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710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概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cephalitis,SSPE)是一种累及大脑白质和灰质的全脑炎。大量研究认为,本病是由缺损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续感染所致的一种罕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该病总的特点是隐袭起病,亚急性或慢性进展,最后死亡。本病于 1933 年由 Dawson 首先报道,他命名为亚急性包涵体脑炎,亦有学者称之为 Dawson 病、亚急性硬化性白质脑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发病年龄为6 个月32岁,高峰发病年龄515岁;男:女=24:1。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出现于麻疹病毒感染后 7 11 年。典型病

2、例根据其特征可分为 4 期:期,行为及精神障碍期,主要表现为性格、行为和人格异常,包括嗜睡、情绪异常、学习困难等,此期持续时间约数周至数年;期为运动障碍期,特征性症状为肌阵挛,主要发生于清醒期,肌阵挛的特点包括弥漫性、重复性和频发性。另外,还可发生舞蹈样动作、共济失调、癫痫发作,一般持续 3 12 个月;期,去大脑强直期 累计皮层下灰质核团和脑干以后,以进行性智力、运动衰退为标志,一般持续 3 18 个月;期为终末期 患者呈植物状态生存,常死于感染。但大多数病例无典型的临床分期,表现也不典型。病理 早期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由脑组织活检获得,以炎症性病变为主,可见脑膜炎和脑炎,累及皮层和皮层下灰、

3、白质,伴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可见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晚期病例死亡后尸检:大体解剖见脑回变宽变扁,脑沟变窄,皮层变薄,白质扩大,脑萎缩;镜下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元坏死和胶质增生,难以见到典型的炎症性改变。核内包涵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之一,电镜检查可见包涵体中含有麻疹病毒核壳的典型管状结构 脑影像学检查 脑 CT检查对 SSPE不太敏感,早期大都正常,晚期见中重度脑萎缩。脑 MRI 是一种较敏感的影像方法。在病程早期,灰质和皮层下白质可见不对称的局灶性T1低信号和 T2 高信号,以大脑半球后部多见。但是,病程小于 6个月者,脑 MRI也大都正常。中晚期的患儿,MRI 显示病变逐渐浸及深部白质,最

4、后都表现为脑萎缩。同时发现 SSPE患儿的脑 MRI 改变与病程长短显著相关,而与临床病情程度无显著相关。脑电图 不同时期脑电图有不同特点。期可正常或仅出现非特异性慢波增多;期出现特征性改变,即周期性高幅尖波或尖慢综合波爆发,或伴爆发后轻度抑制;期出现严重的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背景活动失节律和高波幅慢波;期脑电活动进一步恶化,节律更差,波幅下降。诊断标准:(1)典型的临床病程。(2)特殊的EEG改变。(3)脑活检或尸检时发现SSPE的病理改变 (4)CSF中球蛋白升高,大于总蛋白含量的20%。(5)血清或CSF中出现高水平的麻疹病毒抗体,血清1:24;脑脊液中1:8。该5条符合3条即可确诊。治疗及预后 目前尚无疗效肯定且持久的疗法,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抗病毒治疗:该病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持续性感染,因此,抗病毒治疗应是首选。异丙肌苷(inosiplex)和鞘内注射-干扰素、利巴韦林能缓解本病,但其效果仍有争议。患者常常于确诊后24年死亡 (二)对症治疗: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控制癫痫等。预后 预后很差,患儿常于起病后 34年死亡,但也有个别患儿长期自发缓解,其机制尚不清楚。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