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国际教育面临改革“混合或成新选择任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期公布,全球目前已有187个国家实施了全面范围内停课措施,全球15亿学生正在“失学“。与此同时,在疫情的推动下,在线教育行业迅速开展,为各国提供了教育新模式。疫情正在深刻影响国际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开展。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以“新冠肺炎如何改变国际教育未来蓝图?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下称研讨会,邀请数位知名国际高校与中外合资大学的校长、专家、学者就疫情下国际教育的未来开展、线上教育的广泛应用对国际教育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中美间日益剧烈的竞争对国际教育的未来开展和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旨在增
2、进国际社会对疫情下的国际教育开展议题进行学术交流,为在全球共同抗疫关键时期的国际合作拓展机遇。疫情下,国际教育面临改革斯图尔特佩林Stuart Perrin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企业家学院太仓的副院长,他的职责是开发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太仓的新校园,并探索太仓校园的融合教育模式。佩林在研讨会上强调,要从危中发现机。对于网课学习,学生和老师都应受到相关培训,包括如何上、上什么、为什么要上。疫情结束后,需要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重新思考当前的教育形式。佩林认为,国际教育不会消失,但会面临改革。首先,专业偏好可能改变,未来教育的重点将放在企业家培养,具有灵活性技能、全球化思维,引领世界思考。其次
3、,合资大学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学生可以在自己国家内接受国际教育,平安风险大大减小。另外,疫情考验了跨国机构间的伙伴关系,通过合作,一些伙伴关系得到加强。“人们说病毒无国界,其实国际教育也无国界。我们不应让新冠病毒成为阻挡国际教育持续进步、开展的障碍。佩林说。现任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国际事务副教务长的大卫弗莱什勒David Fleshler,在此职位上,他领导全球战略办公室,为整个校园的国际活动提供未来规划和指导,寻求与国际组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致力于提高大学的国际关注度、知名度。弗莱什勒在研讨会上表示,疫情带来了诸多挑战,已造成美国2200万人失业。更让人担忧的是,疫情持续时间尚不能确定,面对挑战
4、需做好长期战略应对。弗莱什勒分别介绍了疫情对高等教育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从短期看,疫情不仅对教学模式产生影响,也对高校的财政产生影响。从长远看,疫情或将导致国际高等教育进行一次根本性改革,包括学术层面,以及学生社交和课外活动层面。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CCG国际委员会专家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负责上海纽约大学所有学术与行政事务的管理,是一名具有国际名望的高等教育界领军人物。在研讨会上,雷蒙围绕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讨论了疫情下国际教育的前景。雷蒙表示,在思考和推测国际教育未来将如何转变时,都只是基于一系列的可能性。物质层面上,疫情不会改变高等教育现有的线下形式,传统校园所能提供的
5、是个人成长和独立,以及与同龄人交流等多方面经历。在精神层面,国际化教育对学生技能和经验的培养无法被取代。“疫情蔓延全球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但在国际教育领域,并不会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发生颠覆性变化。雷蒙说。疫情后,混合式教育或成新选择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CCG国际委员会专家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在研讨会上介绍了昆山杜克大学国际主义的理念:“作为一所中美共建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将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思想传统与经验有机融合,弘扬跨文化沟通理解、协同创新以及跨国合作。此次疫情深化了昆山杜克大学与杜克大学之间信息、知识、经验的双向流动。西蒙认为,科技不是
6、线下教育的威胁,反而会助力传统教育改革,如课程模块化设置、在线教育常态化等使得课程更加丰富,应对挑战时更加灵活。西蒙透露,如果旅行限制仍然存在,那么被杜克大学录取的中国学生,很可能会在中国境内的昆山杜克大学校园接受教育。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思考杜克大学与昆山杜克大学如何长期彼此交互的新方式。“未来不是一个线上线下教育二选一的局面。运用恰當的话,先进的技术可以丰富教育的形式和学生的体验。疫情敦促我们继续向前看,为未来努力,教育者应从中得到重要启示。西蒙说。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CCG学术委员会专家薛澜在研讨会上认为,尽管短期来看,国际教育的开展情况尚不能确定。但从长远来看,对超越国界的高质量教
7、育的需求不会改变,混合模式教育可能会成为新的选择。薛澜介绍,根据清华大学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教学统一部署,苏世民书院的学生和老师于2月17日开始正式在线上展开教学,“延期开学、如期开课。他以苏世民书院为例,提出要尝试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使其能够真正一起学习,并与当地社区保持互动。薛澜表示,疫情结束后,或会回归传统模式教学,但肯定会参加一些新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危机,但对国际教育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遇。“我们可以从疫情中学到很多新事物,从而丰富教育的传统模式。通过研究这些新事物,进而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它们来增强、完善教育和学习模式。薛澜说。弗莱什勒表示,总体来看,即使受疫情影
8、响高校课堂的运作方式会与此前大有不同,但传统的校区式教学仍然会继续。未来,教师和学生都可能会有更多混合式教学体验。“线上模式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达在学术和社交与课外活动两个方面,未来应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包括线上又包括面对面教学。弗莱什勒说。疫情提醒高校塑造可靠的教育提供者形象墨尔本迪肯大学协理副校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沈伟从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现状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疫情对国际教育的利弊影响。沈伟介绍,澳大利亚是全球超过500万国际学生中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在全世界的国际学生中,澳大利亚所占比例约为6%。国际学生的涌入对澳大利亚的经济产生了根本影响。沈伟指出,此次疫情迫使大学采取在线教育的方
9、式,在技术支持、教职工培训、授课方式等都给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同时,增加了一些大学的财务负担。而积极的影响是,国际教育更具灵活性,更重视合作。“这场疫情提醒学校需要塑造可靠的教育提供者形象,营造良好的声誉,尤其是要展现多样性、开放性和对国际学生的人文关心。沈伟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主任、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张忠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终身教授。在研讨会上,他从三个维度分析了线上教育对国际教育格局的影响,疫情后教育内容的变化以及疫情中国际学生流量变少对高校的影响。张忠认为,线上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教学,成为教育的主导形式。线下教学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良
10、好的与社会交流、在社会中实践的平台,其中提供了包括学习、社交等活动在内的时机,为学生提供了开展与成长环境。“回忆过去几年,我们会发现全球化已经被滥用了,社会只注重效率,公司只注重效益。疫情之后,我们应对此做出反思,对教育内容做出改变。改善高校学生学习导向性,有助于改善当今世界开展局面。张忠称。对于抗疫措施对国际学生流动性的影响,张忠表示,只要学生对于国际教育的求学心不变,复工复产后的国际高校仍然会继续接纳持续不断的国际学生。国际社会应团结协作,共抗疫情马克赖顿Mark Wrighton于1995年中选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第14任校长,并担任了24年的首席执行官。他在研讨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
11、的爆发对美国高校产生了多重影响。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转而以线上教学为主,同时也导致美国许多大学陷入财政危机。赖顿介绍,目前,线上教学的进展良好,学生们能够在家接受同等价值的教育。但美国的WiFi功能并不是太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线上课程的质量。同时,由于旅行限制导致的面对面交流明显减少等因素,疫情对国际合作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这些都很好的说明了应建立更好的根底设施的必要性。美国的很多高校依然很注重国际合作,包括国际学生的交流、研究工程的合作等。赖顿强调,面对当前人类共同的挑战,国际社会应团结协作,将重点放在国际合作上,以抗击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总裁高级参谋佩吉
12、布鲁门塔尔Peggy Blumenthal负责监督国际办公室、研究工程和教育效劳的运行,她还是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及美国亚洲协会中国理事会成员。布鲁门塔尔在研讨会上表示,IIE多年来十分关注国际学生及其流动问题,每年都收集并公布国际学生流入美国和美國留学生的数据。目前,美国接待了100多万国际学生,占所有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美国高等学府十分注重国际学生的交流,但同时国际学生群体单一化的问题也十分令人担忧。近年来,美国留学增长只占据美国高等教育中很小的一局部。对于美国正在从国际交往中“撤退,布鲁门塔尔对此十分担忧。她认为:“增进美中国际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未来美中关系的粘合剂。美中双方应加大投资和精力,以确保两国间学生的流动,这将成为未来美中关系持续开展的引擎。对于线上教育,布鲁门塔尔指出,在线课程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固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国际学生其实更注重的是一个完整的校园体验。“在反全球化情绪高涨的今天,只有让每个阶层、每个国家、每个机构都真正地受惠于国际教育,才能展现开展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真正意义。布鲁门塔尔称。CCG主任王辉耀在研讨会上表示,国际教育是搭建国际理解的桥梁。尽管当前国际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但国际社会仍应增进交流与合作以共同应对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