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创新中加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建设 一、一个严苛的现实命题:职工群众人心向背关系 到工会组织存在的必然性在长期的工会工作实践中,一些工会组织在认真反思工会与职工群众相互关系的现状时,提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命题,即“工会组织能否吸引和凝聚职工问题。这一命题深刻揭示了工会与职工之间的联系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存在着时刻发生断裂的可能性,直接关系到工会能否真正成为联系党与职工群众桥梁纽带,能否始终保证党与职工之间血肉联系的重大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得到稳固、党的阶级根底和群众根底能否实现稳固的重大政治原那么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工会存在的合理性,工会开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工会的社会形象
2、。 1.中国工会组织面临的最大危险在于脱离职工群众 中国工会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组织具有的鲜明阶级性和广泛民主性,决定了工会组织的根本定位,决定了工会的组织原那么和活动方式。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能否加强党与工人阶级的血肉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工会工作实现的。1中国工会组织的阶级性和群众性的高度统一,不仅决定了工会全部工作及活动的目的性,而且也决定了中国工会鲜明的政治属性。工会组织如何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团结和发动职工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而奉献力量,是工会组织必须时刻牢记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现实中,一些工会组织存在比较严重的
3、脱离职工群众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或者以行政方式开展工作,背离了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原那么而得不到职工的认同;或者高居于职工群众之上,不熟悉、不了解和不关心职工群众的各种反映、各种现实需求和利益诉求,作风急躁,工作不踏实,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过程中,要么缺位,要么错位,要么越位,就是不在正确的位置上,因而得不到职工群众的信任。工会脱离职工群众的主要症结在于,一些工会组织开展工作与职工群众的现实需求或利益诉求相去甚远,职工十分关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尽管工会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许多活动,仍然得不到职工的认可。因此,加强工会凝聚力建设应以职工的需求、利益诉求为逻辑起点,要求工会干部大兴调查之风
4、,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效劳职工在基层活动,增强同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以保证工会维权的客观性;工会应以贯彻落实工会维权观为根本方式,在维权方面,树立辩证维权观念,根据职工不同的利益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维权。基于上述论述,各级工会组织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开展道路过程中,应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工会自身改革,应按照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坚决摒弃行政化倾向,高扬工会的群众化旗帜,加强民主化建设,并将其融入工会组织凝聚力建设之中,竭尽全力搞好这一工程建设。 2.导致一些工会组织名存实亡的根本原因 现实中,一些工会组织因不作为而徒具其名,彻底失去职工的信任;一些工会因违背了党的群众路线,因而
5、严重脱离职工群众;一些工会受控于企业行政,成为名符其实的行政附庸、老板的代言人,失去了维护职工权益的代表性与合法性。这些失去凝聚力的工会组织,有一个共同特征,要么不作为,要么所开展的活动严重偏离维护职工、效劳职工、满足职工多元化诉求的方向。虽然这种工会的组织形式依然存在,但只是名义上的工会组织,工会的本质规定及其内涵早已消失殆尽,成为形式上的工会、“空壳工会,而不起任何作用。在加强工会凝聚力建设过程中,应针对上述现象进行组织上的整顿,提出凝聚力建设的目标、内容、路径选择的同时,有必要明确影响工会凝聚力建设的离心力因素。笔者认为,所谓离心力因素,是相对于工会组织凝聚力而言的,是作为凝聚力对立面的
6、负面因素。凝聚力同离心力作为一对矛盾,始终存在于工会工作之中,并伴随工会工作不同状况而此消彼长。这一对矛盾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是推开工会工作开展的内在动力。在加强工会凝聚力建设过程中,工会干部必须明确离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消除离心力的影响,提高工会的凝聚力。根据调研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影响工会凝聚力的因素,虽然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的、能够对工会工作全局造成影响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工会缺位衡量工会工作的一个客观尺度是职工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工会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就是工会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向。如果工会工作不能有效维护职
7、工的利益,不能满足职工的愿望,那么就形成了工会缺位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工会组织“缺位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非公企业没有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成立工会组织,使劳动者维权面临“无组织无依靠的境地;而那些成立了工会的企业,也往往因为企业领导对工会主席等要职的“把持而导致工会代表的主体性缺失。对公有制企业而言,工会也尚未改变作为行政附属的地位,一些被纳入企业领导层的工会主席为了保住自己的待遇而不敢为职工说话。2在一些企业停工事件中,由于工会缺位,职工的利益诉求无法找到正确表达的渠道,致使劳动关系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化,不仅造成一定的社会震荡,而且工会组织在职工心里形象和社会形象一落千丈。实践证明,来自
8、于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不信任感,是对工会的最大损害。(2)工会错位毋庸讳言,一些工会组织,在其开展工作过程中确实存在颇为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其后果直接导致工会工作不被职工认可,在工会与职工之间形成一道高高的藩篱,阻隔了两者之间本应密切的联系。造成工会行政化的主要因素是“官本位观念在作祟,导致工会工作按照行政工作的程序去做。具体表现为工会干部愿意听汇报,而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工会行政化倾向是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大敌。所谓行政化倾向是指工会组织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严重背离了作为职工群众组织的根本属性,按照行政部门的模式开展工作,其直接后果就是割断了工会与职工之间的有机
9、联系,其本质可以归结为工会组织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的严重错位。无论是出于企业内部领导干预的行政化,还是出于政府干预的行政化,都从根本上使工会偏离了原本的职能定位,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表达和维护。3(3)工会越位工会越位常常表现为工会工作超越了自己的范围,也就是一些工会干部形象描述的一种现象:工会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比方,一些工会除了开展正常工作以外,还要管方案生育、招商引资等工作。工会工作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应当聚精会神地搞好属于工会应该做的工作,对此,有的工会干部提出,工会应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面对职工正确的要求、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工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10、原那么,但凡属于工会本职工作,必须坚持做好,以满足职工群众的需要。 3.工会工作背离职工意愿的严重后果 当代职工的自我意识在不断提高,包括自我维权意识的觉醒、自我开展意识的萌发和自我选择意识的清晰。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完成替代老一代农民工,成为新型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之时,也就意味着劳动关系主体之一劳动者自身发生了质的变化。职工在自我意识支配下,其行为上的自主性、选择上的决断性都在不断地昭示:工会组织作为理论上的职工利益维护者和代表者,如果因条件的限制或者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代表职工权益或者无法表达职工诉求的时候,职工群众就会义无反顾地抛弃工会组织,另寻维权的其它门径。这一点,已经过无数事实的证明
11、。如果工会被职工所抛弃,将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这是职工队伍发生质变后向工会组织形成的倒逼机制,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应在思想意识上,重新认识职工群体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向工会提出的严重挑战。 二、工会组织凝聚力:来自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信任感与归属感 任何一个组织,其凝聚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一组织的生存与开展,这种关切来源于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范围和认同程度。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凝聚力的形成,与自身在实践中的具体作为具有直接关系;其凝聚力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工会的社会形象,而且直接影响职工利益的实现。 1.关于工会组织凝聚力的界定 工会组织凝聚力是指工会组织在维护和效劳职工群众
12、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吸引力。其核心是职工群众如何认识工会,工会怎样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同。工会凝聚力还可以从工会与职工双方的利益关系进行界定。笔者认为:工会与职工之间,本质上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即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之间形成的权益维护要求及其实现的一种利益关系。工会的代表性和维护职能都是由这种利益关系所决定的。职工参加工会组织的动机,是期望工会维护其利益,这种期望及其满足所形成的关系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对于工会而言,其利益的实现是通过自身职能的履行,在维护职工利益的同时,自身存在和开展也被赋予了合理性,其组织价值目标也得到实现。但是,这种利益关系经常被工会开展的各种活动所遮掩,被工会理论上和相关法律上
13、所承诺的“应当所包裹。正是这种利益关系的实现与否,才使这种关系变成理论上的清晰和实践上的复杂。当这一链条联系紧密之时,工会在职工心目中就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当这一链条某一环节的联系不紧密甚至断裂之时,工会在职工心目中所谓的凝聚力将会荡然无存。从理论上建立工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首先取决于实践上的真实联系,这种关系对于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它关系到职工权益的实现,也关系到工会组织存在的合理性。所谓工会凝聚力,是指工会与职工双方客观存在的利益关系得到满足,从而使职工产生对工会组织的信任感、依赖感和归属感。我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置身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会组织,由此决定了我国工会组织凝聚力的内涵和外延与
14、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会具有原那么的区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会组织,作为社会压力集团,其社会职能单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为雇佣工人争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如西方国家广泛实行的“三方机制、“共决制等。由于工会组织多元化,各种主张和斗争策略不统一,在劳资矛盾和缓的情势下,这种分散的组织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会的号召力、团结力和组织凝聚力,导致会员入会率不断降低。多年来,西方国家工会会员大量流失。比方法国工会的组织率甚至下降了65%以上(1985年与1995年比较),英国下降了近50%,美国下降了近40%。加拿大2022年工会的组织率比1990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4会员的减少严重削弱了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地位和
15、影响力,工会不得不通过妥协和退让换取局部福利和就业保障。多年来西方国家工人罢工的规模、次数和人数都在减少。中国工会同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具有本质的不同。首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中国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其次,中国工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平等合作关系,能够争取党和政府及各级行政的各种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为职工效劳。再次,以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中国唯一的工会组织,不仅可以使工会组织的力量更加集中,可以聚精会神地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全心全意地效劳于职工,还可以集中全力引领职工为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凝聚力也可以视为向心力,它是建立在会员对组织积极认同、高度信赖根底上的
16、。凝聚力在现实中更多地表现为工会会员及职工群众对工会的一种深厚的信任感、依赖感和归属感,因此凝聚力又表达为会员群众对工会组织的情感方式,是在两者之间利益交往中形成的情感方式。 2.工会凝聚力的形成是工会与职工群众之间利益关系的实现 从上述对工会凝聚力的界定说明,工会凝聚力涵盖了工会工作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因此要全面认识工会凝聚力,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工会凝聚力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工会工作方向同职工的利益取向上的高度一致性,亦即工会工作的客观出发点一定要同职工的各种根本要求和利益诉求相互契合,通过工会的积极作为,不断满足职工的需要。这样就构成了工会组织同职工群众之间紧密联系的逻辑链条和利益关系。关于这一重关系,理论界没有明确提出来,至少没有进行过有益的探讨。笔者认为,在研究工会组织凝聚力问题时,工会同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不能回避的,也不可能刻意回避。一是这重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