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财经报道中的【关注财经报道中的“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 虽然尚在年中,但是“亿万富姐”吴英和“带头大哥”王秀杰两个神话的破灭,无疑将成为 2007 年两则重要的财经新闻。从默默无闻到被市场关注的“宠儿”,再沦为阶下囚。我们不得不对财经报道重新审视,且更要关注其中的“行为金融学”。“亿万富姐”:媒体一举制造了“传奇富豪”2007 年 3 月 16 日,随着浙江“最年轻的女富豪”吴英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逮捕,“吴英暴富神话”终于破灭。回顾整个事件的过程,媒体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吴英最初亮相是去年 8 月 2 日,那天金华日报刊出东阳邻县磐安县50 名新录取大学生
2、向社会求助的消息。本色集团随即表示,除已被资助的,其他学生第一笔学费由“本色”包了。8 月 12 日,本色集团董事长吴英的丈夫、集团总经理周红波赴磐安走访贫困学生,带去 50 万元现金,捐赠每名学生学费5000 元,当时请了几家媒体报道,但影响不大。直到 2006 年 10 月,都市快报刊登了东阳 26 岁女商人一夜暴富身价 60 亿?一文,通过有关媒体以及网络的转载之后,才逐渐被市场所关注。随后,各大媒体对吴英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报道,如 11 月初东方早报刊登了丈夫披露:26 岁神秘女富豪何来 38亿身家等。直到今年年初,有传言称“资产几十亿”的吴英,已经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而她本人还约请
3、了媒体记者,正面回应各种传闻。2 月 11 日,中国新闻网26 岁“亿万富姐”总部遭警方封锁吴英踪迹不明的消息,才使“最年轻女富豪”神话破灭。回首整个事件的过程,媒体的作用举足轻重。一个惊人的巧合是,就在吴英高调向磐安贫困学子捐款的第三天开始的两个余月时间内,吴英完成了 15 项公司及分公司设立登记、备案事项。各大媒体多种形式版本的传言,为“亿万富姐”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人们更是以关注的目光看待这位上了女富豪榜的“传奇女性”。纵然专业人士已开始怀疑吴英巨额资金的来源,但有了媒体的诸多报道,一些放贷者也对这位“亿万富姐”感到放心了。值得注意的是,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东阳支行“反洗钱”部门
4、,从去年 10 月就开始了针对吴英和本色集团的金融调查,虽然吴英洗钱行为不成立,但是她涉嫌更为严重的金融犯罪非法集资,经过对本色集团账户的检查,发现短时期内有大笔现金进入其中,有些费用名义上是货款,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买卖行为。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后,浙江省公安厅从去年11 月下旬就制定了抓捕吴英的计划。这段时间正是媒体对其全面报道的时候,可以说,如果没有媒体的报道,吴英公司的“资金链”早已断裂,也不可能有以后的进展了。“带头大哥”:报纸和网络携手“创作”的神话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投资者来说,了解“带头大哥”,还是从今年 5 月 15 日新快报的“带头大哥”博客成为中国第一博开始。文中不仅介
5、绍了“带头大哥 777”的网易博客的火爆程度,而且记者还对话“带头大哥”,并在文中赞许其“相股准确率超过九成”。仅仅过了两个月,吉林警方就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带头大哥 777”王秀杰,其涉案金额高达 1300 多万元。只要细看王的博客,就会发现其预测市场的准确率并没有他自己所说的 90%那么高。比如,在今年 1 月 30 日、2 月 27 日和 5 月 30 日这几个市场比较大规模的调整前夕,“带头大哥 777”在博客中都没有进行任何的风险提示,反而一再呼吁投资者买进;而有趣的是,“带头大哥 777 在”博客上几次空仓,随后都出现了不错的快速拉升。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你只要坚
6、持看多,或者看空,那准确率就能达到50%,因为市场不是跌就是涨。而在最近一年多的大牛市中,如果你坚持看多的话,则准确率绝对会达到 70%80%,因为牛市中阳线一定比阴线多。这也许就是“带头大哥”聪明的地方,他一直看多,就会让你觉得准确率特别的高。而通过媒体的传播后,这种神奇的可信度就进一步上升,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可信度又强于网络传播,结合网络传播的广泛度,便造就了“带头大哥 777”的投资神话。行为金融学:“神话”背后的理论基础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想必每个投资者都知道,但“亿万富姐”、“带头大哥”之所以能“妖言惑众”,媒体的“煽风点火”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但这种推动作用究竟是如何起效的呢?
7、行为金融学可以解释其中的原理。什么是行为金融学,我们不妨以一个例子说明:在目前的市场中,自诩为股评家的人越来越多,其实要像股评家那样“料事如神”,你也可以做到,并形成一帮崇拜你的“粉丝”:你只需要第一周向 800 个人发出 800 封信,其中400 封说某只股票涨,400 封说跌;第二周,他向其中说对的 400 人再发一封信,其中 200 封说某只股票涨,200 封说某只股票跌;第三周他再向说对的 200 人发信,其中 100 人说某只股票会涨,100 人说某只股票会跌。最后有 100 人,发现这人连续 3 次说对某只股票的涨跌,简直神奇得很,于是就信了这个人,把钱交给他投资。这就是最为简单的
8、行为金融学:个人的理性选择,一旦成为集体行为,有时便成了“集体谬误”。“带头大哥”无疑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每次他都会推荐不少股票,虽然大多数都没有好的表现,但只要有一两个在次日涨停,买了这两个股票的投资者就会觉得“带头大哥”特别神,也就会推荐更多的网友参与。久而久之,“带头大哥”也就被神化了。行为金融学是在传统金融理论出现一些异常现象的时候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类具有一定的理性,但人类的行为却不尽是理性的。在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当中,传统理论所假设的完全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和有效的均衡市场,并不能被实践所检验为真。行为金融学在对人类行为进行了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的基本预设基础上,把人类
9、的感情因素、心理活动等注入到投资决策过程之中,认为这些因素都在人类的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些基础之上,建立一套能够与实证研究互相检验的、描述人类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和市场活动以及证券价格确定等等的学说,成为行为金融学的存在价值。行为金融学有许多经典的理论和计算模型,但是有一点是最基础的,即界定“普通人”和“投资人”。人一旦变成投资人,就必然出现一些普通人所没有的“行为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痛恨遗憾”(Av ersionto Re gret),投资人最厌恶的是错失良机,想到而没有抓住的赚钱机会常常使他们追悔莫及,乃至痛心疾首。情绪和预期在投资人身上都来自于信息,把信息的传递机制纳入
10、模型,会发现信息的传递链条必然产生放大和失真,这就是为什么吴英和“带头大哥”会成功的理论基础:当投资者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投资信息,并通过传媒的传播进行了强化之后,他们的“痛恨遗憾”就会变得比以往更大,并失去原有的警惕,即使对于“天下掉馅饼”这样的谎言也会深信不疑。财经报道:关注行为金融学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说,“投资人”除了有“痛恨遗憾”的特性之外,还有“过度自信”、“易获得性偏误”、“心理帐户”等特点。“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高估自己的判断概率,就拿那些看了吴英新闻报道的人来说,虽然没有经过自己的判断,但由于从权威媒体的渠道获得了信息,所以就认为肯定是可信的;“易获得性偏误”是指一个社会、一个
11、时代所风行的、被人们熟知的事物,自然被投资者认为是易获得的“心理帐户”。人们都有既想避免损失又想变得富有的心态,因此,人们会把两个“心理帐户”分开来,一个用来规避贫穷,一个用来一朝致富。而且,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投资者往往每次只考虑一个“心理帐户”。这些分析看上去比较专业,但总结成一点来说,就是投资者的感情因素、心理活动、社会规范、观念习惯注入到投资决策过程中,而影响这些因素的一大条件就是信息的传播效能。一条财经新闻信息,被消费过后,依然存在,成千上万的人可以先后或同时消费同一有效信息,消费的人越多,信息就越值钱。这点在财经报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信息本身就在为消费者在创造价值。随着博客、BB
12、S 等的兴起与活跃,传播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意见的莫衷一是,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面对的社会语境。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标志之一,就在于“多对多”的生产和传播,这一发展阶段上的传播市场呈现为“无限的生产、无限的渠道,无限的需求”这样一种全新的特征。但从话语权威以及传播效能来看,却远远不及传统媒体。这无疑提醒着我们的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可以通过互补的方式,进行财经报道。媒体在财经报道中,不仅要从信息的新闻价值角度去考虑信息的传播价值,更要从最终可能导致“投资人”在投资决策时产生的偏差角度,去判断新闻是否值得传播。“亿万富姐”吴英和“带头大哥”王秀杰的新闻,所产生的后果,可能是许多媒体都始料不及的。但是作为新闻的“主角”,他们却充分利用财经新闻传播后所产生的“行为金融学”效应,并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无疑是值得众多媒体关注的。目前,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关研究理论也越来越深入,因此仅仅用这有限的篇幅来阐述是远远不够的。财经媒体应该在日常的报道中多多关注对于行为金融学的关注和应用,但愿此文能有抛砖引玉之效。(作者单位: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