用人,高校培养,政府出政策的三位一体的全科教师培养之路。 3、跨文化的能力是民族地区教师的必备能力 滇西北地区地势险峻,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范围,阻断了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任何人类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人不仅仅是社会人,也是文化人,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来自于多个民族的学生,以及民族文化间的

11、差异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对文化开展的奉献一文中指出,跨文化是“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 因此,老师具有多元文化的知识背景,并能跨越民族文化间的距离,形成跨文化的能力,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交流,并进行班级管理的根底和前提。滇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悠久的开展历史,并在长期的办学中呈现自身的特征。教育乃为百年大计,非一日之功,尽一朝之力所为。政府、地方师范院校和当地农村小学需要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培养和用人模式,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形成根底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戴维X8226;迈尔斯著,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m(第1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154. 2程方平/毕诚.中国文化开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开展战略j,未来与开展,1987.5.38. 3李福莉.地域文化差异引起的相对不可译性j,XX省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6.382. 4孟凡丽.论少数民族地区跨文化教师的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2223.3.12.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