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灾害(地震)外伤现场救护.ppt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2556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地震)外伤现场救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灾害(地震)外伤现场救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灾害(地震)外伤现场救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灾害(地震)外伤现场救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灾害(地震)外伤现场救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灾害(地震)外伤现场救护.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灾害(地震)外伤 现场救护 灾害事故灾害事故 灾害事故现场的救护原则 地震 灾害事故 外伤现场处置 一、现场特点一、现场特点 二、实施救护的三个阶段二、实施救护的三个阶段 三、现场救护原则三、现场救护原则 一、现场特点一、现场特点 (一一)灾害现场混乱灾害现场混乱 由于灾害发生的突然性,事故现场一般多为混乱繁杂。(二二)医疗救护条件艰苦医疗救护条件艰苦 灾区生态环境往往遭到严重破坏,公共设施无法运行。缺电、少水,食物、药品不足,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且现场危险,可能还有火、气、毒、水、震、滑坡泥石流、爆、疫等发生或存在隐患。(三三)灾后瞬间可能出现大批伤员灾后瞬间可能出现大批伤员 对于出现大批

2、伤员要及时救护和运送,因此,要及时拯救生命,分秒必争。要求救护人员平时训练有素,以便适应灾区的紧张工作。运输工具和专项医疗设备的准备程度,是救灾医疗保障的关键问题。(四四)伤情复杂伤情复杂 因灾害的原因和受灾条件的不同,对人的伤害也不一样,通常多发伤较多见,例如地震伤员,平均每例有3处受伤。灾害伤员常因救护不及时,发生创伤感染,伤情变得更为复杂。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出现一些特发病症,如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化学烧伤等。尤在化学和放射事故时,救护伤员除须有特殊技能外,还有自我防护的问题。这就要求救护人员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对危重伤病员进行急救和复苏。(五五)灾害现场交通通信不便灾害现场交通通信

3、不便 (六六)大量伤员同时需要救护大量伤员同时需要救护 灾害突然发生后,伤病员常常同时大批出现,而且危重伤员居多,需要急救和复苏,按常规医疗办法往往无法完成任务。这时可采用根据伤情,对伤病员进行鉴别分类,实行分级救护,后送医疗,紧急疏散灾区内的重伤员。二、实施救护的三个阶段二、实施救护的三个阶段 对灾害事故伤员实施医学救护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一)现场抢救现场抢救 灾害事故现场般都很混乱,组织指挥特别重要,应快速组成临时现场救护小组,统指挥,加强灾害事故现场一线救护,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避免慌乱,尽可能缩短伤后至抢救的时间,强调提高基本治疗技术是做好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最重要的问题。

4、能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体现“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救护原则,提高救护的成功率。现场救护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后送,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现场救护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二二)后送伤员后送伤员 首批进入现场的医护人员对灾害事故伤员及时做出分类,做好后送前医疗处置,指定后送,救护人员可协助后送,使伤员在最短时间内能获得必要治疗。而且在后送途中要保证对危重伤员进行不间断地抢救。(三三)医院救护医院救护 对危重灾害事故伤员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对某些特殊伤害的伤员应送专科医院。三、现场救护原

5、则三、现场救护原则 (一一)自救、互救自救、互救 1紧急呼救 当紧急灾害事故发生时,应尽快拨打电话120、999、110呼叫急救车,或当地担负急救任务医疗部门的电话。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在事故的抢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乱、或受到干扰,被轻伤员喊叫所迷惑,使危重伤员落在最后抢出,处在奄奄一息状态,或者已经丧命,一定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总原则。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特别是失火能引起爆炸的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4先分类再后送 不管伤轻伤重,甚至对大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急送医院,后果十分严重

6、。因此,必须坚持先作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救护区,有的损伤需待稳定伤情后方能后送。5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通常先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应该担负现场抢救的组织指挥。6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一切有生命威胁的刺激对人都能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进而影响行为活动。灾害的强烈刺激使部分人精神难以适应,据统计约有34的人出现轻重不同的所谓灾害综合征。有时失去常态,表现有恐惧感,很容易轻信谣言等,灾害给伤员造成的精神创伤是明显的。对伤员的救护除现场救护及早期治疗外,及时后送伤员在某种程度下往往可能减轻这种精神上的创伤。7伤面的救护措施 采用止血、包扎、固定、

7、搬运等技术进行处理。8窒息性气体引起急性中毒(见一氧化碳中毒)共同特点是突发性、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其机制一般认为与急性反应性喉痉挛、反应性延髓中枢麻痹或呼吸中枢麻痹等有关。救护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正确施救,以降低死亡率。9尽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二二)现场伤情、伤员分类和设立救护区标志现场伤情、伤员分类和设立救护区标志 1重视伤员分类及伤票的填写 这样可以减少抢救的盲目性,节省时间,较准确地按伤情分别进行有组织的救护,快速进入“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医护人员的作用,把救护力量投入到最需要救护的伤员身上。2伤员分类的等级和处理原则(见下表)2伤员分类的等级和处理原则(见下表)

8、3救护区标志的设置 用彩旗显示救护区的位置在混乱的现场意义及价值十分重要。也便于转运伤员。I类伤救护区插红色彩旗显示;类伤救护区插黄色彩旗显示;类伤救护区插绿色彩旗显示;0类伤救护区插黑色旗显示;4简单分类 一级优先:(a)首先判断通气如何,通畅呼吸道后若有呼吸;(b)呼吸频率30次分钟;(c)若呼吸频率2秒钟或无桡动脉搏动;则看伤员的意识状况,若不能完成简单的指令,均分类为紧急救护组,为一级优先。二级优先:若能服从简单的指令则分类为可延迟救护组,为二级优先。三级优先:所有能走到分类区的伤员分类为轻微伤,为三级优先。四级优先:首先判断通气如何,若无,则通畅呼吸道,仍无呼吸则分类为死亡组,为四级

9、优先。(三三)伤员转送伤员转送 伤员运送是将伤员经过现场初步处理后送医疗技术条件较好的医院的过程。搬运伤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搬运工具。在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巧、敏捷、协凋。对于转运路途较远的伤员,需要寻找合适的轻便且震动较小的交通工具。途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作急救处理。伤员送到医院后,陪送人应向医务人员交待病情,介绍急救处理经过,以便入院后的进一步处理。1掌握后送指征 下列情况之一的伤病员应该后送:后送途中没有生命危险者 手术后伤情已稳定者 应当实施的医疗处置已全部完成者 伤病情有变化已经处置者 骨折已固定 体温在385以下者 下列情况之一者暂缓后送:休克症状未纠正,

10、病情不稳定者 颅脑伤疑有颅内高压,有发生脑疝可能者 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胸、腹部术后病情不稳定者 骨折固定不确定或未经妥善处理者 为了正确掌握后送指征,送出单位和后送医疗队均要把关,对不符合后送条什者不后送。分类的同时现场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必要时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第二节 地震 一、概述一、概述 二、救护原则二、救护原则 三、在各种场所避震三、在各种场所避震 一、概述一、概述 地震,往往会在瞬间给人类、社会造成灾害。地震现场的及时抢救,不仅包括着严重的压、砸、土埋窒息的救护,同时更有着烧伤、中毒、触电等一系列次生伤害,以及挤压综合症、各种宿疾的急性发作的救护。现场处理正确得当

11、,能明显地减轻地震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以及后遗症的发生。地震引起人体的损伤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有塌方、煤气泄漏、触电和火灾,其中最多的致伤原因是塌方。伤者被建筑物件砸伤、砸死,甚至被掩埋或围困在土石、碎瓦之中,不少伤情严重者来不及抢救即早期死亡,也有不少人是因为口鼻被沙土掩埋窒息致死。地震致伤中死亡率最高的是头面部伤和颅脑损伤,骨折一般是多发性的,腹部伤易造成内脏大出血而致死亡、挤压综合症。地震后几天内,因严重的厌氧细菌,伤口极易受感染而发生破伤风气性坏疽导致死亡。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护工作,是一项多部门配合协同作战的艰巨工作,它需要交通运输、通讯联络、水电供应、工程技术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医疗救

12、护工作的高效率,完成救灾的医疗保障任务。二、救护原则二、救护原则 (一一)先挖后救,挖救结合。先挖后救,挖救结合。在保证救护者安全前提下,开展对震区现场人员的搜寻、脱险、救护医疗一体化的大救援观念。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是灾区群众性的救助行动,它的成效在于能赢得抢救伤员的有利时机。在大体查明人员被埋情况后,应立即组织骨干力量,建立抢救小组,就近分片展开,先挖后救,挖救结合,按抢挖、急救、运送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抢救工作效率。(二二)对被救出垂危伤员进行急救,先救命,后治伤对被救出垂危伤员进行急救,先救命,后治伤 (三三)对开放性伤面给予包扎,骨折应予固定。对开放性伤面给予包扎,骨折应予固定。(四四)脊

13、柱骨折处理。脊柱骨折处理。(五五)检伤分类。检伤分类。在群众性自救互救基础上,对需要进行医疗救护的伤员,必须初步分类,分清轻重缓急。对严重威胁生命的重伤员,如窒息、骨折、大出血、昏迷等,先行抢救。在交通运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必须实施分级医疗救护,以减轻灾区救护任务的压力。在地震中脊柱骨折十分常见,在现场又难以确诊,因此,要严加注意,运送伤员要用硬质担架并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六)地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所处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伤员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保存体力,敲击求救,设法脱险,包扎伤口。1设法避开身体下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2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

14、空间 3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留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5不要乱叫,保持体力和节约氧气,用敲击声求救 6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要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7保护和节约使用饮用水和食物(七)危重伤员的现场救护 1呼吸心跳停止者,在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休克伤员取平卧位,对伴有胸腹外伤者,要迅速护送转至医疗单位 3对严重的、开放性、污染的伤面,要除去泥土秽物,用无菌敷料或其他干净物覆盖 人体如在地震时被挤压,因四肢肌肉丰满部位长时间受压,使肌肉组织缺血性坏死、肢体肿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伤者救出后,表现少尿或无尿。对此类伤者的伤肢稍

15、加固定限制活动,肢体严禁用加压包扎、止血带,口渴者给予碱性饮料,尽快就医。躲避原则:就近选择牢固地点躲避、逃离危险场所、避开易发生次生灾害地点、切断危险源、避免人为事故。根据人们所在地与震中距离,不同地区的人们可将一次地震分为直下震,近震和远震。直下震就发生在脚下,地震发生时只能立刻就近躲避,没有选择时间;近震根据距震中的远近,破坏性较强的s波比马上让人们有感觉的P波晚几秒到数十秒传到,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暂短时间选择躲避地点;远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三、在各种场所避震三、在各种场所避震 (一一)在公共场所避震在公共场所避震 1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就近在牢固物处蹲伏 2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 3

16、要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附近或棚栏处 (二二)在家庭避震在家庭避震 1迅速躲在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或内墙墙根、墙角 2如果离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很近可以迅速躲到里面 3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及靠阳台墙边,不要到阳台上去 (三三)在学校避震在学校避震 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3避开和切断危险物,逃离时不要拥挤,不要跳窗、跳楼和在楼梯间停留 (四四)在户外避震在户外避震 1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2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要避开有玻璃幕墙的建筑,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3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4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及广告牌、吊车。避开公路、铁路 (五五)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