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读《萧相国世家》有感.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20311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读《萧相国世家》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年读《萧相国世家》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3年读《萧相国世家》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3年读《萧相国世家》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3年读《萧相国世家》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23年读《萧相国世家》有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萧相国世家有感 读萧相国世家有感 远客 初读毕萧相国世家便产生了疑问。凭什么萧何就能当第一功臣。刘邦为什么三番五次要替萧何说话,甚至不惜桡功臣。 太史公写萧相国,全篇论及萧何功绩处仅刘邦功狗功人说和鄂君万世功和一时功论两处,其余段落无非是在说他是如何稳定前方,怎样治理关中。和张良、曹参等人相比,萧何虽也为汉室江山立下汗马功绩,可也不至仅凭此就让刘邦意欲再度逆着其他功臣的意愿为其说话呀。翻检资料,与我有类似感受的还有曾国藩和近代学者李景星。曾国藩论此文道:萧相国之功,只从猎狗及鄂君两段指点,其余皆从没要紧处著笔。实事当有数十百案,概不铺写,文之所以高洁也。后人为之,当累数万言,不能休矣。李景星

2、那么说萧相国世家是一篇极整齐文字,亦是一篇极变化文字。极整齐尚好解,太史公此文没有项羽本纪中充盈的金刚怒目慷慨激昂,以及无可奈何之惋惜沉痛,更没有屈原贾谊列传中流淌的一唱三叹的同情理解,而是以时间为经,选取重要事例,以俭省之语描述。即便是妇孺皆知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之事,在本文中也仅以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一句交代完毕。那极变化又从何说起呢。我们且来看看太史公是如何运用他那如火纯情的春秋笔法来演绎第一功臣的传奇故事的。 既然是第一功臣,萧何立了哪些功呢。首先,举荐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和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具体事件记载于淮阴侯列传中。太史公将各篇汇为一个整体所以一事详于彼那么略于此,故不可将史记中

3、的篇目当作独立的篇章来理解。韩信一开始投奔项梁、项羽,一直不被重用,再投奔刘邦,先后也不过混了个门童、仓库保管员的职位,没有给他提供施展平生才华的舞台。萧何曾与韩信聊过几次天,觉得此乃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待与刘邦举荐之,结果心灰意冷的韩信跟着准备逃回老家的士兵一起溜了。已是汉王丞相萧何得知此事,亲自连夜追赶,终于追回韩信。刘邦起初觉得萧何乃小题大做,萧何解释道,如果大王野心仅限于关中,那么用不用韩信都无妨,但假设心图天下,除了韩信便没有谁能够与你共商大计的了。刘邦便听了萧何的话,还举行隆重的仪式封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定江山立了多少功,尽可参看淮阴侯列传,而他的功绩也得到了刘邦的赞许连百万之军

4、,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所以,具识人之明,向刘邦举荐韩信乃萧何之一大功绩。 其次,助刘邦稳定关中局势,保障前线粮草补给,这一点在萧相国世家中反复被申述。汉王二年,刘邦与诸侯军击楚时,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使得刘邦拥有稳定的前方和源源不断的物资、人员供应。战争的顺利展开固然需要有巧妙合理的战略部署,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军心,以及彪悍骁勇、以一当十的勇气。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草和人员的及时补给,就是有再好的战略部署,再有勇气又能有几分胜算呢。纵观古今中外战争史,以少胜多的战役终究是少数。在分封功臣之后的排位战上

5、,鄂君也是以此称萧何立下的乃万世功,曹参等人为一时功.再次,成就了沛公和汉王,这一点足见太史公的春秋笔法。且看原文中高祖为布衣高祖为亭长高祖起为沛公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从仅仅是称谓上的变化,这与萧何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刘邦是布衣起家,做亭长前也是个容易犯事儿的游侠儿.当时身为吏掾的萧何谙熟秦朝的刑法律例,借职务之便数以吏事护高祖.后来刘邦做了个小亭长,职位在萧何之下。在刘邦赴咸阳服徭役前,同事们一起为之践行,大家都给他钱三,独萧何给钱五.不久,陈胜、吴广起兵,刘邦在萧何、曹参的运作下代替原XX县区令成为当地的起义军领袖,是为沛公.走出XX县区,参加反秦大军,在时代的洪流中与猛浪搏击才有可能出

6、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等到入了咸阳城,诸将都是捡大户抢夺金银财宝,唯独萧何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有了这些文书资料,为日后攻城略地的战略部署,法律规章的制定,国家税务的征收依据等提供了珍贵资源。正是萧何这一藏,成就了汉王.与之相比,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面对秦王朝的暴政,谁都心中充满怨愤,可假设仅以怨愤报之的话,那也不过是逞匹夫之勇罢了。以称谓的变化表现世事的推进,是太史公之妙笔所在。 由上观之,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似是理所应当了。可为什么在排座次的时候,众功臣皆推曹参而高祖仍心系萧何呢。首先,萧何与高祖有旧交,又是同乡。这份情谊是从高祖还是布衣时开始的,不同于后来张良

7、、韩信等人的半路投奔。再者,汉王六年分封功臣,可以说主要是看战功的,是对前面七年的反秦起义和楚汉战争中诸将领功绩的总结,而在刘邦看来,排座次关系到后面国家的开展。汉室毕竟刚刚打下江山,尚未能说坐稳天下,一个国家的建设军事力量固然重要,但是经历长期征战,整个赤县神州一片百废待兴之貌。如何治国理政是更为棘手的问题。靠那些赫赫战功的武将。刘邦肯定不能放心,那运筹帷幄的张良呢。且不说他早年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替韩国复仇,最后项羽杀了韩王成以致其彻底断了恢复韩国的念想才铁下心来辅佐刘邦。他的智谋更多的还是表达在具体事务的决策,比方楚汉战争时要不要分封原来的六国诸将,再比方后来帮助吕后让刘盈坐稳了太子之位等

8、等。能主持大局,帮助建立国家的律例系统且目光长远,无出萧何之右者。故而刘邦心欲何第一.待鄂君语毕,刘邦不等大臣们反响,就肯定鄂君说得好,还益封何二千户以报答繇咸阳时萧何多送他的钱二也。 不过,这个第一功臣也不是好当的。萧何临终前,汉惠帝刘盈来看望他,并向其询问谁可继其相位。萧何答复的却是知臣莫如主五个字,防止正面答复刘盈的问题。年轻的皇帝有些急了,再不确定人选萧相国万一一口气接不上来了怎么办。只好再问曹参何如。萧何见皇帝如此说,便言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其谨慎程度可见一斑。而曹参与萧何在功臣排位战后关系就一直不好,但最终萧何放下私人恩怨向皇帝推荐曹参也印证了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 第二篇。读史记

9、萧相国世家有感文臣乎。武将乎。 读史记萧相国世家有感史记萧相国世家说的是萧何伴随汉高祖左右,为其效犬马之劳终其一生的故事。其中写到汉高祖为群臣排位次的细节,现在读来,让人有寒噤之感。经历过秦末的腥风血雨,又有楚汉的争锋对决,该是坐下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了。此时高祖认为“萧何功最盛,所食邑多,而一群武将却不买这个帐。仔细想来,曹参之流,身经百战,冲锋陷阵,要是没有曹参这样的干将,刘邦即使有一百个萧何也成不了大业。而萧何不曾有点点汗马之劳,只会舞文弄墨,凭什么他的功绩就会攀到曹参之流的头上呢。试想,如果在楚汉对决时,刘邦说出萧何功绩最大这样话,结局肯定很惨,不用说韩信这样的人立马会占到项羽那边,就连曹

10、参这样的亲信也会觉得靠不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调转马头了。现在不一样了,消灭了项羽,天下惟刘邦最大,一伙人不再是称兄道弟歃血为盟的关系了,高祖说的话不需要考虑那些武将们的感受了,他欢喜谁就是谁,他爱谁就是谁。武将们的命运似乎就是这样,在主子需要他们时,他们拼命冲杀,最后功遂建业已立之时,他们的功绩却被轻轻松松的抹去。每个朝代都在上演着这样的不幸,为什么。武将手握重兵,功高盖主,“大哥如果在论功行赏再给他们予很高的位置,难保哪天他们就给篡夺了,这招谁都得防着点。这手棋下得妙的人有刘邦,分封群臣时抬高文人地位,竭力贬低武将功绩,后来还通过吕后、萧何消灭韩信进一步铲除那群武将们的势力,汉景帝承刘邦衣钵

11、,连本族人都不放过,通过平定“七国之乱,让天下权利集中于皇室。赵匡胤也是一个忽悠武将的能手,他“杯酒释兵权,还把表情装得很无辜,在酒席间,成心愁眉不展状,石守信一看就是又怕又愁的,武将藏忧的问题一下子就给解决了。赵匡胤算温柔的,狠一点要算朱元璋了。朱元璋即位后,为了防止武将们功高震主,竟制造种种借口,向握有军政大权的元老重臣挥起了屠刀,胡惟庸、蓝玉等等开国功臣都不能幸免,最冤的是徐达,做得忠顺恭谨,让朱元璋找不出错误,还是免不了被赐死。高祖以猎人和猎狗来比喻文臣和武将的功绩关系,以萧何为人,武将们为狗固然不是对武将们的人格的侮辱,但是在这个比喻中武将们被极度的工具化却是不争的事实。高祖说萧何“

12、功不可忘也,难道曹参和韩信之流功可忘乎。说到底功可忘不可忘不是在于他们功绩之大小,而在于他们的功绩有没有必要被提及。这就涉及到了萧何之流之所以被重用的原因了。兵刃交接的战争中,萧何是个谋臣,是个副职。管理国家之时,他被刘邦扶正,究其竟,可能有一下原因:一,通过这一举动说明刘邦不信任武将们的态度,有此举动,武将们便也不敢肆意妄为了;二,通过这些文臣们的文墨功夫和律令制定到达限制武将的势力的目的,在很多时候,文字的力量并不比刀枪小。看看萧何的所为就知道,他真正的本领不大。刘邦是这样为萧何功最盛辩护的,首先他是个谋臣,“发踪指示,其次,他“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发踪指示是他本职工作,“举宗数十人皆随我

13、那是另有隐情的,是刘邦对萧何的胁迫,可见刘邦是为了捧红他而出其辞的。再后来排位次时,刘邦所举萧何功绩也未必多么光耀。刘邦所言萧何之功如“遣军补其处、“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萧何全关中以待陛下等功绩要是真与前线将士相比,又何足絮叨。可谓“欲加之功,何患无辞。 刘邦果真十分信任萧何之流的文臣吗。帝王对于臣子的信任从来只是处于将来利益需要,而不是过往功绩的惦记,如果谁以功绩自夸,这样的人总会被干得很惨的。刘邦当初在楚汉之争最为艰苦的时间里,他还屡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鲍生对萧何说:“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假设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说白了,就是刘邦

14、疑心萧何,屡次派人打探,而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一律,把自己家族的子孙昆弟都给派上疆场了。而后,汉立国后,刘邦一次一次地疑心萧何,萧何表现出了很好地孙子态度,为了保全自己,设计把韩信杀了,为了让刘邦放心,他把自己所有家产、资财都献出来分给军士,为了让刘邦对自己彻底无忧,他甚至做毁誉之事低价甚至赊借买地,一直到把自己搞臭为止。有时,你只能感慨,历史真是一幅充满小丑的图卷,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看看司马迁对萧何的评价就知道,这个人真的是没什么大本领“萧相国何於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奇节(没什么作为)。及汉兴,依日月(指刘邦)之末光。看萧相国世家的萧何第一中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的,刘邦为萧何“功最盛

15、正名,功绩评定后,接下来就是排位次的事情了。刘邦决定要压制武将的想法是铁了心的,但是又不好意思把自己意思说破,群臣也装傻,力推曹参位排第一。此时,一个姓鄂的人站出来,替刘邦把想说的话抖落出来,说萧何居功至伟,有万世之功,应该排在第一之类的云云,高祖二话没说,立马就说“善。这个人据说因为在关键时候揣摩了刘邦的心态,替他说了句话,被封为关内侯(很巧的事,这也似乎没什么本领的人,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仅只于此)。读到这个细节时,哑然一笑,佩服于关内侯和刘邦的配合之默契,也深感司马迁对历史的敏感程度。说到底,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君子小人,不管是想要赞誉还是毁誉,只要是想活着都不容易,尤其是为别人活着更难。人们总是要在舞台上刻画一下自己,在别人的舞台上大家都不得已 第三篇。史记萧相国世家读后感史记萧相国世家说的是萧何伴随汉高祖左右,为其效犬马之劳终其一生的故事。其中写到汉高祖为群臣排位次的细节,现在读来,让人有寒噤之感。经历过秦末的腥风血雨,又有楚汉的争锋对决,该是坐下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了。此时高祖认为“萧何功最盛,所食邑多,而一群武将却不买这个帐。仔细想来,曹参之流,身经百战,冲锋陷阵,要是没有曹参这样的干将,刘邦即使有一百个萧何也成不了大业。而萧何不曾有点点汗马之劳,只会舞文弄墨,凭什么他的功绩就会攀到曹参之流的头上呢。 试想,如果在楚汉对决时,刘邦说出萧何功绩最大这样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