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关系荣祉翔 鄞綿鸿互联网的开展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也是一样。互联网浪潮的到来,为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结合模式,即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开放包容的特点,有利于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體系,为实体经济的开展培育新的动力,满足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开展要求。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效劳模式。它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用以满足人们的金融需求。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通讯技术的突破,它打破了金融效劳在时间,空间和渠道的限制,促进了金融行业多渠道,跨时空的开展。荣祉翔2023通过理论分析指出,
2、互联网金融兼具互联网属性和金融属性,也同时表现出深化和增量的开展特点。它不仅在传统业务领域与商业银行相互作用,深化金融改革,倒逼商业银行的创新与进步;更是利用强大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开展蓝海战略,开辟了长尾客户群体等全新的市场空间。互联网金融已经连续五年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蓬勃开展既为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创新开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客户群体,业务范围,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冲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暂时无法脱离商业银行而独立开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多个领域对商业银行产生替代、颠覆之势。考虑到商业银行对于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也发挥着不可替
3、代的作用,因此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关系的探讨十分重要。中国许多学者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主要可以分为三大观点。一、颠覆论颠覆论支持者的主要观点是互联网金融的开展模式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代表人物有谢平,邹传伟,宫晓林等。谢平,邹传伟2023从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方面讨论了互联网金融相比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认为互联网金融将会对传统金融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宫晓林2023指出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可靠的结算和支付效劳,将会对传统银行业务形成替代。二、补充论补充论支持者的主要观点是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并非独立于传统金融业,而是对商业银行开展短板的弥补。代表人物有朱晋川,王
4、国刚和陈龙等。朱晋川2023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得出网银支付和网民消费投资并未显著影响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因此,他认为互联网金融目前并未显著改变金融供需主体的投资习惯。王国刚2023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开展的内在机理,认为互联网金融目前还局限于金融体系中的一些辅助性金融业务。蚂蚁金融效劳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2023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定位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可以利用渠道优势更好地为长尾用户提供效劳,因此与传统商业银行是补充关系。三、竞合论竞合论的支持者认为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由互联网金融或商业银行主导,而是在竞争中合作,共同开展。张钰、封司贤2023认为互联网金融很难从根本上替代传统商
5、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开展的最优模式是找准自身定位,与银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彭迪云、李阳2023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的分析,提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他们认为两者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带有良性竞争的共生开展。卫文涛2023从系统单元,共生要素,组织模式等方面分析证明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现有的定性分析类文献大多从单一的静态视角来讨论两者的关系,定量分析类文献也主要集中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但是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开展时间较短,数据统计不够完善,因此,单纯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对未来开展的借鉴作用缺乏。此外,随着监管环境、社会环境的优化,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不断取得新
6、的开展,而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调整以更好地应对,因此,两者是动态的博弈关系。单一角度的静态模型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两者关系的演化。而荣祉翔2023认为,两者的关系既不是颠覆,也不是补充。两者关系的演化属于新旧产业交替时市场重新分配的过程。当然,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无法防止利益的冲突,但冲突并不会长久持续。因为互联网金融在技术,渠道和数据方面的创新,两者在目标市场和效劳客户上会有所差异。长期而言,两者会选择合作共生的开展模式。荣祉翔2023从金融业务的角度,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关系演化的三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摩擦阶段。互联网金融打破了金融抑制的局面,为满足人们的根本金融需求提供了全新、高效的解决方案
7、。互联网金融能够以更低的本钱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效劳,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开展迅速。而茁壮成长的过程中,也无法防止与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领域发生摩擦。两者的摩擦与竞争加速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有效减少了资金匹配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资金流动效率。第二阶段是互斥阶段。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开展不仅深化了传统金融业务与客户群体,也开拓了金融效劳市场的领域和边界。由于两者有着不同的效劳理念和运营技术,受比拟优势的驱使,两者的目标客户市场将逐渐别离。而市场细分有助于两者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效劳,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第三阶段是合作共生阶段。随着两者的开展,两者的优势互补,相互依靠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和系统整体性效益。
8、因此,两者的竞争是非零和博弈。互联网金融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效劳领域的短板,而商业银行也吸取借鉴了互联网金融的思维与技术。两者的有效合作不仅降低了金融效劳的门槛,扩展了金融效劳的边界,也调动了普通百姓参与金融效劳的积极性,为经济增长培育了新的强劲动力。长期而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演化格局,受市场开展,法律监管等影响。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可以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的合作,两者的健康开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开展的催化剂,助力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更好地效劳更多的客户。参考文献1荣祉翔.202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FINANCE AND COMMERCIAL BANKING IN CHINA D.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士学位论文.2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 EB/OL.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23, 12 : 11-22.4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实务,20235 : 86-88.5朱晋川.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23-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