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现状姓 名: 摘 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开展中国家,近几年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对中国国际收支与经济现状分析的根底上,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及中国未来经济开展的方向做出了初步的讨论。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 国民经济 经济过热 开展不平衡1.国际收支概述1.1国际收支的概念及意义 国际收支是由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往来获得而引起的。国际收支的概念因国际经济交易的开展变化而变化。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与范围进一步增加与扩大,国际收支就开展成为一国一定时期内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总和,或者说一国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
2、系统的货币记录,也是已被各国普遍采用的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状况全面反映了一国外部经济的均衡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货币汇率的波动,还是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收支的变化是一国经济开展、变化的结果,也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国际收支具有重要意义。1.2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那么是相对的偶然的。国际收支逆差的不利影响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存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而外汇的供给缺乏,从而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的国际地位降低,可能导致短期资本
3、外逃,从而对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b.如果一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藏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拔,这又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并失去在国际间的信誉。如20世纪80年初期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债务国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所致。 国际收支顺差的不利影响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a.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那么的作用,本
4、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b.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给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置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c.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开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
5、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开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演越烈的欧、美、日贸易摩擦就是因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之间国际收支状况不对称之故。 可见,一国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时,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该国经济带来危害,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以使该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得到健康的开展。 2.中国国际收支现状2.1中国国际收支情况从1994 年起到2023 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呈现持续“双顺差的局势。这是我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经常项目顺差总计到达15025. 69 亿美元,资本与金融项目顺
6、差总计到达5290. 09 亿美元。持续的“双顺差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藏逐年增长。截至2023 年末,我国外汇储藏余额为19460. 3 亿美元,比2023 年末增加了4177. 81 亿美元。在2023 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有所下降,增幅较2023 年放缓。2023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金融业遭受重创,经济下行。由于经济不景气,全球购置力减弱,我国的出口贸易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本钱增大,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减弱,因此出口量有所减少。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了2023 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国际
7、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841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91 亿美元,外汇储藏资产增加3821 亿美元,比去年下降18%。我国政府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并将之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35%,占GDP 比重也从2023 年的9. 9% 下降为2023 年的5. 8%,延续了2023 年占比下降的趋势。虽然2023 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仍呈现“双顺差,国际储藏资产继续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减缓,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2.2中国国际收支特点我国国际收支情况较为特殊,自1994 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
8、使得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但在历史的角度看来,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在日本、韩国经济快速开展的时期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下面是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从1994 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呈现“双顺差的格局。尤其是2023 年之后,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外汇储藏持续增长,尤其是2023 年以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多数情况下,经常项目顺差大于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自21 世纪以来,经常项目顺差增长较快,在近两年才有所下降。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数额过大。2.3调节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随着经
9、济的快速开展,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在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均衡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说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的外汇储藏已过万亿,拥有如此巨额的外汇储藏固然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但由此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过大也会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如何控制“双顺差的情况,平衡国际收支目前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问题。下面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1.增加社会福利,完善养老、医疗、教育制度。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原因是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要想降低我国储蓄率一定要从最根本的我国公民的思想
10、入手。中国的老百姓们都喜欢将钱存入银行,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其对自己的未来的担忧,给自己和孩子积累资产防止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这种担忧的心理来自与社会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制度的不完善和社会福利不够好,带给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家都想着存钱给自己养老,给孩子上学,给家人看病。这每一项都要花掉一笔巨款,如果没有积蓄如何生活,所以中国的老百姓就要将钱存入银行而不是拿去消费。因此,完善社会福利的体系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让人们生活的无后顾之忧的话,人们自然就会增加消费,我国的储蓄率也自然会降下来。2. 鼓励开展高科技产品。经常项目顺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贸易的失衡,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我国的出口产品常常是一些
11、低端产品,以价低量大为特点,出口集中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兴旺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兴旺国家国内,而且这些产业会对我国的环境、资源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我国应该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多鼓励开展高科技产品,鼓励产品核心技术的创造,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加工贸易这一方面的出口。3. 鼓励企业对外投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鼓励出口和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这就导致了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现在我国政府提出了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给予且有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鼓励能够
12、发挥我国企业到外国寻找资源和时机,可以将我国具有比拟优势的项目在国外投资和开展。3.中国国民经济现状3.1中国经济是否存在过热问题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开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保持高增长高速度开展的同时,是否在某些领域也出现了过热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国内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展开研讨,但可以初步肯定的是,现今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上还是正常的,只是在局部行业已局部产生过热的情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的增长方面也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五年方案接连完成的根底上,国家经济财政状况明显好转,配合积极合理的财政政策,和与国际接轨且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货币政策,令中国的经济水平持续上扬。但在中国的金
13、融产业不断扩大和投资规模增长加速的背景下,局部市场确实也出现了因投机行为和泡沫性的炒作而产生的经济过热虚假繁荣的现象。对世界而言,中国新开放的金融投资领域是人们投资的热土,国内外炒作基金的进入,加上国内不少投机商刻意的非法经营,也造成了金融市场诸多不稳定情况的产生。如房地产业,证券和衍生金融产品价格的过度高涨,都为后期金融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对于个别领域及方面出现过热的现象,政府也已按照实际的情况,配以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严格的规划,预计过热问题也只是出现在局部而已,总体不会对中国整体的综合经济面形成负面的效果,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3.2地区开展不平衡问题在制定允许一局部人先
14、富起来的政策之后,在经济开展水平向前推进的同时,也产生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化和地区开展不平衡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与农村开展差异化严重,在第九个五年方案期间所统计到的数字显示,中国的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开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除了农村经济开展失衡外,城市经济开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当中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有资料显示,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量之比在20 世纪80 年代为较低的1.81,到2023 年上升为2.91,而到了2023 年已经上升至3
15、.11。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地区差异化程度快步开展,而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日益下降,在1997 年为4.6%,1998 年的增幅水平为4.3%,在1999 年降至2.1%,而在2023 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1158 元,同比增长2.5%,增速下降了3.4个百分点。 除了农村经济问题之外,中国各地区的人群收入差距也正有扩大愈演愈烈之势。广东沿海地区由于开放得比拟早,经济开展根底较西部偏远地区较好,近几十年来更依赖国家的优惠经济政策,人们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内地多数城市。特别是靠近港澳台地区的城市,其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更是优于内陆居民。而一些传统的经济兴旺城市,如上海的平均居民的消费力也高出内陆西部地区的居民指标。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消费差异问题已成为事实摆在人们面前,为了改变这类经济现象,国家已有步骤有选择的出台了对内陆欠兴旺城市实行优惠政策的措施,积极努力的缩小中西部间的经济差异,鼓励人们向西部城市就业开展,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在中国政府已注意到区域开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性与严重性后,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税收方面,对低收入者减税和补贴,对高收入者适当增加税负,坚决不移的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都是国家针对贫富差异和地区经济差异问题所制定的政策举措,其最终的主旨在于平衡国内经济的开展,杜绝不公平现象的发生。3.3未来经济开展方面的问题在力保经济可持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