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环境科学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25690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环境科学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环境科学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环境科学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环境科学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环境科学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环境科学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及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要明确城市给水排水课程在环境科学专业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多教师分模块教学,根据不同内容采用黑板板书、多媒体结合仿真软件演示及工程驱动等教学方式。 同时,加强课程内容更新,增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城市给水排水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工程驱动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8-0100-03城市给水排水是很多高等院校环

2、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1。该课程主要介绍城市给水和排水工程规划的有关专业根本理论和知识,涉及水力学与水泵根本知识,城市给水与配水工程规划原那么、步骤,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组成、功能,城市给水与排水管网水力计算等。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覆盖了理论力学、化学、材料、水文、市政工程等诸多领域。近几年来,国内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城市给水排水大多出现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理解不透彻的现象。针对此现象,我们结合安徽大学多年来城市给水排水课程教学经验,对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总结,为高校环境类专业城市给水排水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一、城市给水排水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1.城市

3、给水排水课时缺乏、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城市给水排水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城镇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设计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具备进行取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城市污废水及雨水收集系统的初步设计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及城市给水、排水管网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根底,是一门应用性课程。由于该课程涉及给水和排水两个方面的内容,正常教学需要72学时。为了贯彻“厚根底、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高等教育指导方针,加上一些学校实行3学期制,导致专业课学时数不断压缩,如安徽大学一度将城市给水排水的课时压缩到36学时。在如此少学时的条件下,为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老师只能挑选课程的局部章节进行讲解,导

4、致不同章节内容跳跃性较大,学生理解不透,教学效果较差,难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2.城市给水排水与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脱节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大一、大二的时候主要是开设化学类和生物类根底课,这些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应用性相对较弱。到大三、大四才开设几门工程类课程,如环境工程学、城市给水排水等。上述工程类课程涉及流体的力学性质及流体输送设备及原理,需要开设一些前期根底课程,如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水泵及水泵站等课程,但是在一些高校没有考虑工程类专业课和根底课之间的关联,并未开设上述课程,导致城市给水排水课程与环境科学专业其他课程脱节。二、城市给水排水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城市给水排水课程内容更新不

5、及时当前我国城镇化处在高速开展阶段,各种给水排水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新标准不断涌现,但这些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新标准未能及时在教材中得到表达2。如“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3)经过屡次修订,现使用的是“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3),但教材内容尚未及时修订。由于客观条件制约,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仍保持传统教学理念,新技术、新思想等知识点增加缓慢。此外,各高校所用教材内容体系趋于雷同,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创新性不够,没有表达出作为应用性课程所要求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内容体系,与现阶段生产实际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2.城市给水排水教学模式单一3当前我国各高校

6、电化授课比较普遍,但城市给水排水课程通常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和“应试式教学课堂授课为主。这些传统授课模式侧重于聚合思维的培养,而与创新有关的发散思维培养和训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工科院校中尤为突出。授课过程中老师充当解说员,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对根本理论给出权威推导过程;学生被动听课,完成作业,缺乏对所学知识自主、自发地进行思考的时机,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城市给水排水考核方法单一课程教学考核是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4。目前大局部学校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多以考试成绩

7、为主,平时成绩为辅,这种仅对知识记忆和背诵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5。更有一些学校,在考试前出现老师给学生划重点及考试范围的现象,导致学生产生只要考前临时突击背下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即可考好的心理,那些平常不认真学习但短时记忆能力强的学生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考核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还打击了平常认真学习的这局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考核的试题类型也过于呆板,无非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之类的题型,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测试出学生考试期间对教材知识强化记忆程度,却无视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当学生走

8、进生产单位从事城市给水排水设计等工作时,常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4.城市给水排水缺少配套的实践教学目前,现有的城市给水排水教材的内容多以理论为主,经典的案例不多,导致授课教师只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很难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6。因此,学生只能学到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无法感受到和挖掘出知识深层次的内涵,更别提去运用所学知识。此外,由于学时少、教学内容多,加上许多企业鉴于平安方面的考虑,不愿接收大量学生到现场参观学习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一些高校在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时也只安排了课堂教学,根本上没有配套的实习,即使有,也只是在課堂教学之外安排一次或有限的几次现场观摩学习。如带着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参观是我国很多高校环境科学生产实习的一项主要内容,学生看到的只是给水处理或排水处理某一阶段的现场运作状态,很难看到整个给水、排水具体运营情况及给水排水管网设施的结构,导致课堂教学和工程实践之间严重脱节,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锻炼7。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导致学生对实践缺乏一种感性认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