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高年级表演不宜多用近日,笔者听几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在学习过程中,几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表演的方式。成语故事再现“自相矛盾的情景,推敲模拟贾岛斟酌字句的情形,嫦娥奔月表演想象中的奔月经过。我们知道,表演是一项能调动表演者各方面能力的活动,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表演的因素,让学生在演中觅趣,在趣中显智,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只有紧扣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才是最有效的。上例几位老师执教的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都是高年级的几篇课文。如此密集地运用表演的方法,笔者以为,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并不
2、适宜。我们知道,作为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一些语文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已经具备了根本的语言感悟能力。多数情况下,已经不需要借助表演这种形象的手段来解读文本了。像上例的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等课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反复品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提炼文本中心。而且,像“自相矛盾这样的故事,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一看就懂,根本没有表演的必要。随着年级的升高,高年级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文本对话,此时,教者要舍得放手让学生自学。无论是开始的初读,还是对文本的品读、赏读,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潜心会文,静静地读,慢慢地悟。而频繁使用的表演,挤占了本来就不多的学生自读的时间。而且,表演的热闹气氛,根
3、本不允许学生潜心会文。没有了深层次的和文本对话,表演只能是走过场,遮人耳目。还有,个别学生的表演,还抹杀了大多数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趋于统一。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极为不利。表演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也要紧扣文本内容,围绕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不能游离于文本内容之外,偏离教学方向,成为渲染课堂气氛的道具。像推敲,本应该在贾岛斟酌字句上下工夫,可教者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表演贾岛骑驴冲撞仪仗队的情形上,这样的表演偏离了文本的重点,浪费了学生珍贵的时间。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对这样的表演说“不。总之,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应让他们去自读感悟,和文本亲密接触,深刻对话,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开展奠定坚实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