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7837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 :作为中国文坛中最为不屈的战士,鲁迅的文学观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孔。本文旨在梳理总结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思想。在这个期间,留学日本的鲁迅受到了大量欧洲近代思想的影响,结合自身,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鲁迅既继承开展了中国的传统诗学,又破旧立新,呼吁艺术真实和艺术美感,提出了独具见解的“艺术功利观。通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一系列作品,鲁迅发出了作为摩罗诗人的呐喊,为日后破除中国之萧条,开辟中国的文艺革命道路奠定了重要根底。关键字:鲁迅;文艺观;摩罗诗力说;浪漫主义一从民国七年,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到民国二十五年留下未完

2、成的死魂灵译稿逝世,在这十八年间,鲁迅至始至终以战斗者的身份,置身于中国文坛的中心位置,作为一个孤独的战士,直到逝世。“鲁迅度过十八年文坛生活,就时间而言并不算长,但对中国文学来说,却是近代文学的全史。 竹内好:近代的超克,北京.三联书店,2023年版,第10页。 鲁迅的思想,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近代文学开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鲁迅的思想发生了两次明显而深刻的变化。由此,将鲁迅的思想历程划分成三个阶段:从一九0二年到一九一八年,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初期阶段;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七年,是鲁迅美学思想的中期阶段;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六年,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后期阶段。可以明显看出,在不同的

3、时期,鲁迅曾受到不同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如果说在初期阶段,鲁迅主要通过阅读日文著作,接受德国古典美学的薰染;那么在中、后期,他所受的影响那么直接来自俄罗斯的普列汉诺夫等人的美学观。鲁迅美学思想从初期到中、后期的开展,是由革命民主主义文艺观递变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过程。一九二七年以后,鲁迅完全是以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文坛之上了。本文主要对鲁迅早期浪漫主义文艺思想做一个分析与梳理。1906年放弃学医一直到192023年的三年,是鲁迅日本留学生活中收获最多的一个时期。他接受了大量欧洲近代思想,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通过日本的翻译文学吸收了很多欧洲近代文学。鲁迅积极创办

4、新生杂志,虽然等待他的是流产的结局,但是为这本杂志创刊所准备的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按鲁迅编辑坟的顺序等文章却没有跟着杂志一起销声匿迹,而是陆续发表在了留学生杂志上。“这些文章是鲁迅的文学原论,也是他青年时期思想的集成。按鲁迅这样排序,这四篇论文可“层层推进,自成一个整体。 郜元宝:鲁迅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6页。 人之历史显示了鲁迅早期关注的问题核心是“人;在科学史教篇中,鲁迅在对“科学历史探讨中揭示了“人之历史的决定因素是人之精神;文化偏至论警告国人,我们所推崇的西方发生了严重的偏至,所幸有“新神思宗的“重个人思想才得以矫正。紧随其后的摩罗诗力

5、说指出要想“剖物质而张灵性,任个人而排众数,文艺作为“人的心声,是一切精神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其中,摩罗诗力说这篇文章在俄国和东欧被压迫民族的诗人中间找到了英国被称为摩罗派诗人拜伦的谱系,其内容超出所谓批评与介绍之上。这篇在人类精神发批评与介绍之上。这篇在人类精神开展中求得救国救民方策的诗论,是鲁迅文学的出发点。 北冈正子日本:摩罗诗力说材源考,何乃英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摩罗诗力说标志着鲁迅文艺思想的初步形成,总体上具有浪漫主义诗学的特征。 黄曼君: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23年版,第145页。二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

6、以拜伦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诗派的论文。文中鲁迅对“精神界之战士的呼唤也可以说是鲁迅的第一声呐喊。鲁迅通过对拜伦、雪莱等“恶魔诗人及他们作品的介绍,旨在宣扬他们“立意在对抗,指归在动作的对抗精神。开篇鲁迅便引用了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的一段话:“求古源尽者将求方来之泉,将求新源,嗟我昆弟,新生之作,新泉之涌于渊深,其非远矣。尼采对鲁迅的影响,可谓深矣。摩罗诗力说处处显示了尼采式的激情,蔑视世俗传统、呼唤精神战士构成了这篇论文的主旋律。鲁迅认为,中国向来缺少敢说敢做的“超人式的英雄。当一个民族在怀古中不思进取,失去自我更新能力时,就需要一些不拘旧俗的“摩罗诗人出现。全文共有九个局部。第一局部里

7、,鲁迅借史来说明如天竺等古老民族“灿烂于古却“萧瑟于今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保守、静止、倒退的世界观。他在第二局部里说到所谓和平这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有发出对抗之声,才能生存。而诗人,正是这“撄人心者也。鲁迅在第三局部里开始谈到艺术的本质以及文学的任务和作用。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修养人的“神思,揭示人生的真理,便是“文章之职与用也。从第四局部一直到篇尾,鲁迅分别介绍和评价了拜伦 (George Gordon Byron),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普希金 (A.Pushkin),莱蒙托夫 (M.Lermontov),密茨凯维支 (A.Mi

8、ckiewicz),斯洛瓦茨基 (J.Slowacki),克拉辛斯基 (S.krasinski)和裴多菲 (A.Petofi)等诗人和他们的诗作,这些诗人各有其本国的特色,但他们“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最后,他期盼中国文学革命的“先觉之声来破除中国之萧条,开辟中国的文艺革命道路。三鲁迅从中国古典文学而来,到西方近代诗学去,他诗学观里必然有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与开展。一神思。首先是在鲁迅早期几篇文论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神思,仅在摩罗诗力说中就出现了十一次。“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概念,并曾专章论述“神思。

9、它指的是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思维活动特点,展现了艺术思维过程中生动丰富的艺术想象情状:“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87页。 刘勰的“神思继承了西晋陆机文赋中提到的“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思想,这对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及其超越时空特点的描述是极为深刻的。 陶东风,文学理论根本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72页。 鲁迅借“神思这一古代美学范畴来阐释艺术创作的想象与联想。“古民神思,接天然之閟宫,

10、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鲁迅说诗歌正是古代人们通过想象联想与大自然的奥秘相沟通,同万物暗暗相吻合,心领神会而产生的。这里的“神思正是指自由的艺术想象。“于是运其神思,创为理想之邦。 这里讲的是人们为了防止战争,便运用想象力,创造出一个理想之邦。“神思在此处也是指想象力。而第三局部里,鲁迅在阐释文学功用是说道:“修养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职与用也。文学的任务和作用,是培育人们的理想。在这里,鲁迅扩展了“神思一词的含义,特指人的理想。所以,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继承和发扬“神思。二诗言志。“诗言志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汉代毛

11、诗序中提出“诗者,言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使“诗言志的传统得以定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59页。 古代“诗言志的实质就是把文艺看作是人的心灵的表现。鲁迅在文中对“诗言志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他认为诗本是言志的,但是自古却被“无邪所蔽, “即或心应虫鸟,情感林泉,发为韵语,亦多拘于无形之囹圄,不能舒两间之真美;否那么悲慨世事,感怀前贤,可有可无之作,聊行于世。倘其嗫嚅之中,偶涉眷爱,而儒服之士,即交口非之鲁迅指出,这实际已经背离了“诗言志的本意。屈原在临死前,心中万千哀怨,于是发愤为诗。面对江水一切顾虑都抛弃了,然而他还是

12、未能抒发出自己的对抗之音。鲁迅不得不感慨道,这种约束之下的“志还是“志吗?这样的言志,如同皮鞭下的自由,是没有意义的。他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言志。中国的文艺正是需要对“诗言志重新定义。只有摆脱约束的言志,才能发出“沉痛著大之声,“攖其后人,使之兴起。而鲁迅心中真正能做到以诗言志者,正是摩罗诗人。三兴观群怨。最早来自孔子对诗的社会功用的高度概括,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516页。这不仅包含了诗

13、歌的教育功用,而且还涉及了诗歌的美学作用问题。鲁迅继承了这一批评理论,首先,他认为认为“纯文学上言之,那么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这是鲁迅对文艺审美特征的理解,这便是“兴。鲁迅基于这个观点,进而分析文艺与科学反映现实方式的不同:“盖世界大文,无不能启人生之閟机,而直语其事实法那么,为科学所不能言者,“ 惟文章亦然,虽缕判条分,理密不如学术,而人生诚理,直笼其辞句中,使闻其声者,灵府朗然,与人生即会,“故人假设读鄂谟Homeros以降大文,那么不徒近诗,且自与人生会,历历见其优胜缺陷之所存,更力自就于圆满,鲁迅认为文艺的本质在于直接揭示人生的实质和规律,能使人清楚看到自己

14、的优点和缺点,这里表达的便是他对儒学“观的思想的继承。经过对文艺本质的分析,鲁迅提出了文艺的功用是 “能修养吾人之神思,诗人能作“至诚至声,使人民变得“善美刚健,“ 此其效力,有教示意;既为教示,斯益人生;而其教复非常教,自觉勇猛发扬精进,彼实示之。此为“群。“中国之治,理想在不撄,而诗人正是撄人心者。正是因为诗歌能对现实社会,不良政治进行批判,这正是孔子提出的“怨。“怨是孔子对古代献诗讽谏传统的一个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并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判开展史上的重要传统。鲁迅显然深受“兴观群怨传统理论的影响,而且在摩罗诗力说中继承开展了这一传统理论。四鲁迅的文艺思想中,除了对古代文论思想的继承之外,也有

15、破旧立新的一面。摩罗诗力说所评介的摩罗诗人,大都是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的“破坏者。鲁迅曾说“无破坏即无新建设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202页。,他通过对这些“破坏者的推崇,来建设自己现代的诗学观。一艺术真实。“如中国之诗,舜云言志;而后贤立说,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夫既言志矣,何持之云?强以无邪,即非人志。许自繇于鞭策羁縻之下,殆此事乎?然厥后文章,乃果辗转不逾此界。鲁迅将“言志说与“无邪说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诗论放在一起提出,并以“言志说批判否认了“无邪说。他指出,既说要言志,又说要“持人性情,这样

16、的情感是伪的,就算是那些赞扬自然美好的诗歌,“亦多拘于无形之囹圄,不能舒两间之真美。更别说一些诗“悲慨世事,感怀前贤,可有可无之作,聊行于世,“倘其嗫嚅之中,偶涉眷爱,而儒服之士,即交口非之。更有甚者,根据社会学的观点,认为诗人只有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类普遍观念以及由普遍观念所生成的道德相一致,才能写出不朽的诗篇。这种提法,显然是要求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受制于封建思想意识的枷锁。鲁迅一针见血的指出,“无邪之说,实于此契。鲁迅批判了司各特等诗人,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同旧的宗教道德极为融洽。显然,鲁迅坚决反对歌功颂德的文艺,嘲笑吟风弄月的文艺,鞭挞瞒与骗的文艺。这些都是不具有艺术真实的。对此,鲁迅提出了他的艺术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