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家书屋问题对策 论文提要“农家书屋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级重大公共文化效劳五大工程之一,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长效开展入手,对苏北地区农家书屋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对当前的农家书屋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探索思考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级重大公共文化效劳五大工程之一,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保障农民群众根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曾进行过有关调查,相比从前苏北农村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开展,但苏北农村的文化生活仍然很贪乏、单调,
2、文化消费偏低,文化品位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聚众喝酒甚至赌博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之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将图书等文化资源不断送到农村,推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开展,从而使农民的文化需求从过去单纯的“求乐,转变为广泛的“求知、求富、求乐,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效劳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协调开展,为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积极奉献。 一、整合资源,多渠道共建“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面向农村基层、效劳广阔农民的公益性文化建设工程。建一个农家书屋需投入2万元,我们全县共有318个行政村,共需投入636万元,这项投入对于经济根底薄弱的
3、苏北地区压力很大,仅靠省、市的扶持又显得捉襟见肘。在我县的农家书屋建设中,我们因地制宜,通过自有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各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捐助,采取上面赠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挂点单位投入一点,乡村弥补一点“四个一点的方法,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我们还与文化科技中心户的创立相结合,以文化科技户为依托,进行有效调配和完善,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的综合效应。202223年我们灌云自建农家书屋12个,争取省市援建农家书屋2023个,202223年上半年我们自建了农家书屋22个,为推动苏北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4、。 二、加强指导,标准化管理“农家书屋 在扎实推进我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结合我县经济根底薄弱的实际,我们在建设的策略上,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那么。202223年,我们选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一定硬件根底的2023个行政村,以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依托村委会、文化科技中心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必要的投入,利用现有设施,普遍推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借助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指导作用,建立“农家书屋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规定各书屋做到“三有,即:有人管事,明确专兼职的书屋管理员;有章可循,建立了图书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并做到制度上墙;有据可查,完
5、善了图书分类目录及财产登记、图书借阅登记、缺书登记等,根据“三有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全程跟踪督查,如发现不到位之处,及时通知整改或撤换,确保书屋正常运行。 三、创新思路,全方位打造“农家书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设只具图书借还功能的“农家书屋显然已不能满足广阔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和知识信息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有利于农家书屋开展的新路子。要着眼未来,充分运用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共建“农家书屋综合性功能,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信息中心的阵地作用,“一室多用,使农民从中获得各方面的收益。 1、紧扣农民需求,增设讲座功能。“农家书屋在
6、农村承担着文化交流、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农家书屋可采用现场与视频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广阔农民的各种需求,有选择性地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使广阔农民能接受到高质量的知识信息效劳,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致富能力。 2、围绕科技致富,加强教育培训。“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教育阵地,建立教育培训功能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由于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我国农村还比较落后,“农家书屋可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人才资源优势举办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开展办公自动化、网络查询与浏览、网页制作等根底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为广阔农民查阅信息、扩大视野提供条件。 3、利用展览平台,铺设致富之路。展览
7、是较为直观的一种宣传形式,广阔农民可以通过其丰富的内容、精美的画面学习和认识新的事物、新的知识,展览内容结合当地的经济特点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到知识效劳与经济宣传相结合,如举办民俗文化、科技兴农等专题展览,使之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中转站、农民致富的加油站。在特定时期还要结合当前形势和政府的需求来举办相关展览,为当地的“三个文明建设效劳。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个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引导农民奔康致富的富民工程,不能搞成走过场、一阵风工程。故我们坚持用年审制来促使“农家书屋的常建常新,坚持“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那么,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科技中心户、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文化设施,扩大“农家书屋的效能作用。将农业、科技、计生、电信等送下乡的设备一起纳入到“农家书屋中,实现共享共建、资源互补,并积极探索用“再生制来解决农家书屋持久性开展问题,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出版物经营业务,使“农家书屋由完全依赖“输血到实现自身“造血的转变。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