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谈语文“长文短教”法.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23450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谈语文“长文短教”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浅谈语文“长文短教”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浅谈语文“长文短教”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语文浅谈语文“长文短教长文短教”法法 张玉纯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文篇幅较长,课时又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弄不好会把一篇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教学效果又事倍功半。怎么处理呢?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觉得“长文短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端,抓住重点,突出难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既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简单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长文短教”法。关键词:语文教学;设问;逆向思维 一、解题抓纲,纲举目张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题目是文章的

2、眼睛。在长文教学时可以透过文章的题目窥探文章的主旨,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执教过程中,从题目入手,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思路,抓住思路就抓住了文章的纲,由此就可以轻松而熟练地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抓住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纲,这样就能纲举目张。二、抓住重点,巧设问题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有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只要抓住了重点内容,通过巧妙设计的问题来拓展全篇,就容易很好地、迅速地、整体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时对文章不予全面分析,细致讲解,“疑为思之始、思之端”。精心设计问题,把作者的思路

3、作为设计问题的线索,使学生的思考解疑与作者的创作思路合拍,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真正做到长文短教。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以十分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没有文采,比较平淡。这正是理解本文的一个难点,解开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思维就能豁然开朗。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没有文采的文章,也可以是好文章;有文采的并不一定是好文章。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语言比较质朴,没有运用太多的修辞手法,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抒情性很强的句子,但这并不影响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4、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中。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语言和文章的内容十分契合。文章的内容是表达母亲去世后儿子对母亲的怀念,而且母亲又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如果运用文采浓烈的语言并不很得体。另一方面,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把自己心头对母亲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抒发出来,自然成文,无心于语言的考究。可以设想,这篇文章如果换一种文采斐然、抒情性很强的语言,或许远远没有这样的感人效果。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平白如话的语言,却把一个儿子在失去

5、母亲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感人的。这正是这篇散文的语言魅力所在。教师在教学长文时应抓住重点和难点,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答疑解惑,这样既让学生把握重点又解开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三、中间切入,上挂下连 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作者往往巧妙地运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或一些反复出现的“文眼”的关键词语。它们是文章中前后紧密连接的纽带,不但能把文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基本上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可以从过渡、词语入手,上挂下连,展开分析。如:孔乙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6、“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便也这么过。”教学时可从这个过渡段切入。孔乙己是怎样的让人快活?他所做的事为什么使人感到快活?接下来围绕“可是没有他,别人便也这么过”一句展开讨论。还要注意到文中反复出现的具有一定表达作用的词语。文中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在每一层描述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致形成一种节奏。让同学以“笑”为话题进行讨论,理解“笑”在这篇小说中显示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范进中举时,要求学生找出“我中了,我中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有何作用?通过上挂下连,展开分析,将孔乙己和范进联系起来,提出问

7、题:同是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为何下场不同?放飞学生个性,激起学生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四、篇末切入,逆向思维 有些长文教学可以从篇末切入。文章的结尾常常设下悬念,激起读者的思考。教学时可以从篇末入手,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进行教学。如:孔乙己一文,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引导学生思考“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孔乙己是活着?还是真的死了?逆向提问,激发兴趣,然后讲析他所处的社会背景,追溯社会根源,让学生对课文的分析更深刻,对所揭示的社会意义理解得更透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长文短教的方法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各种教法是相互渗透的。不同的文章可用不同的教法,一篇课文也可采用多种教法。对于长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激活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