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经济和中国议题根据人均收入增长百分比的变化,把世界各国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分成三类: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的国家以前是不包括中国的,现在已经包括中国了。我把历史时期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8年到1990年,低收入国家几乎没有进步,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高等收入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从1990年到2002年,我们发现低收入国家有了较快的增长,中国和印度是最早开展起来的两个国家,因此世界大局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它们身上。其实除了中国和印度,还有其他的一些低收入国家也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增长。但是最为剧烈的变化发生在中等收入国家,出现了非常大的收入增长,开始追
2、赶那些兴旺国家,而兴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是放缓了。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转型,一个朝着积极方向的重大进展,人均生活水平出现了翻番,我们看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出现了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所以我说的经济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变革,在全球各个国家我们看到了中等收入、中产阶级的壮大,而且速度还很快,这就是我所说的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如果看人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就是更好的消息了。世界的整体水平,出现了快速增长,世界收入增长最大的地方,就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兴旺国家的中产阶级碰到了一些麻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贫富不均等,美国中低阶层的收入下降。刚刚我讲的经济转型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生的。一方面是有
3、些国家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中最大的经济改革就是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和甘地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另一方面是世界上出现了更为自由的贸易。全球中等收入或者中产阶级的上升其实和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形势并行而生。有些人认为国际贸易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样的想法是错的,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有了全球国际贸易,蒸汽船、铁路和电报使得很多的金融和贸易都可以全球化,人员的全球化流动也变得可能。最好的一个注解就是上海,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上海就已经是一个世界经济中心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就有很多,后来这个全球经济解体了,因为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和政治意见的不合,于是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当中世界各国竖起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二
4、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事物,也就是“超级全球化的现象,在这样一个趋势的推动下,产品的生产不仅限于某个国家,而是分布在不同的国家,然后再运往其他市场进行销售,等于把价值链分解成为不同环节。这个现象当中也是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效劳性全球贸易,这当然要归功于新的航运技术出现。此外,通信技术的开展也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超级全球化是导致全球中产阶级崛起的一个重要动因。劳动密集型的活动搬迁到了开展中国家,推动了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展,也推动了全球化。未来这个趋势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呢?没有人知道最终会怎么样。这样一个快速全球化的进程虽然不会中止,但应该会有所放缓,很多我们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技术超级全球
5、化有一个二十年的周期,到了以后就会放缓,全球贸易的增速也会放缓,这是我们已经看到的。某些情况下,因为我们开展得太快反而有些倒退。在美国,有些技能因为极度短缺,工资大幅增长。这也是有道理的,比方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操作缝纫机,这种类型的技术工人工资就会大幅上升,导致相关产业流回兴旺国家。即便全球化进程放缓,我们依然有很多理由可以保持乐观态度。在未来我们能够继续利用技术推动我们长远的开展。中产阶级崛起的进程会越来越慢,最后像中国这样快速增长的开展中国家增长速度会和兴旺国家趋同。中国是不是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呢?虽然我不觉得这个问题意义非常大,但我觉得确实会的。当然,印度在未来也有可能会赶超。
6、负面消息除了这些好消息之外,可以看到一些负面的消息。我们在2022年进入了全球金融危机,问题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个人消费在某些兴旺国家根本出现了崩盘,在某些开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美国和欧洲出现了重大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私营部门的债务高企,泡沫崩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当中资金是一个环路,你的支出就是我的收入,如果你的支出少了我的收入就会变少,我的收入变少了你的支出也会进一步降低。全球的经济萎缩是因为西欧的房地产崩盘,但迅速扩大到了全球。虽然金融危机本身是受到了遏制,银行也得到了挽救,但是我们还没有解决崩盘带来的重大影响和后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2年10月份发布了全
7、球经济展望预测,美国现在的情况已经有所改进,但是和2022年的预测相比差异是很大的。新兴经济体是不是有更好的表现呢?确实如此。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要快于兴旺国家,相较于预期,增长速度也是比较缓慢,而且在进一步放缓。这是因为兴旺国家的危机蔓延或者溢出到了开展中国家,也影响到了开展中国家的根本面,开展中国家并没有避开让兴旺国家遭受重创的问题。全球经济总体上还是比较疲软,美国是有一些利好,但只是暂时性的,其他的经济体也有一些好消息,印度的经济也在改善,但总体上还是比较疲软。我们可以在原材料或者大宗商品的价格当中看到这一点,油价大幅下跌,包括铜、铁矿石的价格都在下跌。铁矿石和铜价的驱动因素是在中国,随着中
8、国经济的走弱,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下滑。2022年我们因为金融危机陷入了困境,现在还没有真正摆脱这个问题,甚至全球经济出现了第二轮疲弱,我们还没有从这种危机当中充分复苏。现在全球一个很重要的薄弱环节是在欧洲。我们可以从价格指数进行判断。欧洲央行设定的利率将会在长时间内保持非常低的水平,德国五年期的债券几天前还只是略正,而瑞士的十年期债券其实是负的,从金融和宏观经济的角度而言,说明他们的经济碰到了很大的问题。欧洲有些根本面上的问题,人口学的状况问题很大,生育率非常低,而且工作年龄的人口越来越少,所谓的工作年龄就是六十五岁以下的人口,过去五年一直在收缩。现在如果要让欧洲加大投资,考虑到这样的人
9、口学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政府的紧缩政策又打压了需求,欧洲央行又犯了重大的货币政策错误,就是在2022年升息。人们会问欧洲有没有可能出现像日本那样的长期通缩?这个问题问错了。应该问的是欧洲有没有可能不进入通缩?因为如果欧洲已经进入通缩,走出通缩就会非常困难。欧洲可能还会发生政治危机,如果经济政策总是不灵,负责经济政策的人能维持多久自己的合法性?现在这个世界要更开放、更全球化,但是可能因为经济不好,开放和全球化都会收缩。中国议题我不喜欢分析中国经济,这不是因为我反对中国,但确实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所有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都有点像科幻小说。不管怎么说,中国的经济模型确实是引人注目,因为这个经济模型的投资
10、占比极高,在别的市场里面是没有的。正常情况下生产投资很快就会衰竭,但是中国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真的像官方数据这么快,就算资本增长速度没有这么快,投资增长确实是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不过,这样一种快速的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双重经济,它的制造业已经现代化,但是农业经济还是相当落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局部已经流进了城市,因此劳动力本钱在上升,还有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工作年龄的人口也开始在走高之后持平。不管怎么展望未来,中国的GDP增长都是个位数的,这就意味着投资的占比不可能继续这么高。现在投资占到GDP的50%,消费占到GDP的30%,这
11、一点该扭转过来。投资下降是容易的,但是消费该怎么拉升呢?这是很难做到的。你必须让工人有更大的平安感,在社会保障比较好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有信心将更大局部的收入用来消费。中国政府有没有能力快速建立社会平安网呢?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中国很可能会碰到很大的麻烦。我们一直在追踪亚洲,我们觉得中国的情况和日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很相似:很高的经济投资、房地产的泡沫,特别是经济模型的变革需求,但是时间又很紧迫。当然,中国比日本要穷得多,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社会平安保障网也不一样。如果说世界上有两个地方让我担忧,一个是欧洲,另一个就是中国。(摘编自作者在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和中华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的 “名家讲堂上的演讲)