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6295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篇一: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读后感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确实,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在2023多年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他的一些思想还一直被我们实践着,追求着。道德经,又称老子,是老子思想精华的凝聚体。它告诉我们,凡事要取法自然,只有取法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摆脱痛苦与烦恼;它告诉我们,“一为万物之始,得“一便可得所有;它告诉我们,祸福相扶相持,无中可以生有,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它告诉我

2、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它告诉我们,“功成身遂,面对成功,面对金钱、权利的诱惑,不要迷失自我老子以其文约义丰的短短五千言,教给了我们道的哲学,教给了我们处世之道,教给了我们治国之道。老子教诲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宇宙间的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对立中存在,在对立中开展的。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正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上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如果世人对于美、善的认识改变,那丑与恶的标准也就变了,正如难易相对、长短相对一样。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真善美,也没有绝对

3、的假恶丑,有时,不好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坏的,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另有一番天地。老子还教诲我们物极必反,所以,强者要学会收敛光辉,以弱者居之,正如“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保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开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也就是“强者下,弱者上的道理,强者鹤立鸡群,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弱者那么不然,所以,人要学会收敛自己的光辉,学会韬光养晦。老子还教给我们成功之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大事业,要先从身边琐事做起,持之以恒,向目标努力。即使困难重重,暂时无法到达目的

4、,也别气馁,老子告诉我们“大器晚成,再接再厉,终会成功。面对成功,要知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不要迷失了自我。如果努力了,却没成功,没关系,老子告诉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之足,常足矣,正所谓知足常乐。老子还教诲我们,做事学会“慎独。“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做坏事别人看不见就没关系,须知,大自然是公平的,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对于处世,老子还教诲我们要“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坚强。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不特意

5、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做到取法自然。关于道德经,老子还教给我们很多,如人际关系方面,告诉我们“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虽知大迷,是谓要妙,善者可以做我们的老师,不善者可以教给我们智慧,学会面对善者与不善者;做人方面,告诉我们“上善假设水,水孕育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名夺利,拥有水的品德的人才是有最高德行的人;管理方面,告诉我们“知其白,守其黑,立足一处,眼观全局,全面考虑问题。道德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巨作,这些所感所想只不过是其冰山一角而已。仔细阅读道德经这部智慧巨著,反复推敲其中的奥秘,展现在你眼前的风景将会别有洞天。篇二:老子道德经读后

6、感 2老子道德经读后感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

7、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静心,静安人生坐标。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

8、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假设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假设惊,贵大患假

9、设身。我们可以看出“宠辱假设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假设身呢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醒认识的源泉。尽心,尽展人生作为。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那么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

10、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 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

11、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篇三:老子道德经读后感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曰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注:寂:无声。寥:无形。殆:疲劳。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 ,不如守中。注:橐龠tuoyue:风箱。屈:竭尽。闻:见闻,知识。数:招致。中:冲,指内心的虚

12、静。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那么无不为。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也,又缺乏以取天下矣。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礼为之而莫之应,那么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注:攘臂:捋起袖子。仍:拉。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注:重:沉重,压迫。害:受害,阻碍。厌:厌恶,反对。第二十二章曲那么全,枉那么直,洼那么

13、盈,敝那么新,少那么得,多那么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那么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注:曲:曲解。全:全解。抱:掌握。式:法式。长:长进。第三十六章将欲歖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注:微明:微妙的明智。第四十七章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然乎?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

14、多利器,国家滋昏;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注:无事:无为。忌讳:禁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注:辩:夸耀自我。博:卖弄渊博。既:尽力。老子中的辩证法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

15、闻道,假设存假设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缺乏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假设昧;进道假设退;夷道假设纇,上德假设谷;广德假设缺乏;建德假设婨;质真假设渝;大白假设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注:纇(li):缺陷,瑕疵,毛病。质:老实,纯。渝:改变虚假。贷:施与。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五章大成假设缺,其用不弊。大盈假设冲,其用不穷。大直假

16、设詘,大辩假设讷。大巧假设拙,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释 注: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淳淳:淳朴厚道。察察:严苛。缺缺:狡黠,抱怨。正:标准,确定。廉:锐利。刿:割伤。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为无为:为以无为。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