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18988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近日,市委办公室组织工作人员,赴梁锥希森新村、希森三和集团和希森中联集团,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希森模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本情况 “希森模式的叫响来自于梁锥村的成功改造、希森三和集团循环生态农业的成功运行和希森中联集团高科技马铃薯产业的成功开发。梁锥希森新村建造了整齐划一、宽敞明亮的联排小楼,还兴建了敬老院、公园、图书馆、村民娱乐休闲场所等,为村民提供了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居住条件。为了实现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的目标,他们还先后建起了希森三和集团、希森中联集团开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技术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工业化

2、、产业化、集约化开展。 (一)集约土地资源配置,综合开发实现工农和谐开展。通过旧村改造、集约住房用地、进行土地置换,他们不仅建起了集居住、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物业完善、生活舒适的新型农村社区,而且利用改造旧村置换出的土地,兴建了集鲁西黄牛良种繁育、肉牛育肥屠宰、生物制品、再生资源利用、蚯蚓养殖加工、有机肥料加工等为一体的希森三和集团,大力开展农业循环经济,梁锥希森新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年底分红,村民进入三和集团上班,成为产业工人,年人均收入达1202300元。2023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牛肉产品获得“绿色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省级农业

3、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发挥物产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循环生态农业。他们利用我市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物产丰富,畜牧养殖业兴旺及鲁西黄牛的品牌优势,大力开展现代循环生态农业,实现了富民强市。希森集团在梁锥新村建起了集肉牛养殖、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希森三和集团,公司组织农民利用玉米秸秆饲养鲁西黄牛,到达一定的标准后(400公斤)收购进行育肥,屠宰分割,牛肉经过加工推向超市、宾馆和居民餐桌。牛粪和屠宰加工废弃物那么用来制沼气,沼气用来发电,供应农户做饭、照明、取暖,沼气渣那么用来养蘑菇,蘑菇的培养基用来养蚯蚓,蚯蚓用来做保健品和中药,蚯蚓粪那么用来做饲料和活性复合肥,饲料用

4、来喂养鸡、鸭、猪、鱼,肥料返回到田间,又培育出环保蔬菜和农作物,再拿农作物秸秆来饲养鲁西黄牛。培育了一条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整条产业链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实现农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环保、多环节增值。公司还利用高新技术从牛血中提取牛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从牛内脏中提取出了胸腺肽、肝素钠、胰酶等产品,拉长了公司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据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饲养加工1头牛,可产生了3头牛的效益,由过去1头牛获利2023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元。按公司设计年生产加工15万头的能力计算,每年可创造效益9亿元。当地农民流传着一句话:家里养上几头牛,发家治富不用愁。 (三)利用

5、现代高新技术,科学运作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的强势支撑。他们以富民强农,打造天下第一薯为己任,投资建设了集马铃薯育种与种薯繁育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希森中联马铃薯产业集团。马铃薯是世界上除小麦、玉米、水稻之外的第四大农作物,既可当食物,又可当蔬菜,还是将来重要的能源替代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国传统的马铃薯产量低、质量差,农民收入少,这主要是由于种薯质量差和种植技术落后造成的。2023年11月起,梁希森在看到温家宝总理关于“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的批示后,倾力建设了集马铃薯育种与种薯繁育、新品种研发、销售与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希森中联马铃薯产业集团。中

6、联集团建立了世界最大的优质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马铃薯种质资源库、高标准组培车间、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480个无土栽培温(网)棚。在XX省4个县建立了60万亩优质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业科学院合作,组建了孙慧生教授为组长的16人马铃薯专家队伍,运用高新科技开发马铃薯脱毒育种技术,实现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的高技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闯出了一条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的路子。据企业介绍,预计到2023年,将形成年繁育脱毒苗7000余万株、微型薯2.5亿粒的能力,满足全国70%的马铃薯种薯需求,每年直接为农民增收860亿。 “希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和谐开展、农村与城市和谐开展、人

7、与自然和谐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希森模式的实地调查以及与集团工作人员的座谈,我们发现,“希森模式虽然改造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了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了一个富民强农的朝阳产业,但是其在运作方式、生产配套、人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缺乏之处: 一是运作资金限制。“希森模式投关于希森模式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 资大、见效慢,在运作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企业买车筹资现象,难以在全市推广。在对梁锥村的改造过程中,梁希森投入4000多万元拆旧建新,以近乎免费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新房,而后又先后投资4.4亿元和3.2亿元建设了希森三和集团和希森中联集团,这种运作方式前期投入巨大,后期资金回笼慢,没有强大的

8、经济支撑和强势的政府支持,很难完成。 二是生产配套缺乏。畜产品基地建设落后,满足不了希森三和集团肉牛原料需求。希森三和集团年屠宰能力15万头,目前我市存栏尚缺乏其屠宰能力的一半,希森三和集团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开工缺乏,导致整条产业链无法正常运转,经济效益较低。 三是员工素质制约。村民缺乏主人翁意识,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角色的变化,管理层缺乏现代企业理念,市场竞争意识不够。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希森三和集团循环生态农业成功的关键。当地村民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缺乏现代化工厂企业生产的相关技术技能,还难以适应由农民到产业工人这一角色的转变,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中,当地村民还处于肉牛饲养、屠宰分

9、割根底阶段。管理层的管理理念还处于家庭作坊阶段,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开展现代工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依靠工业反哺农业。2023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6:53.2: 30.2,“二三一产业次序更加稳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可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充分利用好国家一系列的支农、补农政策,积极争取投资工程,通过各种渠道最大程度地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扶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使农业逐步成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积极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一体化建设,推进农产品由原料销售向加工增值转变。 (二)

10、全力扩大养殖基地,完善农业龙头企业的上游产业链。农业生产基地的大小,农产品、畜牧产品的产量、质量,决定着农业龙头企业的开展规模和开展前景。在全市建设产量上规模、质量上水平、经营上档次的现代化种植、养殖基地,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配套、经济高效的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定单农业制度,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解决制约涉农企业的开展瓶颈,实现工农互动、良性循环、科学开展。 (三)抓好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对我市局部规模小、位置偏、根底设施差的村庄,鼓励村民到主要公路沿线盖房居住生活,逐步进行整体搬迁,与中心城镇和并,引入民资进行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打造城市卫星镇。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小城镇建设

11、、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还有利于整合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资源,为广阔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效劳。 (四)科学改造旧村庄,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管理流动机制,对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开发。希森集团通过对旧村的改造,节约了上百亩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建起了肉牛养殖育肥、鲁西牛业、再生能源开发、生物饲料、蚯蚓养殖加工等一系列的企业,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和产出率。工业化进程没有占用村集体的农用耕地,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和谐开展。借鉴“希森模式,针对我市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生产能力差的状况,可以把旧村搬迁整理置换的土地和旧有农田进行统一开发,依托希森三和、鸿通、乐鑫

12、、飞达等龙头企业,建立现代化农场、养殖基地,实现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企业化经营,农民以土地入股,到农场做工,农场根据经营情况并保底支付农民土地收益和劳开工资。 (五)加大农业技术的利用转化力度,依靠先进科技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打造品牌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农业。我市确定了“开展精品工业、建设名牌大市的开展思路。目前,全市知名品牌已达23件,其中国家级7件,省级16件,总量居德州各县市区第一位。我们不仅要开展精品工业,也要开展精品农业。在希森集团调研我们经常听到这两句话:打造天下第一牛、打造天下第一薯。1头牛经过希森三和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循环,通过资源重复利用和节能增效就产生了3头牛的价值,所以必

13、须依靠尖端技术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依靠品牌的力量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推广秸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蓄养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 (六)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胜利的必由通道之一。成立农民培训学校,加大职业技术、岗位技能、高新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工作能力。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化农业的水平,加快农村充裕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