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ppt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2592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用药指导用药指导 第一章 绪论 药物(药物(drug):是指能影响和调节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一、一、药物的定义药物的定义 二二、药物的发展史药物的发展史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 汉代(206BC220BC)正式编撰神农本草经(大约公元一世纪成)记载药物365种,不少流传至今,如人参、甘草、当归、麻黄、大黄 二二、药物的发展史药物的发展史 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增加汉魏名医所用药物365种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分为玉石、草、木、果、菜、有名未用六类,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2、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二二、药物的发展史药物的发展史 唐新本草或新修本草唐新本草或新修本草 载药844种 附有药物图谱,首创了中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中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书 二二、药物的发展史药物的发展史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 五十二卷,十六纲,六十类 用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1000多个 集我国10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二二、药物的发展史药物的发展史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3、二二、药物的发展史药物的发展史 埃伯斯医药籍(埃伯斯医药籍(Ebers Papuras)约公元前1500年,是两个最古老的医学著作之一,是古埃及保存最完好的最古老的医疗文件 内容包括一定程度的人体结构,心脏和血管的运作知识,包含解破学、生理学、毒理学、法术和治疗记录。医药籍中有一些动物、植物和矿物以及一些疾病的治疗现在仍然存在 二二、药物的发展史药物的发展史 18世纪末生理学和化学生理学和化学发展为现代药理学发展奠定基础 Francois Magendie 被认为是实验生理学的先驱 Fredrick Surturner 从罂粟中分离出吗啡,纯化合物的出现使得能够反复定量,从而产生科学的药理学

4、二二、药物的发展史药物的发展史 发展趋势:由原来的系统、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分子和量子水平 由此形成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 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合理使用药物是指运用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就是以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药物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之目的。合理用药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发展的。合理用药的意义:合理用药的意义: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出的最佳选择。合理用药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用药安全、有效、简

5、便、经济的保障。合理用药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合理用药的目的:合理用药的目的:(1)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于零。(2)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3)最有效的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4)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机体,再由机体排出,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与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维持时间有着密切关系。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药物的吸收 消化道吸收 注射部位的吸收 肺部吸收 经皮吸收 口腔吸收

6、 胃吸收 小肠吸收 直肠吸收 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快慢依次为: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剂型 首过效应 吸收环境(药物分子大小、离子化程度和脂溶性)(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黏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失活,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硝酸甘油采用舌下、静脉滴入等方式给药)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药物的分布:不论哪种给药途径,药物进入血液后,再随血液运至机体各组织 药物分布有明显的规律:1.药物首先分布于脑、心、肝、肾等血流量相对较大的器官组织,然后再分布到肌肉、皮肤或脂肪等血流量相对较小的组织,这种现象称为药物再分布。2

7、.药物在体内分布是有选择性的,碘集中分布于甲状腺组织,链霉素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灰黄霉素以脂肪、皮肤和毛发等组织分布较多,能沉积在皮肤角质和新生的毛发、指(趾)甲角质部分。影响药物分布因素主要有: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和体内特殊屏障等。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药物的代谢:药物进入机体后,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其为生物转化或转化,形成新的物质称为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发生转化的器官主要是肝脏肝脏,肠、肾、肺和脑也是药物的代谢部位。肝药酶首过效应 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药物的排泄: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或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脏器,其他还有胆道、肠道、唾液腺、乳腺

8、、汗腺、肺、皮肤等。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t1/2):是指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临床确定给药间隔重要参数之一。按半衰期的长短不同将药物分类:超短效为t1/2 24h。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临床常用的多次给药的方法有:1.等剂量等间隔给药 等剂量等间隔给药是临床常用的常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与稳态浓度成正比。不改变给药间隔,稳态浓度随着每次给药剂量增加而提高,而达到稳态浓度时间不变。2.间隔给药 当给药剂量不变,给药间隔大于t1/2,药物时量曲线呈脉冲式变化,药物浓度无累积现象。如糖皮质激素采用隔日疗法,可减少其不良反应。3.负荷量与维持量给

9、药 为了满足临床治疗要迅速达到疗效需要,可采用负荷量的给药方法,即首次剂量加倍。对于半衰期长的一些药物,要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常采用负荷量的给药方法,让稳态浓度提前到达,随后改用维持量。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物的治疗作用:是指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药物的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 用药后消除了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 用药后改善了患者的症状 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药物的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

10、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副作用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1961年反应停事件沙利度胺 1959年,西德各地出生过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伦兹博士对这种怪胎进行了调查,于1961年发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反应停”,使人们大为震惊。反应停是妊娠的母亲为治疗阻止女性怀孕早期的呕吐服用的一种药物,它就是造成畸形婴儿的原因。在怀孕一二个月之间,服用了反应停的母亲便生出这样的畸形儿。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 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己烯雌酚与少女阴道

11、癌 19661969年间,美国波士顿市妇科医院的大夫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先后发现有8名十多岁的少女患阴道癌,比同年龄组一个世纪以来报道的总数还多。经过深入的调查,证明这些病例的发生与患者母亲妊娠期间服用己烯雌酚保胎有因果关系。服药妇女所生的女儿患此癌的危险性比不服药的高出132倍。其他医院也陆续有报道,至1972年,各地共收到91例825岁的阴道癌患者的报告,其中49例患者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过己烯雌酚。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非那西丁、磺胺酏剂与肾脏损害 非那西丁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1953年后,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士、西德、捷克等国家突然发现肾脏病人大量增加

12、。调查后证实这种肾病增加主要是服用非那西丁所致。欧洲报告2 000例,美国报告100例,其中有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这些国家采取紧急措施,限制含非那西丁药物出售后,这类肾病病人的数目明显下降,但有的病人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长达8年,还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937年,美国马森吉尔药厂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酒精,生产一种磺胺酏剂,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至该年910月间,在南方开始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后经调查证实与该公司生产的磺胺酏剂有关。该事件共发现358人受此剂影响损害其肾脏,死亡107人。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二硝基酚、三苯乙醇与白内障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巴西

13、等国许多人用二硝基酚作为一种减肥药。20年后,这些国家发现白内障病人大量增加,调查证明是由于广泛应用二硝基酚所致。服用此药的人数超过100万人,白内障的发生率约为1,甚至有人在停药一年后才发生白内障。三苯乙醇为一种降胆固醇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市,临床上很快就发现该药能引起脱发、皮肤干燥,男性乳房增大、阳痿、视力下降、白内障。美国有几十万人服用过此药,引起白内障的约千人。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二碘二乙基锡与中毒性脑炎 1954年,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一位药剂师制售一种含二碘二乙基锡的制剂,用其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270人中毒,出现头痛、呕吐、痉挛、虚脱、视力丧失等中毒性脑炎的症状,

14、死亡110人。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 1897年氨基比林首先在欧洲上市后,陆续发现服用此药的病人发生了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化验检查发现:末梢血中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减少,后证明氨基比林能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导致种种感染。到1934年,仅美国就有1981人死于本病。1938年,美国将其从法定药物目录中删去,此后美国的此病就明显减少。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氯碘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氯碘羟喹是1933年上市的抗阿米巴药物,后发现它能防治旅行者腹泻,因此迅速风行于许多国家。50年代后期,日本医生发现许多人患亚急性视神经炎(简称SMON病),患者可有双足麻木、刺痛

15、、无力、瘫痪、失明症状。日本厚生省于1967年拨款成立专门委员会,对该病的病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4年后,查清氯碘羟喹与SMON病的因果关系。日本因服用此药而患该病的就有11 000人,死亡数百人,因这个事件有关企业共赔偿1 195亿日元。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滥用药物滥用药物抗生素、毒麻、精神药品 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动学相互作用 (影响吸收、分布与转运、生物转化)药物方面的因素 给药剂量 给药时间 疗程 (耐受性、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给药途径 药效学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三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机体方面的因素 年龄 性别 病理因素 精神因素 遗传因素 时辰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