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劳企业保增长工作意见 202223年,国际金融危机可能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经济开展形势依然严峻,为帮助我区企业积极应对困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开展,努力实现“四个确保的目标任务,x区委、区政府围绕“帮企业、优效劳、促开展、保民生,积极行动,认真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效劳企业保增长工作。具体意见如下: 一、帮企业加大效劳企业力度 (一)加大银企联合,缓解融资瓶颈。x区政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双向沟通的平台(如:组织银企恳谈会、工程推介会),提高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效率和覆盖面;协助银行进一步简化信贷程序和降低贷款本钱,鼓励银行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
2、策、有开展潜力的企业加大资金倾斜力度,鼓励各金融机构推出效劳企业保增长优惠政策,支持银行创新信贷和理财品种,帮企业量身定做信贷方案。 (二)加快担保审贷,加大扶持力度。区担保中心要进一步加快贷款担保审贷办理速度,建立优质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绿色通道;要加强与贷款银行合作,降低企业融资本钱。对本区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效劳中心推荐的贷款担保企业,其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执行,按时还贷后实施全额补贴区级担保费。 (三)总结试点经验,拓宽资金渠道。总结组建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x民欣小额贷款公司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在利用小额贷款公司拓宽资金渠道的同时
3、,将政府监管融入效劳中,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小额公司业务推介,为中小企业和小额贷款公司牵线搭桥;另一方面扩大小企业效劳面,增加受益小企业数,要到达金融监管的小额化要求,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确保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良好,以利于今后增资扩股使更多小企业受益。 (四)加强政策指导,鼓励企业上市。对拟上市的企业加强培训和政策宣传,积极鼓励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在中小企业板块和创业板块中解决资金问题。加快建立统一的“x(企业资源库、专业机构库、专家库和网上资讯平台),及时沟通掌握企业改制上市动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组织企业申报,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扩大
4、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定,对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家、市科技重大专项,对接x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密切跟踪上级科技扶持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资金、市效劳业开展引导资金等工作进展,及时组织企业申报,争取得到更多的专项资金支持。 (六)完善扶持政策,激发经济开展活力。围绕“效益经济和“税收经济,加强区域扶持政策研究,及时出台促进产业开展的相关扶持政策,注重开展资金和效劳双重鼓励效应,优化投资开展环境,赢取比较竞争优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开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 (七)建立补贴资金,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本钱上升的状
5、况,实施政策聚焦,落实困难企业岗位补贴或社会保险费补贴,帮助解决企业用工压力;针对金融危机影响,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并给予相应补贴,稳定职工队伍,维护社会稳定。 (八)标准审批收费,降低企业经营本钱。严格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标准标准收费行为,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控制和限期清理收费工程,同时加强对各中介机构等的收费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优效劳营造优越开展环境 (九)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廉洁高效、便商利民效劳宗旨,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创新工作方式,扩大工商登记效劳网络延伸到工商所,加大实施联合会审的实施和联合预验收工作力度。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6、,从而确保工程落户我区。 (十)完善“三全一线通企业效劳热线。建立健全由区分管领导担任第一召集人的x区“三全一线通企业效劳热线联席会议制度,对x区投资效劳中重大、重要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加强热线 按分类处理,提高值班人员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建立“热线 反响制度和重要事项走访制度,倾听企业有关热线 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效劳质量。 (十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出台帮助企业开展的多项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既做好对企业的政策操作培训,又采取各种方式,主动送政策上门。通过政策宣传辅导,加强政策落实,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促进企业进一步开展。 (十二)开展个性
7、化税务效劳。缩短急需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办理时间;对确有实际困难并符合征管法所列缓缴申请条件的纳税人,在第一时间内审核、受理纳税人的缓缴申请;对因防伪税控最高开票限额的限制,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依申请,通过核实,可提高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至十万元。 (十三)柔性调处劳动争议。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对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以调为主,先调后裁,多调少裁。实施劳动争议仲裁建议书制度,在调解、仲裁过程中,发现企业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企业作出提示,尽量减少对当事企业的负面影响。 (十四)标准劳动执法行为。进一步标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强化执法效劳意识,统筹开展经
8、济、效劳企业与维护劳动者权益之间的关系,注重整改,慎用处分,引导企业标准劳动用工管理。 (十五)营造良好法制环境。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查案与预防、关注与效劳三个关系,坚持区别对待、慎重处理,做到当宽那么宽、该严那么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依法严厉打击严重侵犯人身平安、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等犯罪行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诉讼指导与风险释明,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案件予以缓交诉讼费用;对通过后续经营能恢复清债能力的被执行企业,通过执行和解、债权转股权等执行方法,维持其一定的经营资产,帮助其逐渐恢复清偿能力;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司法局、区总工会共同建立劳动纠纷联
9、合化解机制,快速解决劳动争议。 三、促开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十六)加强20230户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加强对全区20230户亿元企业的运行监测,建立百户企业运行平安监测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四套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各委办局领导重点走访、镇(工业区)领导普遍走访企业的制度,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及时解决企业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搭建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和联系的桥梁。 (十七)积极培育规模企业成长。完善对企业的效劳机制,加大对中央、市各项政策落实的落实力度,创造性地制定符合x实际的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对列入市经信委的96家成长型企业开展主动效劳、
10、优质效劳,特别是对5家列入重点的成长型企业加强政策聚焦。 (十八)强化工程管理和跟踪效劳。强化工程跟踪效劳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联络员制度,密切跟踪120个重点工程,对工程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做到早了解,早解决,加快工程的进展,确保工程的早日产出。特别是59个市级产业重点工程,做好贴身效劳,确保尽快落地。 (十九)鼓励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开展方式为重点,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中心的创立、科技小巨人的申报、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扩大内涵的再生产,加强对区重点技改、科技创新工程的补贴支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积极帮助企业积极创立品牌,提高对品牌创立的奖励力度,切实增强企业抗
11、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开展能力。 (二十)支持企业并购重组。灵活运用内、外资登记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辖区企业运用股权收购、资产重组、股份回购、吸收合并等多种并购重组手段,盘活存量资产,推进战略改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和加大效劳x总部经济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向集团型企业开展。 (二十一)积极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积极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培训,主动为企业提供能源利用诊断帮助,对能耗较高企业进行有效指导,实现业务剥离,产业梯度转移;认真落实市区节能降耗相关政策,协助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享受优惠税收政策,帮助企业走出能耗困局。 四、保民生促进就业岗位根本稳定 (二十二)建立健全促进就业责
12、任体系。落实各镇、街道、x工业区引导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责任,健全区、镇、村三级就业效劳网络,探索建立劳动力和就业岗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劳动保障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的联手合作,推动新增企业岗位资源与促进就业工作的对接,促进本区劳动力充分就业。 (二十三)搭建“一站式就业效劳平台。实行公共职介代理效劳,建立用工需求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劳动保障12333网全天候、全方位效劳。继续举办春、秋两季用工招聘洽谈会;对一次招聘3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加大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现象,维护人力资源市场良好环境。 (二十四)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开展劳动合同鉴证、规章制度设计等专项效劳
13、,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用工风险,尽量减少和防止企业因不了解法律而增加违法用工本钱。指导企业实行更加灵活的工时制度,解决生产任务不均衡的实际问题。简化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企业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方法,发动企业尽量少裁员、缓裁员或不裁员。对不得不实行经济性裁员的企业,引导其依法、合理裁员,并切实做好停产、关闭中小企业职工安置工作。 (二十五)建立健全职工下岗失业预警机制。建立企业停产、半停产报告制度,完善企业欠薪保障金垫付机制,落实企业裁员报告制度,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不裁员、
14、缓裁员、少裁员,防止出现大规模集中裁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十六)加大在岗职工培训力度。对30人以上同一工种培训需求的企业,实行单独办班,并根据企业作息时间安排培训班次,实行优先培训、优先鉴定、优先发证。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并给予相应补贴,稳定职工队伍。 (二十七)加大就业援助工作力度。完善就业援助员管理考核机制,以失地镇保无业人员、“双困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有就业能力残疾人为重点,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效劳,扎实推进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二十八)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逐步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范围。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