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17015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开展和完善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开展的新战略。党的x鲜明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科学开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未来开展的新思路;x会那么正式确立了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的开展战略,这将对“十一五乃至更长远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科学开展观的本质是人 人的开展问题是被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所高度关注的。早在1877年,马克思在描绘未来新社会的前景时作了如下概括:“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开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开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逝世一百多年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社

2、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开展与社会开展的相互关系,并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开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开展。从这个科学的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指人在经济社会的开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因此,科学开展观的本质是以下三个方面的统一: 第一,人是经济社会开展的价值主体。创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把人民群众的解放视作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革命胜利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又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们党所坚持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3、同党一贯遵循的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说到人是经济社会开展的价值主体,首先就是指广阔人民群众必须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开展带来的好处。其次就是人的开展应该是全面的。从物质到精神,从低层到高层,从个人到群体是各层次各领域的全面开展。 第二,人是经济社会开展的实践主体。一切社会的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作为社会开展的活动主体和核心动力,人是物质生产过程中唯一能动的因素。正是有了人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实现社会的物质生产,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人首先应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才可能是这种财富的享有者。人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双重角色是统一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今天讲的实践主体的人是

4、具有适合社会开展的素质的人。因此,在今后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教兴国战略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第三,人还是经济社会开展的判别主体。如上所述,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于人的创造性活动都会对环境带来各种影响,因此对创造活动的评估以及对创造活动后果的承担应该成为人的整个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局部。作为经济社会开展的实践主体,只有人具备判断开展后果的能力,同时,作为经济社会开展的价值主体,人就有义务承担这种开展带来的一切后果,包括消极后果。这种承担主要表达为人对经济社会开展是否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判断和修正。由于当代经济社会的开展瞬息万变,人与自然的关联

5、又异常紧密,因此,上述判断和修正应该是及时和准确的,需要人的高度关注。 科学开展观的核心和根底是生产力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要求,不断解放和开展生产力,在今天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开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迅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科学开展观的核心固然是人,但实现人的价值的根底和前提是生产力的开展。没有生产力的持续开展,以人为本就成为一句空话。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党的先进性的表达以及最广阔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努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

6、促进人的全面开展。 作为当代中国的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开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没偏离过开展这个正确的轨道,但在如何开展这个问题上却走了许多弯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具体到经济开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这四个要素上,就是长期过度偏重速度而大大地忽略了后三个要素,更谈不上四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其结果是,经济开展的速度在全球首屈一指,但社会的协调开展明显滞后,综合效益不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开展的指导思想有偏差。因此,经济结构的优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首先要解决

7、的问题,而“十一五期间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时期。 二是正确对待gdp的增长问题。作为当今世界通用的一个综合经济指标,gdp既能一目了然地反映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又能较直观地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实力地位,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要素之一。因此,我们反对片面追求gdp的倾向,不主张过度偏重gdp的增长,并不是一概否认gdp。gdp这个指标的主要缺陷是很难准确全面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构、效率以及社会效益。gdp的增长不等于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必然地说明社会分配的合理性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只有将gdp的增长与自然环境的改善、人文开展的程度等方面全面地结合起来,才

8、能使gdp增长的效能最大化,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符合科学开展观的经济增长。 科学开展观的关键是创新 如果说科学开展观的核心和根底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开展的第一要素是科技的话,那么,科技开展的关键那么是创新。毫不夸张地说,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科学开展观的关键。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没有创新的科技“开展只能是跟进和模仿,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是没有出路的。 创新应该是全面的。创新主要应包括三大体系,第一是理论创新,第二是体制创新,第三是科技创新。而在这三大创新体系中,体制创新是关键。创新仅有号召是不够的,必须有长效机制来保驾护航,建立适合科技开展的创新体制是一项长期的根底工程。过去我们

9、一直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创新体制。没有创新体制的保护和鼓励,没有广阔科技人员积极主动的创造,当然就很难涌现走在时代前列的创新成果。因此,一个国家的科技活动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规划扶持同自下而上的激情主动的完美结合。 就经济科技本身的开展而言,自主创新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自主创新是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开展趋势与各国开展的战略选择,科技竞争的剧烈程度空前加剧。在科技全球化日益加快的时代,谁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雄厚的前沿科技储藏,谁就能站在科技开展的高端,谁就能在科技的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谁就能极大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第二,自主创新是目前及今后我

10、国新的开展阶段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我们都知道,人均gdp202300美元对于一个国家的开展来说既是一道坎,也是一个时机。从国际开展的经验来看,能不能再上一个大的台阶,实现可持续开展,关键要看这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今后我国的自主创新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其中,“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得到高度重视,这在过去一直是我国科技开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开展的薄弱之处,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明显的改善。 科学开展观的最终目标和检验标准是社会和谐 我们讲的社会和谐,就是指经济社会开展

11、的过程和结果实现了人类与自然、人类社会自身各方面的良性互动。和谐社会并不是说就没有矛盾,而是指在出现矛盾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具有不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有效机制和人文精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描绘了我国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面貌: 统筹城乡开展,实现城乡的和谐。目前,我国城乡的开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水平、居民教育时机和就业时机、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明显落差。城乡差距的持续拉大,造成了城乡的相互隔绝和对立,将长远地影响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今后,我国将通过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提高农民收入的战略来实现城乡的和谐开展

12、。 统筹区域开展,实现各地区的和谐。长期以来,我国明显存在着东部、中部和西部级差型的开展态势。改革开放后,东部与中、西部的开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同城乡差距一样,区域差距也将成为我国现代化的巨大障碍。今后,我国将通过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及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开展的战略布局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开展。 统筹经济社会开展,实现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的和谐。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到既有所侧重,又整体推进,才能实现可持续开展的目标。今后,教育、公共卫生及社会保障将是我国努力改善的

13、重点。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活动包含在自然开展的范畴之中,人的活动的主动性也应该服从自然演变的规律。今后,加大资源的保护力度、积极防治环境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关键。 统筹国内开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实现中国的开展与世界开展的和谐。随着中国的迅速开展,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明显加快,各种冲突和摩擦也日益增多。近年来,突出表现在对战略资源的争夺和贸易摩擦上。中国要寻求进一步开展,理顺同外部的关系也必不可少。 总之,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使当代中国社会步入民主法治完善、充满公平友爱、活力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