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沉浸式出版对良性社会共识建构的功用及实现路径谭志红【】沉浸式出版能让人处于“身入场景与“身心俱化的交互式接受状态。在塑造良性社会共识已成为新闻出版业主要任务的当下,该出版方式能够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活动及重大活动、重大题材、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有规划的“真实性影像再现,其良好的传播效果对弥合社会共识裂痕及建构良性社会共识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沉浸式出版;社会共识建构;功用;路径沉浸式出版是“沉浸式技术的分支与运用上的延伸,是近年来数字技术、VR、AR、体感交互等多种新技术推动下的新出版形式。如 VR技术具有“3I特性:immersion沉浸,interaction交互和 imagi
2、nation设想。与传统出版相比,其浓厚的技术生成特性带来了出版理念、载体、流程、出版物及阅读方式的颠覆性变革,其“身入场景以及“身心俱化的交互式接受体验具有强大的情感感染力与良好的传播效果,可用于主题教育下良性社会共识以下简称“社会共识的建构工作。一、沉浸式出版与社会共识建构的关联及其功用一沉浸式出版与社会共识建构的关联社会共识是“在一定的时代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个人所共享的一系列信念、价值观念和标准。在我国当下主要表现为马列主义与社会主义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共识。社会共识的形成离不开共同意识。共同意识既是人们所共享的信念、价值观念、标准及集体意识的产物,也是社会共识的生成依托。因而
3、,运用沉浸式出版培育形塑及壮大社会共识应从培育社会共同意识入手。沉浸式出版作为一种新技术主导下的出版方式,具有建构民众集体记忆、共同意识及社会共识的强大力量并是建构的重要场所。其与社会共识的关联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两者有共同的内容与任务。沉浸式出版属于出版业范畴,只是技术带来的呈现形式不同而已,在内容上必须符合出版行业的要求,要承当起主题出版与建构社会共识的任务。其二,两者在实现过程中相互融入难以分割。沉浸式出版特别适合主题出版的内容呈现,必然会强调主旋律内容,进而促进社会共识的建构。同时,建构社会共识离不开对主流政治观与价值观的培育宣传,而沉浸式出版的场景化、超震撼、影像化特征,以及把接受者
4、“拉入的身在现场感与人的多种感官立体互动参与的真实体验感,使得接受者的感受会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自然流淌,这种状态称之为“心流体验或“沉浸体验。二沉浸式出版对建构社会共识的功用沉浸式出版对社会共识的建构功用主要表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沉浸式出版的技术特性,在对社会共识的形塑稳固以及壮大上更易于到达良好的效果。沉浸式出版注重对“作为受众的人和“作为体验者的人二者重叠,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以及模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边界,促进用户实现从生理到心理的完全沉浸,能吸引受众进行深度“阅读与体验。另外,在景观时代与阅读习惯向影像转换的当下,沉浸式出版的影像与景观呈现方式正好符合了这一改变。接合度越高,产生的
5、传播效果也越好。沉浸式出版即是这一技术的充分表达,其交互式体验易于让接受者很快进入冲动激荡的情感共鸣之中,从而到达良好的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进而促进社会共识的建构。二是沉浸式出版在对社会共识的建构上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与记忆的稳固性。从“心理沉浸到“身心沉浸,沉浸式阅读在印刷文本和数字出版两个时代的含义有云泥之别。沉浸式出版可以通过巧妙的叙事把宣传主题内化于影像故事之中,使接受者愿意接受其内容并表达沉浸式阅读。同时,故事类影像内容本身具有更容易牢固识记的优势,而“身入其境与人机交互的技术特性能使人的多种感官参与对文本的接受识记之中,并在互动中起到进一步强化对内容的识记功能,因此,沉浸式出版在出版
6、内容上通过系列化、系统化的规划,让接受者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集体记忆与社会共识。二、沉浸式出版在建构社会共识上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沉浸式出版在建构社会共识上的应用现状当下沉浸式出版在社会共识建构上表现出“一主两次的特征。其中,“一主表現为出版内容主要为红色文化。具体表达为利用VR、AR、3D、交互等技术以及AR、VIVE等佩戴设备进行红色文化体验式传播,如2023年9月开馆的井冈山青少年AR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体验馆;2023年12月,福建省建设了全国最大的红色文化VR/AR综合体验基地,可以体验松毛岭战役、古田会议等场景。“两次并非是指出版地位或重要性上的先后秩序,而是指在采用形式上暂时所处
7、的主次地位。一是表现为在非红色景区或非革命圣地采用该类技术推广的思政体验室或出版活动。如成都师范大学附小采用VR/AR技术展示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影视创新课堂,通过相关设施与佩戴VR设备让学生体验飞夺泸定桥等历史场景。二是表现为相关沉浸式出版物的出品,主要内容也是与红色文化有关。如北京酷鸟飞飞科技采取“VR+党建模式,出版了长征爬雪山四渡赤水地道战等多种红色文化体验产品。采取游戏式方式对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也属此列,如“湖滨红色记忆的AR体验游戏以“红色、党建、家风为主题的内容生产。二沉浸式出版在建构社会共识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上还需要向纵深及普及化开展。纵深上,还需要在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佩戴设备
8、上进一步研发完善。目前沉浸式出版只是对其中局部技术的运用,离完全意义上的沉浸式出版尚有距离。从普及化方面而言,目前沉浸式出版远没有普及,而社会共识追求的是接受范围的广度与普及化。二是出版内容薄弱,出版种类单一,需要拓展出版内容的广度以及实现出版种类的多样性。沉浸式出版从本质上而言应该是一切皆可出版,而当前还局限于儿童读物出版与红色文化传播出版。从建构社会共识需要的文化内容而言,沉浸式出版需要对文史哲领域的优秀文化进行全面出版,并根据内容与读者年龄丰富出版物种类,拓展出版广度。三是沉浸式出版与社会共识建构的结合度不高。在智媒时代,传播效果取决于“信息技术、传播范式和社会行为。目前还整体缺乏利用沉
9、浸式出版对社会共识进行科学化建构的意识,导致这一做法仍处于萌芽阶段。由于缺乏建立在清晰概念与规划下的建设意识,从而难以形成结合沉浸式出版进行社会共识建构的普遍意识。三、利用沉浸式出版建构社会共识的具体路径一梳理需要运用沉浸式出版呈现的社会共识内容一是对能形成社会共识的文化内容进行梳理。我国当下的社会共识主要表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政治共识、信仰共识、道德共识以及是非观共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内容梳理。首先是相关理论。可以以个人为线索梳理各自的马列主义政治理论,也可以以人物或国别来梳理马列主义伦理理论与哲学理论等。其次是相关史料。如从历时上梳理相关的个人历史、组织历史、重大史实、历史
10、故事等作为沉浸式出版的素材,或者对不同地区的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沉浸式出版处理。最后是当下重大工作、重大活动、重大会议、重要决议等,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归类。二是社会共识的建构是一个日日浸润的系统化长期过程,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并注重内容的严密性。社会共识的形成包括萌芽、催化、成熟、稳固等阶段,每一阶段都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内容,要具备润物细无声的培育意识。要思考内容上相互作用的机理与逻辑,进而减少无效传播和无逻辑关联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统筹规划牢固识记、必须记忆、选择识记的内容,建立沉浸式出版数据资源库与长中短期规划。三是注意内容呈现与沉浸式出版技术的结合。传播技术总是经由与人类身体的感官
11、结合,才能与社会、文化发生关联。因此要梳理出适合强化集体记忆与培育形塑社会共识的影像化内容,再采用故事化、情节化等叙事手段进行呈现。主旋律下的历史事件、重大工程、人物故事、重大活动及特殊场景,是最容易做到两者结合的内容,也是最适合沉浸式出版并能快速激起最广泛社会共识的内容。如果能利用沉浸式出版进行再现,可以激发更宽领域与更强效果的社会共识。二从沉浸式出版的技术层面进行建构叙事在技术运用上,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是沉浸式体验的两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出版物设计时,设计者应注重感官和认知两种体验形式,探寻产生感官体验或认知体验或二者兼具的设计形式。可以择取适宜建构虚拟现实VR的局部进行影像性编排,并实现
12、增强现实AR与人工智能结合下的体感,例如在影视文本或书籍形态设计中,通过颜色、材质、气味、形状、声音等进行类触觉化设计,就是这方面技术呈现的代表。在具体叙事上,对于相关理论著作与传统优秀文化,可以用人物与著作串联起来的方式,采用对话式、故事式进行人机互动下的与古人“对话;对于历史事件类,可以将故事、场景、人物三者結合起来,进行影视化呈现,把接受者“拉入其中,例如对南昌起义、反“围剿、红军长征、百团大战的沉浸式出版呈现;对于当下的重大活动、重大会议与重大工作,可以直接模拟现场进行复原。这种叙事方式下更易产生情绪感染与共鸣,社会共识与集体记忆自然易于形成,进而有效地改变信息传播中的“每个表达者均对着空中说话的状态。参考文献:1赵沁平.虚拟现实综述J.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20231.2英韦农波格丹诺英文版主编,邓正来中译本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143.3吴钊,赵伦.论沉浸式出版J.现代传播,20233:157.4美戴维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M.邵志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8.5孙玮.融媒体生产:感官重组与知觉再造新闻记者J.20233:28.6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第2版.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序言.作者系中国文化报广东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