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关于露天燃烧执法工作的研究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环保意识没有跟上,露天燃烧屡禁不止,造成城市“炊烟不断。露天燃烧秸秆、落叶等(后文简称露天燃烧)从轻而言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从重而言会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更有甚者会引发火灾,触犯刑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禁止露天燃烧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一、禁止露天燃烧的必要性顺应短期需求,禁止露天燃烧是文明城市建设的起点:当下,全国多县市都在开展文明城市创立工作,禁止露天燃烧作为根底性工作,有助于改正旧俗陋习,改变传统观念,传播文明风气,打赢蓝天保卫战,舒展文
2、明城市新画卷;立足长期布局,杜绝露天燃烧是“诗画xx大花园打造的基石:xx要打造生态文明高度兴旺的重要窗口,必须坚决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解决露天燃烧等根源性环境污染问题,让“袅袅炊烟不再掣肘绿水青山,加快建设全省域美丽大花园,让“诗画xx名副其实。二、露天燃烧执法工作的难点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露天燃烧的主要执法部门,始终保持严打严巡高压态势,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取缔露天燃烧,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无法回避的是,露天燃烧案件在办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相较普通行政执法案件,露天燃烧案件综合性强,掺杂因素多,案件办理难度大:一是法条适用难。露天燃烧行为涉及中华人
3、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xxxx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xxxx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如何运用和释义是重点和难点。二是案件发现难。露天燃烧往往发生在城乡边缘地带,当事人又通常在执法人员下班时进行燃烧,导致发现燃烧的难度较大。以青田县为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和城中村较多的现状导致城乡边界模糊,民众素质参差不齐,边缘地带燃烧层出不穷,同时边界模糊导致部门之间属地管理难实行,存在局部“灰色地带,难以及时发现露天燃烧。三是教育处分难。一方面,露天燃烧案件的时效性较强,中队即使通过巡逻发现燃烧点位,往往也难以找到当事人;另一方面,当事人通常为老年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观
4、念较为陈旧,并且基于长期习惯,认为露天燃烧是普遍行为,存在很强抵触心理。即使第一时间发现当事人,立案、教育、处分等流程也很难顺利进行,可能会存在拒不配合、暴力抗法的情况。三、露天燃烧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要根治露天燃烧现象、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部门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部门间联动协作,上下齐心,以“巧干、实干、能干、苦干为纲领,及时发现、取缔秸秆燃烧,以案释法强化宣传,让文明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巧干借力,柔性执法化人心。在露天燃烧案件处理过程中,要用巧劲,逐渐降低当事人的抵触情绪,让案件办理更顺利、教育效果更好。一方面,在现场处理过程中要加强教育措辞,细数燃烧危害,淡化惩戒说法,拉近执法距离。同时
5、对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办案时主动了解当事人家庭情况、学历背景,进行针对性劝说、教育,在必要时可以和当事人子女、亲友进行沟通。另一方面,要坚持柔性执法理念,对于主动扑灭、自觉配合的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从轻或免于处分,让执法方式更柔,观念教育更深。二是实干立本,深化落实责任制。其一,在执法办案时要做到执法过程全记录,标准、有效、迅速固定证据,在日常巡查中要建立巡查日志和台账,定时定期抽查,将责任落实至个人。其二,要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办案的主要目的不是处分,是降低违法者再犯可能性和发挥对周围群众的警示作用。因此,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用通俗易
6、懂的表达方式进行法条的讲解、分析,同时以案释法对周边群众进行宣传,扩大案件警示的辐射范围,提升案件办理的宣传效果。其三,要加强部门协调,针对城乡边界模糊的特点,建立“矩阵式+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纵向领导包、横向部门抓、指挥集中化、基层网格化的管理思路,强调体系内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分工,群策群力,织密露天燃烧监督网。三是能干治标,制度流程标准化。要制定、梳理好露天燃烧案件法律适用释义,精细化案件办理的具体流程,让执法人员每一步操作都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实现露天燃烧案件办理体系化、标准化,同时采集宣传优秀案例、定期开展执法人员培训,让露天燃烧案件能办且易办,基层执法人员想干且能干。四是苦干治本,一线执法重落实。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一方面,务实务虚相结合。秉持教育宣传为主、执法取缔为辅的理念,加强禁止露天燃烧宣传工作,联合街道等其他部门,成立禁止露天燃烧宣传小组,将每年的露天燃烧旺季设立为禁止露天燃烧宣传季,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群防群控,以案释法纠正恶习,春风化雨浸润人心。另一方面,群众举报有落实。相较于日常巡逻发现,群众举报时效性更强、定位更精准,因此要鼓励群众监督举报,面对群众举报火速出动,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凡事有交代,让“露天燃烧零容忍、人人监督共治理的观念深入人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