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 XX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3年) 2023-03-15石家庄高XX县区科技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突出创新竞进,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行动目标 从现在到202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是转变开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也是我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关键期。抓创新就是抓开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面推动高质量开展,提升河北经济和社会开展水平,迫切需要破解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不多、创新人才缺乏、创新环境不优等
2、瓶颈问题,推动河北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开展之路。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开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要求,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以建设新时代创新型河北为主攻方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大牵引,以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根本路径,围绕“双创双服活动,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河北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着力推动创新开展、绿色开展、高质量开展,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
3、河北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行动目标。到2023年,高质量创新开展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到达1.7%以上,万人创造专利拥有量到达5件以上,科技进步奉献率到达6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到达25%左右。 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到达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到达8.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到达1%。 创新平台扩量提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突破200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到达200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
4、程技术研究中心)到达60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超过2023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到达800家。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国家级高XX县区超过8家,千亿元级高XX县区到达5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到达17家。国家级孵化器到达4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到达1202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到达20230家。院士工作站到达360家,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到达180个。公民具备根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到达2023%。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1.实施创新机构倍增方案。加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打造标志性高水平研发平台,力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5、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增长到1900家。加强资源聚集和先期培育,争取国家实验室以及重大科技根底设施布局河北、布局雄安XX县区,积极创立1-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强化京津冀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方案,建立效劳平台,完善绩效评价和后补助制度,引导原值2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效劳。 2.开展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目标,以企业化运作、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在雄安XX县区以及省级以上高XX县区、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等,
6、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省内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与京津共建或自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行业开展,鼓励转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科技类社会效劳机构等,改造提升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到2023年,省级重点支持打造2023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3.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围绕补齐传统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链条的重大需求,按照“精心筛选、靶向突破的思路,在大数据、先进绿色制造、高端新材料、平安清洁智慧能源、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新型城镇化、大健康新医疗、现代农业等领域,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杀手锏产
7、品。 4.增强民生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技术供给能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双创双服活动20项民心工程中的食品药品平安、社区和居家养老、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等民生改善重大科技需求,精准布局科技惠民工程,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科技精准扶贫,支持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工程,培育特色扶贫产业,每年选派202300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脱贫。 5.提升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能力。研究制定我省科技军民融合促进高端制造业开展规划,争取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国
8、家重大工程、示范工程。实施军民融合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充分发挥XX省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孵化中心)作用,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中船重工(邯郸)等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建设,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开展格局。到2023年,打造70个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 6.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开展科技交流、招商与合作效劳,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工程,强化成熟适用技术培训和成果转移转化,鼓励建设联合实验室、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科技园区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到2023年,建设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0个。 (二)加快产业技术创新,
9、催生供给侧改革新动能。 7.前瞻布局先导性产业。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原创性成果研发,大力推进创新方法根底理论研究与应用,每年谋划实施50项重点根底研究和应用根底研究工程、50项重点研发方案工程,着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前沿材料、生命健康等先导性产业。支持保定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唐山石墨烯产业集群、邯郸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等建设。 8.加快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三年行动方案,按照“河北有根底、整合资源有条件、未来开展有市场、符合产业技术演进趋势的原那么,聚焦大数据与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与智能
10、网联汽车、先进环保等2023个重点领域,滚动实施百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建设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新兴产业局部强势。到2023年,十大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7万亿元,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到达5000亿元。 9.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效劳化水平,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路线图,引导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努力形成新型供给能力。围绕开展智能制造,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开放创新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到2023年,两化融合指数到达88。围绕开展绿色制造,在焦化
11、、烧结、印染、制革等行业推行清洁化改造,抓好以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启动实施千项技改工程,重点支持一批总投资2023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改工程建设。 2023.加快开展现代效劳业。加强现代效劳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培育工业设计、智慧物流、协同电子商务、健康效劳、文化创意、科技效劳等新业态,构建效劳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布局集群化的新格局。建立现代效劳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生产性效劳业开展。聚集创新资源,大力推进承德国家效劳业综合改革试点、北戴河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建设。 1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
12、农业开展,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加快培育现代农作物种业,完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支持智慧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生物肥料、生物农兽药、生物饲料等关键技术研发,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20230家,培育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800家。深入实施渤海粮仓、粮食丰产、绿山富民等科技示范工程。到2023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到达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到达60%以上。 (三)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厚植创新开展新优势。 1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方案。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完善后备培育库制度,做强培育效劳
13、机构,做大做优专利超市,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效劳体系的网格化、精细化、全程化,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2300家、入库后备高新技术企业2022家。 13.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省、市、县三级精准帮扶2022家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14.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落实省政
14、府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认定标准和流程,力争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到达30%。 15.培育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协同创新效能,充分发挥联盟在整合创新资源、优化科技效劳、提升品牌质量、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开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产学研资深度融合。到2023年,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超过70个。 (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构筑成果转化新高地。 16.推动雄安XX县区创新驱动开展引领区建设。围绕
15、培育推动高质量开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争取国家制定出台支持雄安XX县区科技创新改革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家部署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开展XX县区。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工程等布局雄安XX县区,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雄安中心和大数据创新试验区。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争取开展军民融合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试点。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展规划,建设数字城市,打造智能XX县区。以雄安XX县区为核心,积极争创雄安(石保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7.打造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面落实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对接国家和京津科技成果库,搭建示范区科技成果推广系统与综合效劳平台,集中发布推介一批“技术包“成果包。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5市指导各分园区制定落实工作方案和专项支持政策。示范区各分园区研究建立成果对接、重点举措、转化落地三个清单。到2023年,示范区吸纳京津技术合同交易额力争占到全省的1/3以上。 18.推动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完善科技部与京冀两地“12协同共建机制,推动京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开展高端蔬菜、有机林果、精致养殖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示范带“1516建设专项,打造1个农业创新高地,建设50个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平台,培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