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区农业经济开展及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区农业经济开展及农民增收 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区委XX县区人民政府2023年6月7日 我县辖3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16个村委会、2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92万,其中农业人口5.66万。县域总面积2300.7平方公里,川台地9.8万亩,天然次生林18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4.8%。平均日照时数2359.9小时,无霜期163天,降雨量526.3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洛河过境流长95公里。已探明石油储油面积308平方公里,储量1亿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科教
2、XX县区、产业强县、依法治县的经济社会开展战略和“菜牧富民、工业强县的特色经济开展思路,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良好的开展态势。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大关,到达10.01亿元,同比增长14.1%,较“九五末翻了1.25番,人均到达12800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0302万元,同比 -1为目标,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和“川道村菜牧复合型、拐沟村饲料养畜型的产业布局原那么,在土地平整的川道村,大力开展以日光温室大棚生产为主的蔬菜业;在土地条件相对较差的拐沟村
3、开展以养猪、养鸡为主的标准化养殖业;在土地条件较好但不适宜开展蔬菜生产的川台、沟坝地开展粮饲兼用型高效优质玉米。通过实施“五到户政策宣传到户、思路调整到户、产业实施到户、效劳落实到户、增收表到达户工程、大兴“三实领导实抓、干部实帮、群众实干作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建设,引导农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种养、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符合甘泉实际、群众拥护、开展成效显著的全县农业经济开展路子。 二调整结构,开展农业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奠定产业根底 一是优先开展蔬菜产业。1992年,我县就从山东寿光引进了日光温室大棚生产技术,但由于受市场消费
4、能力、群众认识水平和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开展速度较慢,到2022年全县日光温室大棚仅有2500座。从2022年秋冬开始,县委、县政府立足土地、水资源等有利条件,依托一定的生产根底和经验,把蔬菜产业作为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首选产业,作为实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决战产业,作为退耕还林成果稳固的保障产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2022年,全县新 -3况,2022年,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养殖业开展思路,明确提出畜牧业要由过去的以放牧羊子为主向以舍饲养猪、养鸡为主的开展格局转变,由传统粗放养殖向标准化、科学化、标准化养殖转变。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龙头带动、典型示范,有力地
5、促进了全县畜牧产业的复兴。到2023年底,全县生猪存栏2.9万头、出栏2.3万头,鸡存栏73.1万只、出栏48万只,较“九五末分别增长75.8%、1.6倍、7.3倍、9倍,其中鸡存栏占到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劳山乡已建成存栏27万只的养鸡专业化生产基地。全县畜牧业产值到达5592万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7.8%;畜牧业为农民人均提供的收入到达839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2%。开展畜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开展,为全县开展无公害蔬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机肥料,确保了蔬菜食品平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仅解决了拐沟村群众的产业问题,而且促使了粮食转
6、化增值,弥补了禁牧后羊子流失给农民造成的损失,稳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初步形成了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畜牧业经营格局,完善了以粮促畜、以畜促菜的粮、畜、菜良性循环的农业产业链,为当前和长远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打下了扎实的产业根底。 三突出“一村一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产业建设取得实效 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难以 -5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累计建成专业村84个、专业户4842户,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分别占到全县乡镇、村委会和农村实际住户的87.5%、72.4%和63.8%。今年,全县有条件的村将全面实现一村一品的专业村建设目标。 四强化科技推广,提升产业水平,彻底转变传
7、统农作模式 设施农业不仅投入较大,而且技术含量较高。我们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围绕提质提效,坚持把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新优品种、提高农民素质放在重要位臵,确保高产高效。蔬菜生产方面,近几年,通过改造低效棚、推广新科技、引进新品种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等措施,先后引进推广黄瓜、辣椒、茄子、番茄、西甜瓜等瓜菜良种9大类48个品种。目前,莱福60番茄、无刺黄瓜、陇角2号辣椒、安德烈茄子等优良品种在我县大面积种植,发挥了显著的生产效益,全县蔬菜良种普及率到达80%以上;全面推行了工厂化育苗、配方施肥、生态改土等“十项无公害生产技术,新技术普及率到达72%,极大地促进了大棚蔬菜增产增效。畜牧生产方面,按照“圈舍标
8、准化、品种优良化、饲养科学化、防疫程序化、环境无害化的要求,圈舍建设统一高标准,塑料暖棚、地下排水、自动取食、自动喂水等现代饲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科学管理;注重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大约克、长白、杜洛克、三黄肉鸡、罗曼蛋鸡等良种均落户我县,全县养猪、养鸡专业户的良种普及率分别到达90%和100%,从而保证了我县畜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优势和价格优势;坚持走自繁自育的路 -7农工商公司、劳山鸡业、丰源种猪场、圣茂万头生猪繁育场等效劳性公司,为产业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效劳,并在西安、咸阳、铜川、榆林、延安等市级以上城市建立农产品直销窗口10个,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直销窗口23个,提升了甘泉
9、蔬菜和畜禽产品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开展了宏利豆业食品开发、八千里豆制品加工、兴银国际贸易等一批县内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不仅有力地带动了全县蔬菜、畜禽产品和双青豆、红小豆等生产,而且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六增强效劳意识,提高效劳水平,加快效劳体系建设大棚蔬菜、标准化养猪、养鸡,相对来讲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所以建立技术效劳体系对产业开展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先后成立和加强了县蔬菜局、畜牧局、农业信息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乡镇蔬菜站及畜牧站等机构,不断充实技术力量,提高技术效劳队伍
10、整体素质,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产指导、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检测、畜禽防疫、技术培训等效劳;先后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农科所专家教授15名,高薪招聘本科生10名,聘用外地专业人员27人,使全县从事菜畜产业效劳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达132人,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技术队伍;先后在84个村委会组建了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其中劳山林沟养鸡协会自2022年组建以来,在贷款担保、技术指导、工程争取等 -9一是认真学习,理性思考,全面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按照县委安排,全县及时组织各乡镇、各包村部门干部职工进村入户,采取现场讲解和发放宣传册的方法,向群众宣讲中央1号文件、胡锦
11、涛同志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县上关于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与群众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在学习领会、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的根底上,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本着科学、客观、可行、长远、实效的原那么,已初步完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并结合移民搬迁、新村建设确定了五个试点村,目前四个村的根底设施建设工程已启动实施。 二是精心组织,全面促进春播生产顺利进行。针对今春气候反常、地温偏低等实际,及早动手,积极搞好种子、化肥、农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储藏、调剂、调运工作,确保了春播工作顺利开展。全县共调运各类农作物种子24.4万斤,肥料800吨,农用地膜9吨,检修农机具128台,完成
12、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11.2万亩。 三是全力以赴,搞好春季畜禽防疫工作。畜禽防疫工作是开展畜牧业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不出问题,县乡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分管领导,并结合我县实际,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于2月底,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畜禽防疫网络体系,配备了村级畜禽防疫员122人,使全县畜禽防疫人员到达144人。同时,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高致病性禽流感、w病、鸡新城疫、猪瘟等疫病的免疫和监测工作,确保疫情不传入,为全县畜牧产业健康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 -11六是强化科技推广,努力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今年,坚持把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普及作
13、为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开展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大扶持、投入力度。蔬菜生产继续加大了“十项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极大地促进了大棚蔬菜增产增效;畜牧业生产以“五化为根本要求,全力普及推广标准化饲料养殖技术,在建圈、饲养、防疫、出栏等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严格要求,缩短了生猪育肥期,提高了家禽产蛋率,真正使科技在养殖业中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作用,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 虽然我们在加快农村经济开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差较远。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生产力开展水平较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未得到
14、彻底改变。全县农村总人口12022户56600人,农村实际居住7759户33420人,有产业户4842户20820人,占到实际居住农户和人口的62.4和62.5%,这些产业户,除了按专业户的标准,每户或种2棚菜、或养40头猪、或养1000只鸡外,还种植粮食51325.2亩,占到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4.6%,户均10.6亩地,一方面从事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还沿用着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二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全县有川台坝地9.8万亩,可浇灌川地只有2.6万亩,占到川地总面积的30.8%,许多地块由于没有灌溉设施而无法开展大棚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全县有67个村人均根本农田缺乏2亩,要
15、-13争资金的力度,搞好以水、电、路、气为重点的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加强对各种支农资金的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示范引导、注重实效的原那么,认真搞好我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和试点村庄建设规划,提出符合实际的建设标准,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科技推广。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普及率到达100%,畜牧标准化养殖新技术普及率到达90%以上。三是加强农民培训。按照“户户都要有产业技术明白人的要求,立足长远,搞好规划,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16、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文化培训阵地和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四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按照“企业+协会+农民或“公司+基地+农户等新的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和引进起点高、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捆绑式利益共同体。五是不断完善效劳体系建设。加强蔬菜、畜牧兽医站建设,强化效劳职能。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效劳、土肥检测等效劳体系作用,确保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的收入。实施好“五大工程,即全力实施好退耕还林、农村公路建设、雨岔水库建设、能源沼气建设、根本农田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为实现农民收入跳跃式增长奠定扎实根底。 -15 内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