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保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案 xx期间,是xx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xx城市开展也步入了攻坚阶段,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力已经成为制约xx城市持续开展的瓶颈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本市环境保护和建设持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的环境状况与广阔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建设生态型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仍有相当距离。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局部河流依然黑臭,主要空气质量指标明显劣于纽约、巴黎、首尔、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环境
2、污染治理的历史欠帐仍然较多,局部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xx面临的环境形势 xx时期是xx全面开展的“战略机遇期,为本市环境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契机。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搞好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保证。xx开展进入新时期,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为解决结构性污染和环境污染历史欠账起到了根底性作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xx时
3、期也是xx全面开展的“矛盾凸现期,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更加突出,环境与开展矛盾突显。xx经济开展将要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生产规模将不断扩大,人口规模继续增加,致使xx面临的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充分认识本市环境保护的根底性、战略性,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环保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 三、根本原那么 多还旧帐,不欠新帐。全面推进环境根底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开发活动做到环境根底设施先行,努力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排放强度,削减排污总量,实现增产减污。 以人为本,环境优先。转变城市开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
4、式,大力开展循环经济,转变污染治理思路,推进清洁生产和源头防治;坚持节约开展、平安开展、清洁开展,以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开展。 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健全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制造者回收、得益者补偿的环境经济体系,完善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增强政府环境治理和管理能力。 突出重点,确保实效。正视当前环境状况和未来环境形势,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滚动推进环保三年行动方案,分阶段解决重点区域、重大环境问题,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不断稳固、扩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成效。 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三
5、个并举,即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并举,更加突出源头预防;根底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完善并举,更加强化机制创新;中心XX县区与XX县区并举,更加注重XX县区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三个结合:即全市统筹与以块为主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三重三评:即在全面推进中重治本,综合治理中重机制,资金投入上重实效;环境保护成效让市民评判,社会评价,科学数据评定。 四、保障措施 一、制度创新,完善环保体制机制 (一)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环境监管新机制 1、健全环境监管体制,理顺职责分工。健全“政府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强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6、的推进机制,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提升环境监管实效。 2、建设“三监联动平台,加强监管力度。协同监测、监察、监管部门,完善环境污染源监管工作会商制度,坚持监测为执法效劳、执法为管理效劳的原那么,及时沟通情况、发现问题、商议对策,以监测数据为根底、以现场监察为重点,以严格执法为手段努力构建“三监联动平台,不断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3、完善强制淘汰制度,强化限期治理。根据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制订和调整强制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目录。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施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采取限产、限排措施。对逾期未治理或者未到达治理要求的排污企业依法严肃查处。对污染物
7、排放严重超标、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或者严重超过总量控制要求,且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环保劣势企业,以及与区域功能定位严重不符合,污染排放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单位,责令停业和关闭。 (二)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实行环境保护政绩考核 1、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度。坚持和完善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按照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对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建立环境保护问责制。加强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检查,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并把区(县)交界断面水质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基层环保工作,中心城推进网格化管理,XX
8、县区完善乡镇、街道环境管理责任体系。 2、建立环保绩效信息发布制度。把节能降耗、污染物排放纳入经济社会开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每年公布全市、各区县和主要行业的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优创先活动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充分表达环境保护作为根本国策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完善环保投入机制,建立环境税费政策 1、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将环境保护投入纳入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并逐年增加,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值保持在3%。加大政府在环境根底设施、农村环保、水源地保护和环境监管能力等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各项环保重大建设工程纳入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工程方案。强化对环
9、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绩效和工程后续管理,提高财政性环保资金的投资效益。 2、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开拓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投入环境保护和建设,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境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污染者付费机制,表达治污责任,降低治污本钱,全面实施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收费制度,研究制定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以及对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征收超标排污费的相关政策,逐步加大排污收费力度。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工程招投标制度,通过政府购置效劳和企业委托污染治理等方式,加快推进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市场化进程,推行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化运营,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
10、染治理和设施运行。 3、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税费政策。制定实施有利于环保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友好、资源综合利用、废物回收、清洁能源、脱硫电厂等企业、工艺、设备和产品给予财政扶持等政策优惠。健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生态敏感区域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机制,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排污权交易以及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二、法规建设,加强执法监管和污染预防 (一)加强地方法规建设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按法定程序加快地方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法规体系,有效解决“违法本钱低、守法本钱高的问题,形成以xx市环境保护条
11、例为核心,相关法规、规章相配套的地方环保法规框架。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定xx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制定xx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相关方法,明确总量目标、总量统计制度、污染行业总量控制规定和工艺能耗限定、总量分配机制等内容,全面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做好机动车污染防治、医疗废物污染防治、辐射污染防治、工业区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立法准备工作。积极推进促进循环经济、自然生态保护、化学品环境管理、生物平安管理、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等立法工程的研究工作。制定xx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操作标准,标准行政执法行为。 (二)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 加强技术法规类环境标准建设,使环境质量标准成为环境管理战略目
12、标的核心,使污染物排放标准成为环境监督执法的有力手段。加强技术支持性环境标准建设,推进环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大力推进绿色环保产品类环境标准建设,促进环保产业开展。 进一步完善xx重点工业行业节能、节水标准,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研究制定一批在执法过程中急需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标准,加强技术标准、规程研究制定工作。制定钢铁、化工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生态修复、生态化污水处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生态村创立、农业生产最正确实用技术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等技术标准与技术标准。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和标准方法研究,推进土壤、地下水监测指
13、标体系和标准方法的研究。 (三)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 1、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专项执法行动,加大企业环境监督力度,杜绝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对违反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的污染工程,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三同时、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偷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污染饮用水源等环境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打击。 2、突出污染预防,加强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积极探索政策环评,大力推进规划环评,努力从决策的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对未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的规划,规划审批部门不予审批规划。严格履行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
14、价管理程序,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污染治理、达标排放等方面严格审批工程环评文件。对没有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的保存工业区暂停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环评审批。对重大环境工程工程,要实行环境评估和后评估制度,确保提高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加强对建设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现场检查和监督管理,探索环境监理制度,确保建设工程得到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严格履行建设工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管理程序,切实把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关。 3、控制污染排放,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并落实到排污单位,并将削减污染物的责任落实到各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总量超过控制目标的区域或行业,应限期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15、并严格控制增加污染的新建工程。 4、加强排放管理,完善排污申报和许可制度。对污染源排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推行排污申报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完成对重点污染源的发证工作,继续削减排污总量,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对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的局部行业的企业,从严发放排污许可证。 (四)强化环境监管能力 1、加强执法监管,标准执法行为。提高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装备水平,强化环境执法手段,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切实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环境司法,对难以落实到位、拒不履行环境行政处分决定的行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横向联动,推动环境保护执法工作。 2、完善应急体系,提升应急能力。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防范体系与预警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加强应急监测和处理设施装备,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中心,全面提高突发环境事故的应对能力。建立世博会期间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对崇明生态岛、世博会、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等重点敏感地区强化环境监管,有方案、分阶段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测与评价。 三、科技引领,强化环境管理支撑能力 (一)开展环境科技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