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及创新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全世界教育开展的必然。基于我国继续教育开展面临诸多问题的挑战,可通过总结开展经验,深化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开展的法律保障制度;注重专业设置的科学化与培养方案的制度化建设;构建鼓励机制体制,推进高校继续教育人性化、创新化;通过建章立制,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继续教育等,不断深化继续教育的开展与创新,推进继续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和改革,从而适应终身教育开展的需要。 关键词: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制度建设 终身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开展历史,其作为具有颠覆性教育思想的教育方式,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局部。继续教育作为对普通高等教育
2、的补充,在招生对象、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等方面均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招生对象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培养目标注重实际应用,办学模式是包括业余、函授和网络等较为松散的方式。对于现阶段我国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继续教育开展得成功与否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国力开展是否健康稳定。可通过继续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和创新,推动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开展,从而适应终身教育形势开展的需要。 一、终身教育是时代的开展要求与方向 (一)现代生活迅速变化要求 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变化速度远超过以前的传统生活,这是促进终身教育开展的原因,这种变化是因为科技的革命。变化本身不一定是坏的,在生活方面与全球各地区更迅速融合,可能是我们更
3、愿见到的,但是从人类文化进化过程看,这种变化那么呈现出两种具有破坏性的影响:现代生活变化的范围超出国界、国际交互影响显著。因此,过去传统的学校教育,甚至加上成年教育,不再适应如此迅速的变化,因为传统教育的设想,只是认为成人可以重复应用所接受的教育,其实这是不适合现代变化需要的。 (二)职业的需求变化 促进职业需求变化的因素,包括科技进步、生产技术改良、生产品类层出不穷和知识爆炸等,使得有些行业被淘汰。因为这些行业的根本技能变化非常剧烈与迅速,所受的教育已不能适用于工作需要,不但手工业如此,专业性的行业也是如此。例如医学,当化学疗法不断有新的创造,那么其诊断程序也受科技进步影响而不断变化。 (三
4、)社会文化的变化 科学与技术的革命,使得群众传媒兴旺,儿童所接受群众传媒的影响,产生对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减弱家庭的效果。由于城市化更迅速,失业、工作角色、劳资关系以及性别角色的变化,使得人在生活与心理上所受压力难以适应,且产生各种问题,因此,需要终身学习,协助寻求适应生活的新典型,才能满足其社会、情绪和审美的需求,在迅速进步的社会中,才能随时适应其变化。 (四)特殊团体的需求 终身教育最能适应社会中某种特定团体的需求。因为这些特殊团体在传统学校制度下,被剥夺其适当学习的时机,或者特殊团体包括移民、生理缺陷者、农民与妇女等。这些人往往离学校太远、家庭负担太重,或者根本厌恶学校教育,因而需要提供各
5、种弹性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以适应其个别要求。 二、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开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与成人教育区别度不高,自我特点不突 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3222023年)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由此可见,继续教育(或成人教育)只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而不是全部内容。长期以来,成人教育实践被看作终身教育的理论产生的重要根底,因而,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终身教育理论专家保罗X8226;朗格朗认为:“倘假设我们没在得益于成人教育,以及更一般地说通过正规教育以外的途径
6、所做的奉献,那么,与终身教育有关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不可能产生的。可见,成人教育对终身教育理论产生是极其重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论述并没有将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同起来,不仅如此,就其各自的内涵而言,终身教育超出成人教育的范畴。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在推行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国家都将开展重点与切入点放在成人教育上。因为,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成年人生活年限远远要比其儿童或少年生活年限长得多。这一因素也决定终身教育制度主要是与成年人打交道。其次,从教育对象来看,终身教育也往往以成年人为主要对象,其目的在于给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时机,提升他们的业务和技能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终身教育就等于是成人教育。
7、一旦将二者等同起来,那么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将无法进入终身教育体系,这显然违背终身教育的原有之义。 (二)培养模式未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思想引入中国,要比国际社会的推动与传播稍晚一些。当我国还处于引进和“扫盲的阶段时,一些兴旺国家已经开始出台较为成熟的政策,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开展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深,终身教育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从近三十年的开展来看,我国不断地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取得一定成绩,并成功融入到国际社会中,终身教育建设和开展取得一定的成绩。由于还缺乏对外乡情况的清醒认识,加上对国外经验认识不充分,我国在继续推进终身教育问题上出现一些偏差。
8、(三)制度建设不到位,无视民众参与 由于继续教育制度建设的欠缺,在酝酿、制定和执行终身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国家的行政力量的推动起到关键作用。尽管群众都已经认识到普通民众才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但是相较于群众自身的力量而言,国家权力所承担的责任及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是任何其他社会力量难以到达的。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政府职责还是应该有所侧重,扮演好“保障权利“效劳于民的角色。尤其是对那些失业者、农民工、下岗者、高龄者、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应给予更多的保障和扶持,让他们有更多的时机学习和提升个人技能,尽可能地效劳社会。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有所需要,不管他处于人生的哪一个
9、阶段,政府和社会就应该为他提供适宜的教育时机。可见,在制定终身教育政策的时候,民众参与性的上下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也包括对终身教育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只有得到民众广泛、积极的参与,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政府做出的决策才会最大限度地表达民众的需求和愿望,符合民众的心声。唯其如此,才能保证终身教育政策的制定是科学的,价值取向是具有理论性的。 三、以制度建设与创新推进继续教育改革适应终身教育的对策 (一)总结开展经验,深化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 由于继续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其涉及面之广,是需要分步实施、分阶段完成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对我国教育存在的分块管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领导
10、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进行改革。建议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教育资源调整、教育事业统筹的同时,各级政府建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以便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开展,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为继续教育提供专门的经费支持,调动社会各界开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个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开展的法律保障制度 从立法上看,兴旺国家对于终身教育以及继续教育都进行立法保障,并且已经成为整个国家教育法规的重要组成局部。反观我国的教育立法体系,在继续教育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空白,这就需要我国从法律上确立继续教育的法律地位,同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继续教育做到有
11、法可依。在社会上推行继续教育制度时,要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继续教育的认证制度。把学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以及取得的成果以证书的形式认证下来,作为工作考核、执业注册、岗位调动的依据。实现国际经验的外乡化,加快终身教育立法化的进程。众所周知,中国终身教育的开展要晚于国际社会近二十年的时间,因此,已经积累丰富经验的兴旺国家的政策制定理念及目标的达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重要参照。但是在学习、借鉴国际社会推动终身教育开展的经验之际,也切实需要防止外表化和形式化的问题,对此就需要国内的理论界在借鉴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仔细甄别及透彻了解,尤其是对于我国的教育传统和实践环境要有明确把握,由此才能实现“洋为中用以及国
12、际化与外乡化的有机结合。从当前的国际潮流来看,实现终身教育的立法化也是终身教育开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任何成熟政策的最终归宿与最高表达就是走向立法。就我国而言,虽然已经制定两部地方性终身教育条例,但是国家层面的立法却迟迟没有开始,已有的两部地方条例也是不甚完善、问题多多。因此,如何通过进一步修订,为国家立法积累经验和根底,这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三)注重专业设置的科学化与培养方案的制度化建设 1.继续教育的科学开展与可持续开展需要对人才培养的专业进行科学设置,也就是说要进行符合市场的专业设定。对于继续教育来说,生源是教育的效劳对象,也是最大的办学资源。要想在招生过程中取得优势,第一位就是
13、有符合学员需求的热门专业。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专业是一个学校的名片,但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专业不一定适用于继续教育。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行业分工变得更细化,社会对职工的专业技能要求变得更高,比方,对于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的设置与建设,一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可以分化出“煤化工“石油化工“计算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工与制药“农业化工“涂料“油脂“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能源化工“材料化工“化工机械与设备“仪表及自动化等多个专业。相对应的,高校继续教育要注意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掌握国家政策调控,及时调整专业,在新鲜、新奇、特色、优秀上做文章。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认同,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吸引更
14、多的有志青年参与到继续教育中。 2.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方案的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减少人才培养的随意性和松散型,通过制度化建设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根底务实。继续教育生源多为在岗工作人员,因此,学校方面没有学生毕业就业的压力。这就意味着不能照搬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不能没有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整个教学体系的创新。主办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摒弃老旧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以有益于学生拓展就业为目的,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学时配置、试验工程设计上有所创新。在学制、课时总量投入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考虑设置通识课、实践课,缩短课堂所学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尝试将学历教育
15、和执业资质培训相结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从业的资质,帮助学生毕业后很快走上工作岗位。 (四)构建鼓励机制体制,推进高校继续教育人性化、创新化 因为开放性和灵活性,继续教育在高校之间能够并存和开展,这也是高校办继续教育的共同点,但是还有缺乏的地方。高校应该寻求自身开展的途径,彰显自身的特点,与其他高校区别开来,形成良好的辨识度。例如,设立特色专业、着重实验操作、与企业相互合作、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拥有自己的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和开展,有相对应的目标生源,形成良好口碑,树立自身专长,才能吸引生源。面对庞大的生源市场,高校不可能做到完全平均分配,也不可能一家独大,唯有以自身条
16、件为依托,建设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特点,吸引固定的目标生源,形成稳定有效的教学模式。设置其他高校没有的专业,建设比其他高校更优秀的专业,建设比其他高校更廉价的专业,取消市场已经饱和的专业,这才是高校继续教育应对市场的正确战略。我们需要明白,继续教育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的上有何区别,侧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明白这些问题的根底上,结合政策和市场形势,明白哪些行业领域开展处于强势,企业需要高校对职工提供怎样的效劳。培养模式、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验实践设计等都具有创新突破的空间。创新才能区别于落后的教育体制,形成适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良性的开展模式。以培养优秀的在岗职工为目标,创新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