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提升措施 1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概述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修养水源,在雨水充分的季节进行蓄水防涝,出现干旱时能够放水抗旱,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二是防风固沙,在森林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抵挡大风带来的负面作用,将风速降至最低,将气流较大的冲撞力划分为较小的涡流,使得风力逐渐减小,防止大风携带沙砾侵入而出现沙漠化;三是固碳制氧,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经过这个循环过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有助于净化空气;四是固土保肥,帮助土壤维持自身含有的营养物质,一旦出现较大的风雨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使得森林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物质;
2、五是对环境的净化和保护,在林业的开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态系统,有效保护了森林中的多种生物,树木经过自身一系列的作用将空气中的废气和废物进行了降解净化,自身分泌的汁液也具有杀菌和吸附粉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噪音污染,充分保证了林区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2。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开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林业建设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森林资源是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对林业建设进行指导,促进生态与环境和社会协调平衡开展。此外,还能够将林业的生态系统效劳作用不断扩大化,推动森林资源承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开展,不断推动扩大林业产业规模和开展空间,确
3、保对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完善丰富林业开展的内涵,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开展需求。 2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措施 2.1分类经营。在某些偏远山区的林业开展过程中,很多人对林业经营的认识尚不充分,不具备经济意识和生态意识,无法将投入与产出进行平衡协调,使得人工林经营和天然林经营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采取分类经营的措施之后,可以使得林业经济更加标准化和规模化,使得林业经济融入市场,解决公益林主体投入和收益的矛盾。以辽东地区为例,在实施分类经营之后,当地的林业分为了商品林和公益林,将局部天然林划分为公益林并禁止采伐,将人工林划分为商品林,在适当抚育之后进行采伐和运输3。 2.
4、2提高林业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以红松嫁接技术为例,红松是一种较为细腻轻柔的树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可以作为果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树龄一般为200300年,多者可达700年,在天然林中红松需要经过80年才能发育成熟,这种漫长的生长期为其发挥经济效益产生了阻碍,而运用红松嫁接技术后仅需要七八年就可以获得成熟的红松。另外,运用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还可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确保造林的成活率等,从而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获得丰硕的成果。 2.3优化配置林木资源。在建构一个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时,首先要
5、具备各种树木栽培的专业知识,了解各种植被之间的生态关系和生长情况。其次,人工林中不能只有树木,需要搭配灌木等植被形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群落,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建构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在此根底上确保单位面积获得可观的林木产量。例如,可在树木周围种植黄花菜和薯类植物,其不仅耐寒耐旱,而且根系较浅不会影响到树木吸收养分,通过复合种植到达了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2.4完善相关机制和标准。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一旦出现损害森林环境的情况就需要进行罚款,有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行为那么实施奖励,这种奖惩机制能够有效鼓励市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应推动建立林业生
6、态环境补偿的长效机制,并由横向逐渐往纵向深化开展,在政府的开展规划中增添生态环境的补偿工程,并对生态保护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建立对生态补偿机制的评估体系,通过该评估体系来对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价4。 3结语 近年来,我国林业开展面临着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和数量稀缺等问题,所以要通过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林业技术和分类经营等措施来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正确认识林业生态系统的开展状况,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林业开展理念,不断提高和创新科学技术和新兴林业技术,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 参考文献 1张传辉,伍健.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3(11):55-56. 2邱知.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提升途径探讨j.中国林业经济,2023(2):63-64. 3张华菊.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j.科技与企业,2023(5):71. 4李军超.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途径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23(6):56-59.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