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法文化浅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而先进的政法文化作为先进文化中的一局部,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政法队伍建设又快又好开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政法文化的内涵,不断创新求变,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政法文化建设创新开展,为促进政法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然而,究竟什么是政法文化?本人在动笔之前,查阅了许多资料,但都难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文化有三种涵义
2、: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开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二是指考古学用语;三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文化通常会被视为一种教育程度和意识形态。很显然,在这里我们所要探讨的主要是第一种。在归纳了各方的见解之后,我们更倾向于下面这种看法:政法文化是政法组织群体在长期的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它是政法思想、政法精神、政法职业道德和政法价值观的总和,其核心是政法精神和价值观,政法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要通过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和任务来体现,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构建。结合政法工作实际,我们认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爱岗敬业、高效廉
3、明、公平公正、文明热情可根本涵盖政法精神。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当前党和国家的根本治国理念,也是全国人民的根本诉求。“爱岗敬业,是从事政法工作乃至所有从业人员的根本工作要求,无需多论。“高效廉明、公平公正、文明热情,是最强的民愿,也是政法工作最根本的职业自律。 尽管政法文化不可能直接替代实际的业务工作,但它对于提高政法人员素质、塑造政法人员形象、加强政法工作、改善干群关系都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然对政法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法文化建设。但如何才能加强?怎样才能取得实效?我们认为,在工作中应该坚持“文化主导、重在建设的原那么,
4、着力在“五立上下功夫。 一、加强素质建设以立本。这里所说的素质,既包括先天具有的人的自然属性,又包括后天经过学习和锻炼形成的人的社会属性。政法人员的素质是指从事政法工作的人员所应该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科技技能的心理素质、纪律作风和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条件。政法人员素质是政法人员文化形象塑造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政法人员形象塑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要围绕着“五心即: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人民、热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朋友、孝心献给父母为内容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做人根本准那么的教育,从而塑造政法人员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其次是围绕着“三张合格证学业合格证、岗位技能合格证
5、和做人合格证,狠抓政法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补习和自修等不断提高政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为人民效劳、为经济开展效劳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开展的时代需求。 二、发挥典型示范以立标。如果说政法人员价值观是政法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那么政法机关的功臣模范、标兵等典型便是政法队伍总体价值观的化身、组织力量的缩影和政法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功臣模范和标兵是振奋人心、鼓舞队伍士气的导师,是政法人员信赖的偶像。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体现政法人员群体的价值观念,所以他们才能够为人所缺乏,行人所不及。他们也许在政法组织中不担任一定的职务,也许算不上高级人才,但他们
6、德高望重,倍受人们的尊重。他们身上体现出社会和政法队伍追求的真谛,处于政法文化的中心位置,对政法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模、标兵是一种象征,是政法人员心目中有形的精神支柱,是对外展示政法人员形象的名牌。如果没有政法系统的英模,政法文化就会因缺乏感召力和凝聚力而支离松散。因此,在政法人员形象塑造过程中,要大力挖掘、树立一批模范、标兵等各类先进典型。在树立和发现典型时,首先要善于挖掘典型的“时代美,要使典型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能够概括代表政法队伍的时代潮流。其次,要提高捕捉典型的“群众美。政法工作是平凡的,我们在发现培养典型时要注意他们捕捉朴实无华的美,给人们以亲切
7、之感。再次,我们要注意保持和维护典型的“自然美。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确定典型,辩证真实地宣传塑造典型,以展示给人们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中的政法人员和政法群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我们树立和宣传政法人员典型的根本要求,也是人们乐于向典型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加强规章建设以立制。规章是政法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此我们在政法文化构建中要切实加以重视。一是要严格遵守?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度,用制度引导行为,强化服从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二是要进一步理顺工作程序,简化业务手续,拓宽文明效劳功能。当前,各级政法机关应该建立健全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日制度,面对面地倾听群众的意见,为群众
8、解决问题。各“窗口单位应该普遍设置便民留言台、便民椅、便民办事指南和方便群众咨询有关业务的便民 。对权力集中的热点部门和岗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权力分散、职能交叉的“隔离带,并实行轮岗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度,防范在先、堵漏在前。三是要继续健全和完善各项内外监督机制,突出重点,抓好纪律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增强政法文化建设的透明度和广阔公众的参与度,提升政法人员形象。 四、加强环境建设以立形。环境是政法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政法文化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影响某一政法群体和个体的文化背景。政法人员所处的周围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各种行为。如果把政法人员引向某一
9、方向,就必须使政法人员与环境间的关系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不是改变环境,就是让政法人员去适应环境。如果政法人员与环境经常处于不适应的状态,不仅影响他们的行为,而且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在政法文化构建中,要大力抓好环境的优化工作。一是优化礼仪环境,大力推行文明效劳用语;二是优化办公环境,要本着量入而出的原那么,美化、绿化、净化、优化各单位的内外环境;三是要营造政法文化环境气氛,各级政法机关在政法文化建设中要建立具有浓郁政治气息的政法文化环境。在大环境的感染下,广阔政法人员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公务员之家: 五、加强载体建设以立轨。政法文化需要有多种载体形式加
10、以表现、升华和融化。不管是哪一种文化,没有其相应的物质承当者,没有其特定的物化形态的东西作为载体,都无法存在和传播。因此,在政法文化构建过程中,要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并通过一些物化的行为“以物示意,加大政法文化的辐射力。一是以阵地为载体。要加紧建立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政法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政法英模纪念馆以及政法博物馆等设施和场地,这些设施和场地是政法文化建设的硬环境,缺少这些阵地,政法文化建设就会因失去硬件支持而不能进行。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类专题文艺晚会、体育竞赛、演讲比赛、合唱比赛以及美术、书法、摄影、手工艺品制作展览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使政法人员从中得到美
11、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人生的启迪和精神的升华。三是以新闻传媒为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传播媒体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紧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围绕政法人员文化建设的中心,在电台、报刊开辟政法人员宣传阵地,以超前的宣传思路、超众的报道常识,抓住热点和政法队伍中闪光点进行宣传,使政法行为文化、管理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得到政法人员和公众的广泛认同,使政法文化建设通过多种载体不断走向深化,并融入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建设之中。政法文化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不断建设、调整、完善和提高。要完成政法队伍由经验型、制度型管理向文化型管理的过渡和转变,需要各级政法机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因
12、地制宜找准切入点,全面组织实施。 总之,文化建设的主旨,在于培育特定的精神。政法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用先进文化熏陶干警,培育政法精神。文化建设的魅力,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政法精神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先进观念的引导,靠思想灌输;另一方面,有赖于客观存在的影响,靠环境熏染。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通过创造环境,营造气氛,把政法先进意识渗透到政法人员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扎实进行。政法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标志,不仅在于形成政法文化建设理论,更重要的是,这个理论要为广阔政法干警所接受,真正植根人心,达成共识,成为思想准那么、行为先导。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开展中逐步形成的,要靠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培养。所以,政法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保持力度,常抓不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