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特殊重视劳动对教育的作用,他说:“儿童的才智在他的手指尖上,“没有儿童的劳动的幸福,就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育高素养的制造性的劳动者,要让走进的社会的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劳动的幸福。 我们的教育是面对将来的,将来的孩子就要面对现实,而现实确定不仅仅是练习题、考试、分数,他要生活、工作,要制造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这些都离不开劳动,不管是脑力的还是体力的。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能胜任工作、幸福生活,就要让他们能够乐观地参与劳动,就需要他们有勤奋、努力、创新的品质,这就需要在他的童年时期打下良好的根底。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怎么劳动、怎么制造,让孩子从小就知
2、道劳动是荣耀的,让孩子从小就爱上劳动。 但是,苏老并没有把繁重的体力劳动作为劳动的主要形式和目标,而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和制造才是主要目的。他说:“紧急的体力劳动从来就不是目标,而只是实现既定竭力的手段。思考是主要的。但双手也不是消极的执行者。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劳动从教学和教育中分别开来,劳动就是教学,劳动就是教育,劳动是智力进展和道德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正是如此,儿童由于在劳动中不仅付出了汗水,也付出了思考,不仅收获着制造,也收获着对自己的力量的生疏。这样,孩子才会从劳动中感到劳动的欢快,才会感到劳动带给他的傲慢感、自尊心、尊严感,才会爱上劳动,才能“全神贯注地沉迷于一种困难而感动人心的劳动,这是一种最大的自我教育的力量。 在我们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劳动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家庭,原来是现代社会孩子能参与劳动的屈指可数的场所之一,但这里的家务也根本上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承包了,由于他们怕脏了孩子、怕累孩子、怕铺张了孩子的学习时间。结果,等孩子上高校了才觉察他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知道剪刀是干什么的,不知道纽扣掉了怎么办 没有劳动,我们的孩子的生活才单调乏味;没有劳动,我们培育出的人才“跛脚、才“残疾;没有劳动,我们的教育才不完整、才布满了缺憾。 把劳动还给孩子,让孩子的生命更饱满;把劳动还给教育,让教育出来的人们的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