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析无功补偿的问题.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23792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析无功补偿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浅析无功补偿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浅析无功补偿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有关无功补偿的问题【】电力负荷的特点是经常变化的,不但按小时变、按日变,而且按周变,按年变,同时负荷又是以天为单位不断起伏的,具有较大的周期性,负荷变化是连续的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跃变,但电力负荷对季节、温度、天气等是敏感的,不同的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对负荷造成明显的影响。电网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稳定的根本条件,由于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发、供、用呈现强烈的分散性,無功功率只有在分层、分区,分散合理平衡的根底上,才能实现电网电压的合理分布和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无功补偿就是无功功率人工补偿,以提高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电力系统和电网中的无功补偿装置对于降低本钱、降低线损以及提高

2、效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无功补偿问题。【关键词】电力系统 无功补偿 补偿方法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局部属于感性负荷,这些感性负载在实际运行中,都需要向电源索取滞后无功,实现能量的转换,带动设备做功。为了补偿这局部滞后的消耗,比较普遍的方法是电容器并联补偿方式。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无功负担。由于减少了电网电源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1.无功功率的意义无功功率对供电系统合负荷的运行都是十分重要的。电力系统网络元件的阻抗主要是

3、感性负载。因此,为了输送有功功率,就要求送电端有一相位差,这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可以实现。而为了输送无功功率,那么要求两端电压有一幅值差,这只能在很窄的范围内实现。不仅大多网络元件消耗无功功率,大多数负载也需要消耗无功功率。网络元件和负载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必须从网络中某个地方获得。显然,这些无功功率如果都要由发电机提供并经过长距离传送是不合理的,通常也是不可能的。合理的方法就是在需要消耗无功功率的地方产生无功功率。2.无功功率补偿方法电力系统中功率主要有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三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角为功率因数角,它的余弦(cos)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co

4、s=P/S称作功率因数。 由功率三角形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有功功率下,用电企业功率因数cos越小,那么所需的无功功率越大。如果无功功率不是由电容器提供,那么必须由输电系统供给,为满足用电的要求,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容量需增大。这样,不仅增加供电投资、降低设备利用率,也将增加线路损耗。为此,国家供用电规那么规定:无功电力应就地平衡,用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因数的根底上,设计和装置无功补偿设备,并做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防止无功倒送。还规定用户的功率因数应到达相应的标准,否那么供电部门可以拒绝供电。因此,无论对供电部门还是用电部门,对无功功率进行自动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防止无功倒送,从而

5、节约电能,提高运行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功补偿的根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2.1提高功率因数如图2所示,由图示可以看出,在有功功率P一定的前提下,无功功率补偿以后(补偿量Qc=Q1-Q2),功率因数角由1减小到2,那么cos2cos1提高了功率因数。2.2降低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三相电路中,当功率因数cos提高以后,线路中功率损耗大大下降。由于进行了无功补偿,可使补偿点以前的线路中通过的无功电流减小,从而使线路的供电

6、能力增加,减小损耗。2.3改善电压质量线路中电压损失U的计算公式 由上式可见,当线路中,无功功率Q减小以后,电压损失U也就减小了。2.4提高设备出力如图3所示,由于有功功率P=Scos,当供电设备的视在功率S一定时,如果功率因数cos提高,即功率因数角由1到2,那么设备可以提供的有功功率P也随之增大到P+P,可见,当增加了无功补偿装置以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有功设备的出力而不需要增加供电设备的视在功率,从而提高了供电设备的带负载能力。3. 结束语无功补偿涉及到电网输出母线、变电所、用户母线及各种电气设备,最常用的无功补偿装置为电容器,而在无功补偿时又要同时考虑设备以及技术方面的各种问题,正确解决好投入本钱与最正确方案之间的关系,实现系统最经济合理的运行方案,创造更高的企业效益。参考文献:1袁中凡. 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2王梅义,吴竞昌,蒙定中.大电网技术(第2版)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5.3刘介才. 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出版社 ,2022作者简介:陈菊华(1971),女,机电一体化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控制方面教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