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构和谐社会的探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23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本文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表达首先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只有保持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才能进一步促进人与
2、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从而构建起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然而,要促进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那么必须以保持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为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不仅现代化建设会受到重大影响,而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会落空。前几年,中日关系不断出现曲折,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乃至亚洲人民的民族感情,极大地损害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也影响到国内的政治稳定。近年来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率大陆访问团先后赴大陆参观访问,受到了大陆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真诚的款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亲民党等
3、进行了坦诚布公的对话与交流,就开展两岸经济贸易关系、开放农产品市场、实行互惠双赢、增进台湾和大陆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保持两岸和平与促进共同开展等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从而为开辟两岸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根底。但是,由于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及其陈水扁当局至今仍然不放弃“台独的政治主张而使两岸关系的开展受到诸多限制,这也激起了两岸人民的不满。与此同时,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城市建设征地、居民住宅拆迁等原因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由于国有企业改制中局部职工下岗失业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原因致使局部群众生活发生困难,由于1999年大学扩招后造成近年来毕业生迅猛增长导致大学生
4、就业发生困难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危及改革和开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强调保持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持社会稳定是20多年来中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我们还清楚地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和国内领导层在改革开放性质和方向问题上的失误等原因,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长期处于政治动乱、民族冲突、宗教纷争的社会不稳定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而且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
5、历史悲剧的发生,致使20世纪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由此进入低潮。同样,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国由于受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影响,也曾经发生过几次政治风波,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和政府特别强调保持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中国也曾发生了诸如“法轮功邪教组织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但是总的来看,保持了长期的社会稳定,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根底。正因为有了比较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才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连续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使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顺利实现了
6、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使社会得到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得到大幅度提高。 保持社会稳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定的一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表达。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反复强调,只有在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中才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早在1985年5月,邓小平根据改革开放初期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就明确指出:“不安定,政治动乱,就不可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都谈不上。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那么的问题。21986年底的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
7、必须排除干扰。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可能搞建设,更不可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些都搞不成。3他还说:“中国不能乱哄哄的,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一切反对、阻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扫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都要排除。41989年春夏之交,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影响下,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长达几个月的社会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扰乱了社会秩序,阻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针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邓小平再一次强调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中国人多,如果今天这个
8、示威,明天哪个示威,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会有示威游行,那么就根本谈不上搞经济建设。5邓小平还把中国的社会稳定提高到了国际问题的高度来认识。他指出:“中国如果不稳定就是个国际问题,后果难以设想。只有稳定,才能有开展。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长期保持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使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使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而且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根底。正因为如此,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十分重视和特别强调长期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深刻阐
9、述了促进改革开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1992年4月他就指出:“稳定为建设和改革提供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而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开展又进一步促进稳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71994年6月他又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处理好改革、开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开展,以改革和开展确保社会的长期稳定。81998年12月他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原那么。中国的稳定,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都有很大的影响。9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经验时又一次明确指出:“
10、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开展的前提。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开展,通过改革开展促进社会稳定。2023可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不仅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开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向纵深开展、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以及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更加强调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性。2023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方针时明确指出:“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开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开展稳定相
11、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11由上可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目标,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促进社会政治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形成。 二、缩小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非均衡开展战略。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上,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和鼓励一局部人、一局部企业、一局部
12、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带动左邻右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种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和大中城市以及广阔农村的一局部地区、一局部企业、一局部人确实先富起来,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和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政策上的某些漏洞和市场经济固有的属性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的现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既影响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形成了各方面利益关系和社会的不和谐,这样势必影响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因为,“人民群众不仅关心gdp、财政
13、收入以及引来了多少工程,更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护,收入能否增加,退休了能否领到养老金,下岗了能否再就业,孩子能否入学,毕业了能否找到工作,生病了能否看得起病,外出是否有平安感,利益受到了损害能否得到公正处理。12可见,缩小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共建和共享有机统一,才符合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开展水平和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对2022年全国小康生活水平的测算来看,东部地区已经根本实现小康,中部地区那么只实现78%,西部地区那么只实现56%。2
14、022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400美元,北京超过了3000美元,上海已逾4900美元,而西部九省区的平均水平还不到600美元,最低的XX省才300多美元。以东西部差距为例,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占全国的71X8226;4%,人口占全国的28X8226;8%,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和东部地区的40%。13可见,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开展水平和收入差距已经相当大,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西部12个省市区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0%,最低的XX省只是XX省的1/2023,还不及XX省的1/16。这说明,改革开放以
15、来的开展成果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享是极不合理的,东部地区偏高而西部地区偏低,如果任其开展下去,必然会影响西部地区的积极性,从长远看,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开展。收入差距不仅表现在地区之间,而且也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不同行业职工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的资料,我国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1989年前者为后者的2X8226;28倍,1997年为2X8226;47倍,2022年扩大为3X8226;11倍,2022年扩大为3X8226;23倍。二是地区收入差距过大。2022-2022年,西部12省(区
16、、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7%、86%、85%,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三是不同行业的职工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平均工资,1978年金融保险业是农、林、牧、渔业的1X8226;3倍,1990年为1X8226;36倍,2022年扩大为2X8226;6倍,2022年那么扩大到3X8226;00倍。四是上下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大。2022年,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最高收入户是最低收入户的8X8226;50倍,是困难户的2023X8226;31倍。到2022年上半年,2023%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2023%的最低收入家庭只占1X8226;4%。14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会造成局部居民生活发生一定程度的困难,从而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因素。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