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以人为本研究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开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取向与价值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贯彻好“以人为本,做到开展为了农民,开展依靠农民,开展成果惠及广阔农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人为本;三农 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搞了快两年,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受到广阔人民的欢迎。但我们仍然看到一些基层政府不能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真谛,把新农村建设当作搞形象工程,或多或少地违背中央政府的初衷,有的还损害了广阔农民的利益。为此,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贯彻好“以人为本原那么,做到开展为了农民,开展依靠农民,开展成果惠及
2、广阔农民。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为广阔人民群众谋福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然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即要以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开展的成果惠及广阔人民群众。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建国后我国为实施国家工业化战略而长期实行工农、城乡二元政策和以农业哺育工业政策,而形成所谓的“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三农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它与城市、工业、城市市民相比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农村是弱势地域,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具体表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开展滞后,城市面貌反差较大;农业根底薄弱,生产力水平
3、低;农民经济上收入水平低,政治上缺少相应的话语权,城乡居民在经济上收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差距在拉大.“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与持续开展,制约着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近些年来,我党十分重视化解“三农问题,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化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规划:“生产开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短短二十个字,却关注到广阔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建设,渗透着“以人为本,把实现农民群众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
4、题的出路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贯彻“以人为本 1.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第一要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化解“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又集中表达在农民的生活质量偏低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民生存环境恶劣、负担过重、收入水平低且门路窄、缺乏相应的政治地位、进城务工受到不公正对待等。因而,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与根本目的,也是贯彻“以人为本原那么的首要要求。正如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中的指出:“只有开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得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开展成果。 那么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第一,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
5、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让公共财政涉及农民关注农业、交通、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整治涉农乱收费,“一事一议不标准,村务财务混乱以及乡村债务问题,建立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体制。同时,推进以农村税费政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精简机构与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XX县区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公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政策。第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落实统筹城乡开展的方略,探索“工业反哺育农业,城市反哺育农村的长效机制。坚持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开展农业,全力提高农业现代化
6、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兴办符合产业政策和地方特色产品的乡镇企业,大力吸纳农村充裕的劳动力。第三,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加强对农村道路、通信、电网、供水、校舍、卫生所等根底设施的投资建设。同时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那么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改变以前农民住宅与禽舍混杂的脏乱现象。做好农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问题。第四,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逐步提升农民在各级人大中的代表地位,以提高农民的政治话语权利。目前,重点在于治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及拖欠问题,探索务工农民的工伤、医疗、养老保
7、险问题,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2.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不能简单地把农民当作被同情、关心、救济的对象。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依靠力量,从而充分调动广阔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农民和农村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中最薄弱的局部,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新农村建设只有化为广阔农民的自觉行动,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邓小平同志曾充分肯定我包括农民在内的人民群
8、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他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阔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在他看来,要解决农村农业问题,“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因此,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把农民快乐不快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下转第30页) (上接第17页)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工作成败的根本标谁。做到凡事都要和农民商量,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随时接受农民的监督,而绝不能搞强迫命令、搞政治运动。同时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推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要破除一切影响农民创业的陈规旧矩,革除一切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营农民创业的宽松
9、环境,充分下放农民权力,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总之,要使建设新农民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参与开展、共享成果、实现价值的过程。 3.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我国尚有八亿左右的农民,而且我国农民由于长期处于儒家文化熏陶之下,在历史的最底层,导致他们屈从现实、保守懦弱、听天由命,缺乏个性和开创精神,他们在社会开展中缺乏主动性,被动地听从政权的调整,不懂得自己的权利,缺乏公民意识。这些缺乏至今仍在局部农民身上表达,它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障碍。农村大量充裕劳动力难以转移,固然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跟农民整体素质偏低、观点落后不无关系。这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因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把农
10、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 提高农民素质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要大力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强化普及农村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确保每个农村小孩都接受根本的国民教育。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让每位农民掌握至少一门生产技能与技巧,提高农民的开展致富能力,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第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革除千万年来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家族观念、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等落后观念,提高广阔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逐步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邻里相安、创业荣耀等新文明新风气。第三,加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化,提高村民民主自治的素质,实现由“村民向“公民转变,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第四,培育各种农民组织,增强乡村自我治理的能力。如成立由全体农民加盟由能人负责的现代农会,负责乡村的生产与经营;成立老年人协会,为新农村出谋献策,同时监督和制止农村发生的各种不良现象:成立妇女协会,负责农村孩童,特别是留守孩童的教育,以及家庭感情联络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4.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