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地区田园综合体的区域选址及设计谋略探讨张晓玲 廉国富 王丽【】田园综合体作为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探索农业、农村及休闲旅游共同开展的一种新模式,在促进中国乡村振兴、焕发乡村活力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田园综合体的根本点出发,分析开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必要性;其次,根据田园综合体的特征,对大济南地区齐河祝阿镇开展田园综合体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设计谋略与表达进行阐述分析。希望可以通过本次分析及探究,为祝阿镇田园综合体开展模式的落体提供理论研究依据。【关键词】田园综合体;祝阿镇;设计谋略Discussion on Regional Site Selection and
2、Design Strategy of Idyllic Complex in Jinan AreaTaking the area of Zhua Town in Qihe County as an exampleZhang Xiao-ling,Lian Guo-fu,Wang Li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101【Abstract】As a new model for explor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leisure tourism, the
3、 idyllic complex has been written into the Central Document No. 1 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hina and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Firstly,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storal complex,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
4、he pastoral complex model.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storal complex,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storal complex model in Qihe Town of Qihe in the Jinan area is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design strategy and expres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sto
5、ral complex are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I hope that through this analysis and inquiry, I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all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A-town pastoral complex.【Key words】Rural Complex;Zhu A town;Design Strategy1. 田园综合体开展模式的探究必要性田园综合体是乡村综合创新开展的一种新模式。这种综合的创新开展模式为的是通过休闲旅游为
6、农业开展、促进三产融合助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开展的良性模式,是当前乡村开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是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的有效补充。2. 齐河祝阿镇地区开展“田园综合体的可行性探讨齐河县隶属德州市,东、南接济南,以黄河为界;祝阿镇位于齐河县城南侧,属于济南市与齐河县城的连接枢纽,区域农业及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大片农田及千亩黄河生态湿地,正在全力打造國家级文化旅游名镇,开展田园综合体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1第一,开展田园综合体有国家一号文件政策的支撑,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山东提出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2第二,齐河县城逐步饱和后,政府
7、最新整体规划提出,开展的主轴沿黄河大道向南开展,有与济南城区逐步靠拢的趋势,而祝阿镇处于规划中的主开展轴上,为未来最受益地区;3第三,近年来,齐河县政府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抓产业布局,支持开展农业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力求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工程,引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开展,田园综合体的开展与以上开展概念不谋而合;4第四,在济南市东部CBD开展逐步饱和后,这两年济南市政府正式提出由跨河开展为携河开展的口号,北跨黄河向北开展并建立新旧动能转换区,祝阿镇属于开展受益地区;5第五,齐河紧邻济南的北侧,与济南市隔河相望,济南北侧距离
8、城区短,交通便利,通过齐河黄河大桥,齐鲁大桥等与济南相接,目前齐河县祝阿地区的根底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具有连接济南主城区的千亩湿地公园黄河国际生态城,该板块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为开展田园综合体提供了根底;6第六,目前济南市区开展饱和,南部山区限制开展,东部已经开展到唐冶以东的片区,西部在开展西客站片区,多年来由于黄河的限制北部虽然距离城区近但一直未能得到开展,黄河北跨建立新旧动能转换区战略概念提出后,更多的投资目光集中到齐河,作为新旧动能的西翼,未来将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济南人口也将向北外溢,本地居住环境也就升级,以上的改变趋势都将有利于黄河北部区域的祝阿镇开展集农业、休闲旅游加居住的田园综
9、合体的开展。7第七,祝阿镇的黄河生态城板块凭借其独特的环境资源及交通、区域优势,目前总投资超100亿元的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正在建设,另外祝阿文化小镇、绿城安德海小镇、保利黄河大观等包含居住、商业、教育、医疗、休闲旅游等功能的田园式居住工程正在建设,为该地区开展田园综合体提供先决支持。3. 祝阿镇地区“田园综合体设计谋略表达3.1田园综合体设计的前提目标。1尊重地域及自然环境原貌,保护环境及自然多样性。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根底是自然条件下原有环境,在此根底上进行延伸。在对田园综合体进行设计过程中,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性升级,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是田园综合体设计中应追求的目标。3祝阿镇位于黄
10、河流域,除了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外,还有数千亩黄河生态湿地,在该区域设计田园综合体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区域性特征,设计中尽可能多的结合并利用该资源。2融入区域文化,表达区域乡土文化。规划设计要依附于当地的乡村特有的特色来规划,并同时充分考虑现有的水系、山坡等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理念。祝阿镇地区历代以来受齐鲁文化和黄河流域文化的孕育,在建设过程中,要把这些地域性文化符号通过建筑载体等表现出来,表达出祝阿镇地区的乡土文化情怀,使田园综合体更具灵性。3兼具休闲旅游功能,增加体验者的心灵体验感。要通过对田园综合体内部景观的精心打造,让人们更轻松的融入到祝阿镇的地域文化当中,促进他们增加对该区域性人文
11、历史等方面知识的认知。3.2田园综合体设计的形式表达。1以产业为支撑,产业结构多元化,可持续开展。打造田园综合体应遵循立足第一产业,开展第二三产业。近年来祝阿镇地区一边开展生态旅游,一边打造经济带,打造齐鲁科技小镇,在黄河北跨战略制定后,该地区更是承载了更重要的角色,这均为该地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作用,使得田园综合体不再是大而空的概念。2田园式生活空间中特色性建筑的打造,文化功能构造。田园综合体整体规划及实体建筑设计最终目的是效劳于人们的休闲旅游,并带动区域三产的融合开展,其特色性建筑的打造应表达带有区域性符合的特征,整体的建筑风貌应表达地域文化特色及田園闲适的特点;对于祝阿
12、镇的田园综合体而已,可通过黄河母亲、沙雕、黄河流域文化等概念打造田园综合体中的标志性建筑,并通过园林景观和小品的映衬等手段,创造出人文与景观的有机结合,表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3完善生活居住、休闲旅游所必需的根底效劳及设施体系。田园综合体的选址普遍比拟偏,根底设施配套方面往往较城市落后,因此在打造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共效劳设施的建设,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及休闲旅游做好根本的保障。不但要做好效劳农业及生产方面的如技术、电商、金融支持等效劳,还要做好居民生活领域的医、教、商等效劳,并完善根底市政设施,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当然这些根底效劳内容和设施的完善不应该是盲目的功能叠加,而应该是功能
13、融合。祝阿镇开展田园综合体过程中应积极借助其区位及交通优势,除了本身的投资和建设外,积极引入或共享齐河县城及济南市的效劳及设施。4. 小结综上分析,在田园综合体的区域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提前充分研究区域原有的内部农业、自然及生态资源,以及外部交通、根底设施配套等资源情况,确保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能够到达更好的效果,以及未来运营时大大提高成功率。另外,在进行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域实际的自然情况,遵循自然、生态的设计原那么和和规划理念,采取适宜的设计手法进行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布局;一方面要保证地域特色的有效传承,满足旅居者对于乡土文化的情怀寄托,另一方面通过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完善和升级原有生活模式,并带动当地的经济开展,实现生活和开展的完美融合。参考文献1刘明.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开展新模式J.农技效劳,2023,3409:109110.2韩伟宏.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开展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2316:295296.3杨柳.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及开展实践J.中外建筑,202306: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